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英教授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思路及经验

2020-01-10 07:43黄玉婷俞晓艺李志英滕月刘红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血瘀李老师视网膜

黄玉婷,俞晓艺,李志英,滕月,刘红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现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影响人类健康的又一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1-2]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眼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按其发展阶段和病情严重程度可以分为非增殖型DR 和增殖型DR,DR 一旦进展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的视觉健康。有文献[3]报道,糖尿病病程5 年以内、5~10 年、10~15 年、15~20 年、20 年以上,DR 的患病率分别为11.8%、13.2%、15.4%、27.0%、62.5%。也有研究[4-5]显示,对于糖尿病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史是DR 发生的高危因素。且DR 往往与糖尿病肾病同时存在,病变程度具有一致性[6]。李志英教授(以下简称“李老师”)从事中医眼科临床40 余年,致力于中医眼科的传承与发扬,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相结合,并灵活运用于临床。李老师擅于运用中医理论治疗眼底病,尤其对DR 的防治有着全面而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随李老师学习,收获良多,现将李老师对于DR 的治疗思路及经验介绍如下。

1 审证求因,明辨病机

古人对于消渴病能够影响视力早有认识。《刘完素医学全书》[7]中道:“消渴一证,可变为雀目或内障”;《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8]云:“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根据DR 自觉症状及眼底变化的不同,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视惑”“目不见”等范畴。目前普遍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多属阴虚燥热,目失所养;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虚气弱,痰湿内生;或情志伤肝,肝郁化热、肝郁乘脾;或先天禀赋不足,劳伤过度,肾精亏损。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李老师认为本病的防治需审证求因,明辨病机。该病虽表现为痰湿、瘀血等一系列实证,但究其病因多属本虚,虚而生湿、致瘀,为本虚标实之证。

同时,李老师基于中医整体观念,防治DR 注重天人合一,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9]所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处于自然界和社会中,因地理环境、气候、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疾病致病因素及个体体质差异。于医者而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才能在防治疾病上做到三因制宜。广东地处岭南,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气温高,空气湿润,长居于此易感湿热之邪;且广东人体质多偏于湿热,饮食习惯偏甜、偏凉。故李老师认为岭南地区DR的发生多与湿热有关,在用药过程中注重健脾化湿。

2 DR 的诊疗思路

2.1 中西合璧,注重证型与眼底改变的关系

李老师认为DR 主要为气阴两虚、血瘀气滞、阴阳两虚三证。气阴两虚证,眼底可出现血管扩张、微血管瘤、小出血点、渗出、水肿等表现。全身症见面色少华,困倦乏力,少气懒言,口干喜冷饮,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或弦数。血瘀气滞证,眼底可见毛细血管走行迂曲,部分闭塞,大面积出血,玻璃体积血,增殖膜形成等。全身症见面色晦暗无华,唇色紫暗,躯体固定刺痛,肢体麻木,舌暗或可见瘀点瘀斑,舌下青筋迂曲怒张,脉沉涩。阴阳两虚证,眼底可见棉絮斑、大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黄斑水肿,同时伴有血瘀气滞的眼底改变。全身症见手足欠温,体寒畏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胖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李老师在临床观察[10]中发现,DR 病程5 年以内者多为气阴两虚证;5~10 年者多为血瘀气滞证;10年以上者多为阴阳两虚证。且证型多沿着气阴两虚→血瘀气滞→阴阳两虚的规律发生转化[11],为控制疾病进展提供了新思路。李老师结合眼底改变,认为血瘀贯穿DR 整个过程,早期表现为血管的轻度扩张,随着疾病的加重,血瘀亦渐次加重,可反复出现眼底出血、渗出、纤维膜增生等典型血瘀表现。这与中医理论“因虚致瘀,久病多瘀”观点一致。随着病情的进展,阴损及阳,脾胃运化失司,酿成痰湿,眼底出现水肿、渗出等表现,痰湿停聚,阻碍血液运行,最终将导致痰瘀互结。

同时,李老师亦重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 在DR 诊断中的应用。DR 主要是由于微血管异常而引起的一系列眼部症状。FFA 是观察视网膜血管循环状况的主要手段,对DR 的诊断、病变部位与范围,尤其是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盘等病变位置与范围都有清晰的显示,是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对于明确疾病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2.2 标本兼顾,急治其标缓治其本

