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2020-01-09 23:12李丹丹宋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流涕鼻窦鼻窦炎

李丹丹 宋伟

儿童慢性鼻窦炎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患者的鼻与鼻窦黏膜发生病变,出现水肿、增厚、血管增生等情况。儿童慢性鼻窦炎患儿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往往会长期受到鼻塞、流涕、嗅觉障碍等症状的困扰[1]。在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保守治疗中,一般选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用于除菌、抗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难以彻底根治疾病,病情易反复。手术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有效途径,可以在保守治疗作用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行腺样体切除术,用于解除梗阻,改善分泌物引流,进而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为了进一步提升患儿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效果,应该将鼻窦球囊扩张术应用其中,通过扩张鼻窦口,重建鼻窦通气、引流。手术具有微创性的优势,可以避免鼻窦口受到损伤,充分保障治疗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的术后良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干扰和影响[2]。本研究对儿童慢性鼻窦炎患儿接受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探讨鼻窦球囊扩张术的应用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儿童慢性鼻窦炎患儿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纳入标准:根据鼻腔检查、鼻内镜检查确诊,符合儿童鼻窦炎诊断和治疗建议(2014版)对于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既往鼻及鼻窦手术史,鼻窦损伤。观察组男10例,女9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5.75±0.92)岁。对照组男11例,女8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82±1.0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术前给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使用缓冲等渗盐水冲洗鼻腔。在此基础上,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置入30°鼻内镜,镜下观察鼻腔内情况,应用等离子消融设备,将腺样体切除。观察组采用鼻窦球囊扩张术+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切除术方法同对照组。应用球囊导管,将头端置于鼻窦口,推送导丝(头端带光源)。置入导丝至鼻窦内,利用导丝光源,可以清晰的观察鼻窦情况。缓慢推入导管,直至球囊位于鼻窦口。实施充水加压,令球囊膨胀,进而达到扩张鼻窦口的作用,维持10 s,回缩球囊,观察鼻窦口的扩张情况。如扩张效果不佳,需要重复鼻窦球囊扩张操作。成功开放鼻窦口后,需要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将可吸收性止血材料敷于创面(出血量<10 ml)或填塞止血海绵(出血量≥10 ml),有效止血后,及时取出止血材料。

术后恢复期间,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持续进行抗菌、消炎治疗,经常冲洗鼻腔,保持鼻腔的清洁。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Lund-kennedy评分以及VAS评分;症状消失时间。①疗效判定标准:治愈:鼻塞、流涕症状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好转:鼻塞、流涕症状显著减轻消失;未愈:仍表现为显著的鼻塞、流涕症状。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4]。②应用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以及VAS评分对患儿的症状表现进行评价,Lund-kennedy评分和疼痛VAS评分降低,表明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同时对术后鼻塞、流涕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记录[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52.63%(10/19)痊愈,42.11%(8/19)好转,5.26%(1/19)未愈。对照组患儿中36.84%(7/19) 痊愈,26.32%(5/19) 好转,36.84%(7/19)未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Lund-kennedy、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Lund-kennedy评分为(5.41±1.06)分,VAS评分为(5.37±1.12)分;治疗后3个月的Lund-kennedy评分为(1.85±0.52)分,VAS评分为(1.49±0.35)分。对照组患儿治疗前Lund-kennedy评分为(5.44±1.08)分,VAS评分为(5.29±1.25)分;治疗后3个月的Lund-kennedy评分为(3.15±0.77)分,VAS评分为(2.94±0.31)分。治疗前,两组患儿Lundkennedy、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儿Lund-kennedy、VAS评分均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鼻塞症状消失时间(8.05±1.05)d、流涕症状消失时间(8.44±0.89)d均短于对照组的(12.01±0.94)、(11.75±1.18)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发生于儿童中,会产生更为强烈的炎症反应,疾病引发的鼻阻塞、流脓涕等症状,不仅会损害患儿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其日常生活,不利于患儿的身心成长发育[6]。慢性鼻窦炎往往久治不愈,经过抗菌、消炎等保守治疗后,患儿的病情易反复[7]。为了更加彻底、有效的治愈疾病,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法,用于解除梗阻、引流分泌物的方式,促进鼻与鼻窦黏膜上炎症的消退,一般采取腺样体切除术,但同样无法获得理想的疗效[8]。

基于保守治疗和腺样体切除术,联合应用鼻窦球囊扩张术。在手术操作中,可以开放鼻窦口,便于进行分泌物引流。手术在鼻内镜下进行,充分保障手术操作的精细化程度[9]。在球囊加压、膨胀的过程中,能够清晰的观察鼻窦口的扩张情况,便于进行充水加压程度的调节和控制[10]。同时能够减轻手术创伤,维护鼻窦生理结构的完整性,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害,对于面部及鼻窦发育无负面影响。鼻窦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1,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儿Lund-kennedy、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鼻塞症状消失时间、流涕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之下,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的鼻塞、流涕等症状消退较快。

综上所述,儿童慢性鼻窦炎采用鼻窦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可以安全的实施治疗,减轻手术操作对于鼻窦及周围组织的损害,更好的维护患儿的鼻功能,帮助患儿及早摆脱疾病的困扰,早日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流涕鼻窦鼻窦炎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缓解鼻窦疼痛,试试盐水冲洗
鼻腔冲洗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塞、流涕的改善效果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冬天吃红色食品不易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