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小儿霰粒肿的研究进展

2020-01-10 07:43陈乃梅何慧琴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耳尖疗法有效率

陈乃梅,何慧琴

霰粒肿,中医学称之为“胞生痰核”“睥生痰核”。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小儿的饮食结构过于精细(容易造成营养素的缺乏)且偏食油腻,再加上儿童电子产品的普及,霰粒肿在儿童期发病率较高[1]。该病临床上除了影响美观,造成小儿心理负担外,还会影响患儿视功能,甚至可危及生命。随着中医眼科学者对小儿霰粒肿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不仅可避免激素注射、手术等治疗带来的相关风险,而且可以降低复发率,预后良好[2]。一些特殊病例,如多发性、复发性、位置复杂性、或者不能配合手术的霰粒肿患儿,大多能从中医中药中获得满意疗效。本文着重论述中医对小儿霰粒肿的研究。

1 霰粒肿的概念及症状

《中医眼科学》[3]将霰粒肿归属为“胞生痰核”范畴,该病名最早记载于《眼科易知》,是指眼睑内生硬核,触之无痛,皮色如常的眼科疾病。而《目经大成》[4]对其症状则有更为详细的记载:“艮廓内生一核,大如芡实,按之坚而不痛,只外观不雅,间亦有生于下睑者……翻转眼胞,必有形迹,一圆一点,色紫或黄”。

2 小儿霰粒肿的发病机制

《银海精微》[5]描述眼表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其首尾赤眦属心,其满眼白睛属肺,其乌睛圆大属肝,其上下肉轮属脾,而中间黑瞳如漆者,肾实主之。”霰粒肿发于胞睑,胞睑在中医眼科“五轮学说”中属肉轮,内应于脾,故胞睑疾患与脾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而脾又与胃相表里,二者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相辅相成,因此,脾胃功能健全,机体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胞睑方能形色如常,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郭建玲等[2]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霰粒肿患者大多伴有脾虚表现,且容易反复发作,故临床上多采用健脾法来治疗,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降低了复发率。《审视瑶函·睥生痰核症》[6]从另一方面阐述了霰粒肿的发病机理:“凡是睥生痰核,痰火结滞所成,皮外觉肿如豆,睥内坚实有形,或有不治自愈,或有壅结为瘿……”。说明除脾虚之外,亦与脾胃运化不利,水湿内停,日久酿生湿热,灼湿生痰,遂致痰热壅滞于眼睑胞络有关[7]。结合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脏腑娇弱”“易寒易热”“变化多端”的生理特性,易于酿生痰湿或肝郁而化热,从而肝火夹痰热上达于目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8]。故小儿霰粒肿的发生发展与脾胃相关,与肝亦密不可分。霰粒肿虽病发于胞睑,实者根在脏腑,综上所述,小儿霰粒肿的发生通常责之于脾失健运、内生痰湿、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9]。

小儿霰粒肿诱发因素主要与小儿偏食油腻且不加节制、便秘、用眼不卫生且不加节制等有密切联系,而与眼部角结膜病变及过敏性疾病无明显联系[10]。另外,霰粒肿也可因麦粒肿长久不溃破,硬结难消,转化而成[11]。

3 中医治疗小儿霰粒肿的临床应用

3.1 中药疗法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脾弱而肝热,湿、痰、热贯穿于小儿霰粒肿始终,故医家多从脾论治[5],或从肝论治,或肝脾同调[12]。采用清热化痰散结,佐以清肝健脾之法,标本同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1 中药内服 祁宝玉[13]拟用小儿散霰通用方(内含大量化痰散结药)治疗小儿霰粒肿;郭建玲等[12]常用归芍六君子汤、逍遥散、柴芍六君子汤加减以调和肝脾、消痰散结治疗小儿霰粒肿;盛文燕等[14]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霰粒肿,如痰湿阻结型运用化坚二陈汤加减以化痰散结,痰热蕴结型运用清胃方加减以清热化痰散结;汪旬等[15]治疗小儿霰粒肿在保和丸基础上加鸡内金、麦芽加强消食导滞,佐以防风以散头目滞气、经络留湿,全方共奏调脾胃、消痰积、散郁结之效;王医坛等[16]运用温胆汤加减以理气和胃、化痰清热治疗小儿霰粒肿;李江全[17]结合患儿临床症状采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小儿霰粒肿,可清脾胃积热、去上焦风热;薛淑红等[18]、张唯等[19]运用二陈汤治疗小儿霰粒肿;丁宁等[20]运用霰粒宁汤及破血解毒散结清肝法治疗小儿霰粒肿;徐荣谦[21]运用五味消毒饮治疗小儿霰粒肿;李新民[8]临床上多强调肝脾同治来治疗小儿霰粒肿,运用泻青丸以清肝泻火和保和散联合使用,两方共奏清肝健脾,消肿散结之效。以上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2 中药外用 蒋欣等[22]运用中药(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白僵蚕等组成)煎剂熏蒸配合如意膏外敷治疗睑板腺囊肿;颉瑞萍[23]应用两样膏消肿散结、收敛生肌治疗小儿霰粒肿。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1.3 中药内服与外用联合 蒲瑞生等[24]采用金刚藤胶囊外用联合中药(痰湿结聚:方用化坚二陈汤加减;痰热搏结:方用清胃汤加减)内服治疗小儿霰粒肿;汤小云等[25]运用清热化痰散结中药(由夏枯草、猫爪草、栀子、陈皮、海藻、桑叶、菊花、赤芍、瓜蒌、黄芩、荆芥、薏苡仁等组成)联合紫金锭外敷治疗小儿霰粒肿;庞凤等[26]用吴茱萸研末外敷于双足涌泉穴联合小儿健胃消食片口服治疗小儿霰粒肿;郑艳秋等[27]采用健脾化痰散结中药(由浙贝母、姜半夏、陈皮、茯苓、海藻、皂角刺、威灵仙、三棱、焦三仙、蒲公英、枳壳、天花粉、桔梗等组成)口服,同时联合胆南星外敷治疗小儿霰粒肿以达清热化痰散结之功。以上治疗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2 非药物疗法