李老师认为DR 多属“气阴两虚,痰湿内生,脉络瘀阻”,以虚为本、实为标。标实之象往往与痰瘀有关,眼底表现渗出、出血、无灌注区、纤维增殖膜形成等改变。治疗过程中需分清标本缓急,不断调整“扶正”与“祛邪”的轻重。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诱发新生血管,导致眼底出血,视力骤降,属于病情危急,当以活血化瘀、燥湿化痰治其标;对于眼底可见微血管瘤、小的出血点、渗出等病情稳定的患者,结合本病证型转变规律,以养阴清热、补益肝肾、益气健脾治其本。

2.3 “三因制宜”,结合岭南地区特点辨证论治

“一方草药治一方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东西南北经纬跨度大,各地区气候差异明显,体质及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故临床用药也要有所侧重。

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如《素问》[12]云:“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且该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物质生活富足,人们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节,导致脾胃积热,伤津耗液,湿热内蕴,加之平素偏饮“凉茶”、喜食生冷瓜果易损伤脾阳生湿,喜饮酒,酒水助湿,正如清·叶天士所言“酒客里湿素盛”。基于以上多种因素,导致岭南人体质多偏湿热[13-14]。而湿热体质恰好是糖尿病患者居多的体质类型[15]。湿热之邪易侵犯人体,耗气伤阴,即成“湿邪留恋,阴液内耗”之证,故岭南地区湿热病常兼见气阴不足[13]。李老师对于岭南地区DR 的治疗不仅注重兼顾燥湿、利湿、化湿,还重视湿与瘀、湿与痰、湿与热之间的关系。

2.4 药食同疗,调畅情志不可忽视

糖尿病患者需重视合理饮食,DR 患者可以通过药膳帮助调理。气阴两虚患者适宜山药猪胰炖汤(鲜猪胰1 个、鲜山药250 g、盐2 g,加入500 ml 水,顿熟即可),每日1 次。《神农本草经》[16]记载:“山药能补虚赢,益气力,久服耳目聪明,轻身延年”。猪胰之功效记载于北齐·徐之才《雷公药对》[17]曰:“甘补肺脾,滋阴润燥”,同时根据中医以形补形理论,猪胰类似中医所说之脾胃,有化生气血之功效。以山药、猪胰炖汤,两者共奏益气养阴之功。阴阳两虚患者适饮知母人参茶(知母30 g、人参15 g,加水1 L,文火煮25 min,去渣取汁,代茶饮),连续服用1 个月。知母滋阴降火;人参大补元气、明目,正如明代·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18]所云,人参“清阳之气下陷,则耳目不聪明,兼之目得血能视,阳生则阴长,故明目”。

另外,李老师在治疗DR 患者过程中注重观察患者情志,并加以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19]言:“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当代人生活节奏变快,生活压力变大,这也是DR 患者逐渐年轻化的原因之一。李老师认为肝主情志,畅气机,脾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患者长期为疾病所困,肝气郁结,肝郁又可乘脾,气血运化失司,进一步导致痰湿、瘀血内生,故在治疗上随证加减疏肝解郁、清泻肝火、健脾和胃之药。

2.5 重视调护,医患合作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DR属于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之一,认识到严格而合理地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防治DR 发生发展的基础。向患者解释疾病预后,目前的治疗方法不可能达到立竿见影或根治的效果,必须在医师制定的治疗方案下,循序渐进,才能有效控制DR,需做好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心理准备。

建议患者定期监测日常血糖水平,每3 个月检测1 次糖化血红蛋白,日常生活中慎起居、调情志,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到眼科进行眼底检查,一般认为眼底尚未发生病变时,可半年或1年检查1 次;DR I、II 期患者,宜3~6 个月检查1 次;DR III、IV 期患者,宜1~3 个月检查1 次;DR V、VI期患者,应遵医嘱及时到眼科进行治疗。但无论病变处于何种水平,一旦出现眼部症状,均应及时就医。

