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逻辑思维培养

2020-01-11 01:26王天雪
商业文化 2020年28期
关键词:C语言基础知识基础

王天雪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正面临严峻挑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计算机已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生产力工具,传统行业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临这一形式,高校要紧抓计算机基础教育,让计算机知识普及至每一位学生。本文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学生基础差、学习效率低等问题,提出通过逻辑思维培养来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掌握。

计算机自诞生以来,已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工具,其运用到各行各业,并为该领域带来了大的变革。同时,计算机的普及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掌握计算机知识是各行业各岗位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计算机基础教育从这一时刻开始,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我国各大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已成为各专业必修课程。因此,根据计算机知识的特点,本文采用了基于逻辑思维的培养方案,通过实践对知识进行掌握,使高校学生掌握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思维。

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逐渐趋于成熟。首先,计算机基础教育受到了高校的重视,通过大力扶持、人才引进等多种方法,保障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师资及环境前提。根据校、院、系各级组织架构,高校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人才队伍,其在不同层面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性质和要求做出了论断,并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逐步开展适宜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随着信息化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正发生较大变革,以往只能通过理论加机房实践的形式不再是高校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唯一选择。高校将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核心竞争力,并大力投入人力和物力,通过提升计算机基础教育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教材的选择上看,目前高校对计算机教材的选择已经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从引进、吸收、发展三个步骤开展特色教学的教材编撰,其教材往往具有专业特色,适合本校各个专业、年级。这些教材的编撰水平也逐年提升,从计算机基础到计算机进阶技术均有涉及。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提升一台阶,但近年的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速度已逐渐不能适应当前的变化,这当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尽管计算机基础教育从小学已开展普及,但受各地区对计算机教育的投入和资源影响,呈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就计算机专业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已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少数已具备一定的进阶技能,如C语言、计算机网络等。但其余专业的学生情况差异较大,少部分学生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还停留在基础Office软件使用,在计算机管理、应用上并不具备基础能力。同时,计算机基础知识男女差异较大,男学生掌握的技能往往比女学生掌握的多,且人数占比大。部分教师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也较为老旧,在对学生进行传授时,不能满足学生在当前环境下的使用需求和学习需要,导致部分知识与现实的脱节。最后,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考核上,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并不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里的逻辑思维精髓。部分高校在专业课必修上,采用传统的应试考试,虽然以实践为主,但考核项目的架构不符合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计算机基础教育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如何掌握计算机的逻辑思维,是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的关键,也应是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逻辑思维概述

逻辑思维内涵

逻辑思维是抽象的思维,也是人类的理性认识阶段,是人运用概念、判断及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从计算机专业来看,其主要是由形式逻辑向结构化思维转换的过程,即从整体开始思考到局部,是一种脉络清晰、层级分明的思考方式。在计算机领域,计算机的基本运行逻辑是从人的逻辑中的一部分发展、引申而来的,是人类部分逻辑的方法、大数量重复和高速度运算。因此,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逻辑思维的价值

通过培养逻辑思维,使人更具有逻辑性或者理性。当开展逻辑思维的学习时,就会以系统性和完备性作为人的培养要求,在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后,人的思维逐渐变得结构化,且看待事物更容易看到本质,而非表象。同时,辩证的逻辑思维时进行逻辑抽象的进阶,能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实现人对事物本质矛盾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其对立统一的发展规律。当人进行逻辑思维时,则具备了基本的思考、推导、学习能力,并将所学进行抽象。在计算机学习课程中,由于逻辑思维能迅速让学生掌握问题的本质,并解决问题,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渐形成自有的逻辑思维,并以此解决专业和非专业问题。

逻辑思维的核心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计算机基础学习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在其他学习和就业中重要的核心能力,拥有这项能力的人,做事情条理清晰,且在学习上有章可循。一般而言,逻辑思维由4部分组成。首先是得出结论,根据逻辑思维,通过明确和有条理的思辨,得到的結论是可靠的;其次是理清条理,这是逻辑思维的组织过程,是形成正确结论的必经之路;再次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即逻辑思维往往建立在具体事物上,且要以客观事实为基准,不能空谈;最后是切中要点,顾及整体平衡。逻辑思维是紧紧抓住要点而展开的思辨,因此是有明确的目的。

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当前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应当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逐步将老、旧技术用新兴技术代替。首先,要加强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教学。三大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大部分内容,对硬件或软件方面均有涉及,他们的普遍适用性较好,适合大范围在高校推广和普及。其次,完成基础知识体系搭建后,要通过数据结构、算法、数据库系统、常用编程语言等的体系化学习,将计算机基础扎实牢固。由于计算机已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其在统计、分析、运算等方面是重要的生产力工具,因此通过学习,学习相关知识可以加快其逻辑思维的形成。最后,以上课程学习要采用循序推进训练法开展,通过打下基础,逐步增强分析思维能力、预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逻辑思维,并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载体,形成逻辑形式,完成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逻辑思维培养与训练

选择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后,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运用“PREP+A”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P代表了观点,即教师想要讲授的课程内容的主要观点是什么。R代表依据,即根据主要观点,引申依据,通过逻辑的递归,对其做出解释和说明。E代表例证,通过真实的数据进行论证,提高主要观点的说服力。P代表重复结论,确保本次学习的知识要点得到再次强调。A代表反馈,即学生对内容的重复叙述和运用。例如在学习进制时,以二进制为主代表了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高速自动化处理机制,其信息均以二进制编码形式存在,以高低电平实现。所以其P为二进制组成了所有的计算机运算,R为当前的计算机普遍采用二进制开展运算,E则用台式机、灯泡开灭、0-1编码实例等进行阐述,使观点更具说服力,最后用P重复二进制组成了计算机运算这一观点,学生可通过一些练习,自行开展进制转换的学习,同时举一反三掌握8进制、16进制等等。

建立项目制培养方案

要形成计算机学科的逻辑思维,必须要通过项目进行训练。此处的项目是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练习,如通过计算机基本组成的学习,让学生自行通过模拟软件组装一台计算机,并在其虚拟机上安装使用软件,以达到底层到应用层的练习。再高一层次,如学习C语言时,通过每一小节的知识练习,用一小型项目以达到训练、掌握的目的。例如在学习C语言的循环体时,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能够循环计算、机数的模型,用C语言进行实现,比如码表、日历等容易用C语言循环体编写的小程序。在经过项目制练习后,学生能增强实践能力。这便是通过项目达到聚合抽象的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力,通过各种项目,形成了他们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逻辑思维。

总 结

通过上述方法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不断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逻辑思维的训练,又逐步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两者相辅相成。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逻辑思维后,能快速学习计算机知识,并形成有效的计算机逻辑思维,提升自身竞争力。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C语言基础知识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教学探索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探究
中职C语言单片机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探讨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计算机原理中C语言的应用价值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