肝与脾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捏脊、耳尖放血、针灸等非药物疗法亦能达到清肝热、调脾胃之效,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韩兵等[9]采用捏脊疗法结合耳尖放血以健脾除湿、泄肝火,治疗小儿霰粒肿,结果显示治疗效果与西医囊内注射曲安奈德疗法相当,两者治疗小儿霰粒肿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在后期随访中发现,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复发率(3.57%)低于西医激素疗法(38.46%);张建兰等[28]运用小针刀针刺脊神经后支从筋膜穿出的部位的结节处或敏感压痛点,刺激针刺部位周围的脊神经根,从而通过脊髓内部的传导通路向中枢神经系统传达,起到调节作用来治疗小儿霰粒肿,取得了显著疗效;李正祥[29]采用耳尖、耳垂放血结合针刺脾俞的方式治疗小儿霰粒肿,取得了显著疗效;何联民等[30]运用耳尖、耳背点刺放血以刺激耳部穴位,从而达到平肝泻火,平衡阴阳之功效,此法治疗小儿重症霰粒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许睿等[31]运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双侧耳尖、四缝、太阳、厉兑治疗小儿霰粒肿30 例,总有效率达100%;吕锦春[32]用1 寸毫针点刺双耳耳尖穴、双中冲穴治疗霰粒肿84 例,总有效率为76.19%;曹康泽等[33]及李国安教授[34]均运用艾灸大骨空穴治疗霰粒肿,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3.3 中医综合疗法

药物与非药物疗法各具优势,根据患者病情,二者结合治疗,疗效满意。赵善萍等[35]运用自血疗法配合化痰散结中药(由制半夏、陈皮、茯苓、昆布、海蛤壳、浮海石、川黄连、焦白术、当归尾、赤芍、山栀子、夜交藤、炙甘草等组成)治疗霰粒肿30 例,有效率为76.70%;王晓娟[36]运用化坚二陈汤加减、耳尖放血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与氧氟沙星眼膏点眼治疗霰粒肿,有效率为95.60%,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陈顺荣[37]、何巧玲等[38]在背部S7-T8 寻找稍高起于皮肤触之碍手、压之褪色、放松之复原的呈紫红色粟粒大小的反应点;若无反应点,可在相应疾患对侧背部第三、四胸椎旁开1.5 寸处点刺出血以内泻脏腑经络之邪热,同时结合中医辨证联合治疗霰粒肿,痰湿阻络用化坚二陈汤加减,痰热内结用清胃汤加减,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96.23%;程文[39]应用鱼腥草注射液注射第二掌骨外侧穴位治疗睑板腺囊肿60 例,总有效率为97.50%;戎志斌等[40]应用丹栀逍遥散合温胆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治疗复发性霰粒肿45 例,总有效率为95.56%;袁青晨等[41]采用艾灸局部眼睑配合脐针治疗霰粒肿,脐针选穴坎位、离位、震位、巽位,隔日1 次,治疗3 次,霰粒肿消失,随访1 月无复发;李江梅[42]通过针刺胃俞、脾俞、肺俞联合中药泻黄汤治疗霰粒肿77 例,总有效率为91.30%;杨毅[43]运用壮医药线灸、消结散外敷、穴位放血结合体质辨识护理治疗霰粒肿,收效良好。

4 小结

霰粒肿属于小儿临床常见病,具有多发性、易复发的特点。随着中医眼科学者的不断研究与总结,中医药治疗小儿霰粒肿手段多样、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依从性,能够改善患儿脾虚肝郁的内环境,增强抵抗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儿霰粒肿的复发率,规避了手术以及激素注射带来的风险。但目前对于中医药治疗小儿霰粒肿尚无科学严谨的实验研究以明确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而且中医仍未形成较为系统的治疗方案,需要广大中医眼科医生不懈努力,制定出统一、优化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小儿霰粒肿的水平,让更多患儿受益。

猜你喜欢
耳尖疗法有效率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耳尖放血配合耳背沟穴位按摩治疗急性高血压
适当放血可治猪病
中医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很有效率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My Father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