3 病案举隅

麦某,男,77 岁。因“左眼视力逐渐下降2 年,加重2 d” 于2018 年11 月14 日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15 年,2 型糖尿病病史18 年,吸烟史近50 年。平素眼前闪光感或黑影飘动,但无视物变形等眼部不适,患者未予重视,2 d 前左眼视力下降明显。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8(矫正无提高),左眼视力0.1(矫正无提高);右眼眼压16.0mmHg(1mmHg=0.133kPa),左眼眼压15.4mmHg,双眼角膜透明,晶体轻度混浊,右眼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网膜可见较多散在微血管瘤,左眼玻璃体团块状混浊,眼底可见视网膜水肿、黄白色软性渗出、片状出血灶。FFA 示:右眼视网膜较多微血管瘤样高荧光,左眼全视网膜大量微血管瘤样高荧光,片状出血性荧光遮蔽灶,大片脉络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后极部多处视网膜血管异常吻合,弥漫性荧光渗漏,后期黄斑区呈花瓣样荧光积存。辅助检查:甘油三酯8.2 mmol/L,胆固醇14.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2 mmol/L;空腹血糖9.8 mmol/L。全身症见,头身沉重,口唇及四肢末端紫暗且有瘀斑,舌苔厚腻,脉弦滑。西医诊断: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眼老年性白内障,2 型糖尿病,高血压病;中医诊断:双眼视瞻昏渺,消渴病(痰瘀互结证)。中医治疗以健脾燥湿,化痰祛瘀为法。方用温胆汤加减:竹茹10 g、枳实10 g、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6g、三七15 g、赤芍10 g、苍术10 g、丹参10 g、川贝母10 g、栝楼仁10 g,共15 剂,每日1 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并予眼部直流电离子导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每次15 min,每日1 次。嘱患者严格监控血糖。

二诊(2018 年12 月3 日):患者右眼视力稳定,左眼裸眼视力提高至0.5,左眼眼底视网膜水肿、黄白色软性渗出、片状出血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舌红,苔腻,脉弦细。辨证为气阴两虚证,以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为法,方用玉泉丸合温胆汤加减(葛根15 g、麦冬15 g、陈皮10 g、太子参15 g、生地黄15 g、甘草6 g、茯苓10 g、五味子6 g、竹茹10 g、枳实10 g、法半夏10 g、天花粉15 g),20 剂,日1 剂,早晚饭后温服;余治疗同前。嘱患者严格监控血糖。

随访 (2018 年12 月24 日): 患者左眼视力同前,病情稳定。

按语:患者吸烟史近50 年,素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乃脾气亏虚,失于健运,痰浊停聚体内,气虚推动乏力,水停血瘀,痰浊与血瘀互结,脉络不利,故视力逐渐下降。痰瘀停聚头身四肢,故头身沉重,口唇及四肢末端紫暗、舌脉皆为痰瘀阻滞之象。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急则治其标。方中以法半夏,陈皮,茯苓以健脾化痰通络,配以苍术以增燥湿之效,丹参、赤芍、三七活血通络,川贝母,瓜蒌仁化痰散结。辅以川芎嗪注射液离子导入活血化瘀。经治疗,二诊时患者眼部症状明显减轻,舌红,舌苔变薄,脉弦细提示标实证候得以缓和,气阴两虚之证仍然存在,治疗宜标本兼治,方中以太子参、麦冬益气养阴,五味子、生地黄、天花粉、葛根生津止渴,法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茯苓清热化痰通络,结合川芎嗪离子导入活血化瘀,共奏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之功。

4 小结

DR 乃本虚标实之证,虚易生湿、致瘀,血瘀贯穿疾病始终,中医辨证准确对于治疗至关重要。在辨证过程中要灵活运用中医整体观念,注重天人合一,需考虑到患者的全身情况、居住环境及体质因素。治疗方面,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原则,病情危急者,当以活血化瘀、燥湿化痰治其标,病情稳定者,当以养阴清热、补益肝肾、益气健脾治其本,同时兼顾患者情志变化,随证灵活加减用药。规范饮食、合理运动、控制血糖、定期眼科检查亦是有效防止DR 发生、发展与保护视功能的关键。

另外,李老师强调FFA 在DR 的早期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发现、早治疗关乎DR 的预后。中医药对于防治DR 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仍需结合西医药物、手术、激光光凝等治疗。

猜你喜欢
血瘀李老师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该得奖的李老师
话说血瘀证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宠物难伺候
李老师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