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2020-01-10 01:2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3)

为了改善现阶段高校教育现状,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让高校能够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当把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在产教融合视阈下对高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育体制进行全面优化。要想实现对专业进行更加全面的改善,需要从课程体系抓起,全面完善整个课程结构,保证课程内容可以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涵盖。创新创业教育一直都是我国创新型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重大任务之一,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因此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的人才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加大,大学生就业就业形势严峻。在我国“稳就业”“保就业”的大政策环境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难的压力。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的暴发,为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就业形势也因为经济的紧缩和国际市场的不确定而更加严峻。

1 产教融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与企业共同发展,实现教育与生产经营活动共同进步,产教融合的“生产-教育模式”开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的新常态。产教融合能促进学校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的真实需求。

1.1 科教融合,有效实现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逐渐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强弱和经济发展能力。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的教学要紧紧围绕科学技术教育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观念进行改革,将技术与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切实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无力、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相脱节等问题。同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的缺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满足学生对学习的多元化需求,实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企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同时提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

此外,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线上教学的开展有效的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终端设备被浏览网络中的教学信息和资源,自主地开展学习。线上教育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与生产实际更加贴合,实现教学的模拟化、情境化和游戏化等,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1.2 校企协同,实现将教育从依靠企业行业到与企业相结合

要想强化教育与企业生产的有机融合,就要从社会各个角度和方面出发,为校企合作创作机会和背景,进一步促进企业参与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办学。这也就要求学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摆脱对某一零钱企业的依赖,将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作为合作办学的理念,促进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高校要充分对校内外一切和利用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并更进一步的实现学校、企业、社会三方面对教学资源进行汇总,以实现人力、技术、市场、资金等资源的有机整合,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学育人培养目标的实现。

1.3 服务社会,充分体现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就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校的发展和建设要体现对地区经济社会的服务,就要求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地方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高校要首先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要,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方案,相应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相应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从多个角度、不同方面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其次,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积极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中,主动寻求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服务意识的导向下积极开展与企业间的合作,主动为企业提供给人力资源和理论知识的服务,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共同推动文化建设。

2 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2.1 教学模式缺乏时代化特征

现阶段,随着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教育机构开始基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总结出一套训练营式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创业的实践能力。但就现阶段的高等教育而言,许多高校仍然没有形成先进的教学模式,教育教学停留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

首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跟不上时代发展和变革的脚步,没有鲜明的时代化特征。就其教学形式而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拘泥于理论知识的强化和教育,而忽略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安排和设计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无论从课程结构的安排和设计、教学资源的选取和开发、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等方面都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脱不了关系。一旦教学的内容和模式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会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树立和培养造成极大的挑战。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信息化,与社会实际出现极大的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2 师资队伍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需要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较为开放的工作,需要通过高校自身、社会群体、当地对口企业等多元积极配合与努力。但就现阶段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而言,许多高校虽然初步建立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但合作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虽然创建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但结构单一的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难以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指导。另外,有些学校仅仅依靠自身的经济管理学院的相关教师或团委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创办创新创业竞赛来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而学校的这部分人员常年奋斗在教学一线,很少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或创新活动,缺乏创新创业的经验,难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很难体现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实际作用。

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3.1 强化高校的服务意识,调动企业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是具有密切的联系和一定的统一性。鉴于校企双方共同发展的需要,高校在邀请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诉求,积极与相关的企业开展合作和沟通,以服务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产教融合,达到协同育人效果。

首先,高校要与企业合理打造一支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一体的教师队伍,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待遇、吸引企业的专家、研究人员、生产一线中的技术骨干参与到师资队伍建设中,利用其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有效地指导。

其次,高校要加强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符合学校专业发展特点的现代化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等平台,实现校企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科技成果的公共研发,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融入现代化教学技术,体现时代化特征

为进一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的需要,高校的教育活动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改进。高校要积极学习和了解教育背景,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理论对自身的教育方式进行拓展。

首先,要充分了解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大数据、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实践课程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其次,高校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互动平台,校内各部门通过该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企业可以将自身的优秀案例列入平台中,提高学生对企业的了解,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4 总结

总的来说,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产学研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校方要积极与企业和社会开展有效沟通,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实现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