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浸润下园本化课程的研究与思考

2020-01-10 01:2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农耕经验幼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幼儿园 陕西·咸阳 712100)

我园地处具有丰富农耕文化底蕴、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农耕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无声地滋润着我们、感染着我们。近年来,我园以充分挖掘农耕文化和社区资源为主线,依托西农十三个优势学科,将农耕文化渗透到我们的课程里面,凝练出独具我园特色的园本课程。

1 通过利用和筛选资源,深入感知农耕文化

1.1 多渠道挖掘,提炼农耕文化资源

(1)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最早的农官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占地百亩的教稼园,400余种植物的树木园、具有丰富树种药材、园林景观的大学校园、现代农业创新园以及新天地设施农业园,是孩子亲近自然、体验探索、感受古老农耕文化的好去处,给孩子带来异样的感受。

(2)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农林科技馆、亚洲最大博物馆群博览园等地方建筑为孩子探索本土文化提供了场所,而一年一度的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博览会、农民丰收节等节日活动,让孩子能直观感知农耕文化特色的魅力。

(3)丰富独特的人力资源。陈鹤琴先生在《学校与家长怎么联络》中说道:“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单独可以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我园隶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林水等科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科学家、专家家长资源,我们运用“专家辅助教学”的形式,邀请他们到幼儿园参加活动,科学家走进课堂、科学家带领孩子遨游生命、植保、动科、园艺、葡萄与葡萄酒等丰富多彩的科学海洋,使家长逐渐成为我园研究农耕文化不可或缺的坚强后盾,也提供了体验科学的广阔基地。

1.2 多途径延展,拓宽农耕文化形式

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是在生活中学习,是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直接操作,我们选择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依托我们丰富的物质和自然资源,不断拓展幼儿感知农耕文化的形式。

(1)从认知视角引导。陈鹤琴先生在《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一文中指出,“总而言之,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当然愈多。所以,我们要使小孩子与环境有充分的接触。”让孩子在与周围环境、人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领悟到身边息息相关的科学。例如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葡萄的特征,观察葡萄的生长、搜集资料来理解“葡萄满身都是宝”的认知内容。

(2)从审美视角引导。我们重视从审美的角度开拓农耕文化的价值,丰富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对美的向往。如以“农业示范园”为例,我们引领孩子去发现体味农业园里各种美的景致:风光之美、生态之美、劳动之美、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2 整合资源,在丰富中内化农耕文化价值

农耕文化每天犹如空气般和孩子亲密接触,我们全方位的探索农耕文化资源在一日活动中的价值,并用行动去诠释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育”的理念。

(1)自然融合,在主题活动中整合。这是农耕文化资源与幼儿园课程整合最主要的方式。我们在课程中注入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内容,使得课程内容更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形成具有农耕文化特色的主题活动内容。

(2)打开探索空间,在探究中整合。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方法论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原则上倡导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想的,应当让她自己想,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农耕实践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探索的空间,让他们亲历发现的过程。孩子们与泥土亲密接触,找一找猕猴桃里的蛀虫躲在哪里;一起去农机馆探索农业机械的奥秘。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相关知识,也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热情。

(3)丰富社会认知,在体验中整合。与孩子们一起去感受农耕文化的多姿多彩,让孩子们自然地融入社会。如:在农高会到来之际,孩子们走进农高会,尽情感受农高会的盛世;春光烂漫的时节,孩子们一头扎进校园,和牡丹进行亲密接触;秋风送爽的日子,孩子来到校园,体验树叶的万种风情。

(4)巧妙融入,在区域活动中整合。为了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我们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将符合幼儿认知和情感需要的农耕文化在不同区域中进行展示。如:平时不起眼的树枝、松果等大量的自然物成了我们美工区的原材料;在社会性区域创设了“农机展”,孩子们在自由空间中交往,在真切的情境中互动,获得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

3 利用资源,在辐射中凸显农耕文化内涵

3.1 环境创设凸显农耕文化

(1)溢满乡情的公共环境。我们注重渗透式的教育,让孩子浸润在乡情飘逸的农耕文化环境中,圆圆的磨盘、流动的水车、神奇的温室大棚、古老的拴马桩无不彰显农耕文化,潜移默化中巩固了孩子对家乡的认识。

(2)经验互动的主题环境。主题环境伴随着幼儿和主题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注重农耕文化元素的渗透,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质学科资源,结合孩子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构建了一班一品主题活动,植保学院“蝴蝶飞飞”、园艺学院“花海”、“奇异果世界”葡萄与葡萄酒学院“葡萄熟了”动科学院“奶牛哞哞”“小羊咩咩”农学院“麦浪滚滚”等13个班,围绕主题活动这一课程载体,布置班级环境、打造主题互动环境。让孩子们和教师在主题的生成过程中伴随着一个个形式多样的活动去认识、体验、探究、思考、创想。例如:奇异果这个主题,以脉络图的形式,从多元的角度,让孩子看到、闻到、摸到、品尝不同种类的奇异果,让孩子和树亲密接触,用他们天生的好奇心与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奇异果的种种样貌和内涵。

主题墙展示着农耕文化,呈现着现代农业科学、诉说着孩子们的思想,表达着孩子们的感受,凸显了本土化、参与性和互动性,给了孩子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眼界,使孩子获益良多。

3.2 操作方式多元化策略

(1)拓展时空,参与实践。孩子在真实开放的情境中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一是我们为每班开辟种植园,幼儿在种植与管理中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当成熟时,孩子不仅收获了果实,更收获了喜悦的心情和劳动的快乐。二是通过远足、参观、访问等形式有意识的带领孩子实地考察,让孩子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感知参与、学习。

(2)有效互动,适宜指导。我们不仅关注幼儿掌握的新经验,还关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转变角色,感受并回应孩子的需要,引起情感的共鸣,实现心灵的沟通。从孩子起初种植一粒粒小麦到老师和幼儿一起收获成堆的麦捆,从品尝葡萄到孩子自己酿造葡萄酒,无不体现教师适宜指导的积极意义。

明代张羽在《古朴树歌》中说“上枝杳杳横苍云,下跟落落穿厚地”。活教育思想犹如一颗拔地而起的大树,深深扎根在农耕文化的土壤中,将科学幼儿教育的纯浆连绵不断地输送给后人们,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给未来无限的可能。农耕文化浸染下的园本化教育实践是教师理念不断提升,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教育行为日趋科学的动态过程。只有不断去品味与研究农耕文化,才能真正融入其中,享受其润泽,并获得“踏马归去马蹄香”的神韵,逐渐走出园本发展的新路。

猜你喜欢
农耕经验幼儿
农耕旧事十二韵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