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物流模式和配送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2020-01-17 11:2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7期
关键词:冷链生鲜标准化

生鲜产品是指没有经过深加工,只做了简单处理与保鲜即出售的初级产品。生鲜产品包含了果蔬、肉类、水产等。生鲜电商则主要指使用电子商务手段在互联网上销售生鲜产品。近年来,随着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的发展,生鲜电商的数量急剧增加。艾瑞咨询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的规模持续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突破了千亿规模,2019年更是突破了1600亿元。在此背景下,众多生鲜平台对生鲜供应链以及物流等基础建设逐渐加力,如何解决生鲜电商物流与配送中的问题成为了平台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生鲜电商平台物流模式

生鲜电商是以电子商务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所以,类似于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生鲜电商同样也具备了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社区物流三种比较典型的模式。可是随着碎片化资源的持续整合和生鲜电商物流条件的束缚,众包也成为了众多生鲜电商的选择。

相较于其他三种物流模式,自营物流无论是前期投入还是后期维护,都需要较高的成本,可是在配送质量以及监管尚存在着一定的主动性,可以最大化的降低货物损失率,提升客户的满意度。第三方物流能够降低企业的企业运营成本,可是因为配送环节外包,所以很难控制物流过程。社区物流是为了便于居民和满足生鲜短期保存的一种物流模式,在配送过程中,通常会将生鲜产品放到社区门店或者是电子菜箱中,这种模式可能会降低产品退换货的便捷性。众包模式类似于第三方物流,可是其使用的是社会闲散资源,所以无法保证配送质量,配送人员素质和安全性掌控不足也会降低顾客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四种物流模式本身都存在着优劣势,所以,单纯主观判断很难合理选择生鲜物流模式,构建科学而又全面的决策体系极为重要,并且通过定量分析对其实施系统化评估,最终选出满足产品以及生鲜电商经营特征的物流模式。

二、生鲜电商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一)配送体系不健全

生鲜电商物流、配送环境,要确保生鲜产品具备较高的新鲜度,但是没有消费者单笔消费者量通常较小,分布极为分散,这些情况都会对生鲜产品的配送以及运输产生较高要求。比如,京东与亚马逊,两家电商平台都有独立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也存在第三方物流。如果平台采用自建物流在河南省内配送,京东的配送时间为1-2天,亚马逊的配送时间则为1-3天,跨省配送,那么时间将会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假如使用第三方物流,那么需要和商家就配送时间进行协商。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全国范围内只有少数生鲜电商能够实现物流配送。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商物流体系不够健全,除此之外,资金也是一项重要的制约因素。生鲜电商物流环境中要耗费大量保鲜设备,当前所采用的保险设备较为老旧,运输车辆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优化。

(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健全

当前,生鲜电商储存、配送以及运输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在储存方面,生鲜电商企业缺少专门的生鲜农产品基础设施。从运输方面看,生鲜农产品运输由农产品生产者以及经营者负责,通常提供的是常温运输,此外车辆装、卸过程中也会导致运输时间延长,无形中增加农产品损失。在生鲜农产品的存储到运输的整个过程中会耗费较长的时间,各个物流环节缺少联通,造成了物流信息失真。此外,冷链运输的整个过程难以管理和控制。企业没有足够实力构建冷链物流设备,也很少会有生鲜电商联系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三)出入库标准化难度较高

生鲜产品储存中对于温度以及品类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电商产品,传统冷藏库没有专门针对生鲜电商的低温分拣中心以及仓库。电商消费者比较分散,单笔订单的数量通常较小,对生鲜产品的分拣、包装工作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多数生鲜电商会使用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但是包装非标准化不仅无法满足物流配送高效性要求,同时也难以实现产品保护的目的。产品的统一化包装和分仓、出入库的基本要求都会提升电商物流成本,这无疑进一步提升了冷链物流的成本。此外,生鲜产品的种类繁多,很难实现标准化包装的要求。

三、生鲜电商物流配送策略

(一)健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健全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从存储方面来看,生鲜电商要采取一些先进的冷链硬件服务设施,强化对生鲜产品存储环节温度控制,对保险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与完善,最大化的普及各种保险冷藏的技术、工艺。此外,健全生鲜电商储存、运输以及中转等整条物流链条的监督体系,保证生鲜电商企业可以配备长途、短途冷链运输装置,使用温控设备对运输全程进行调控。制定并且审核冷藏运输车辆的在途时间,最大化的降低运输所耗费的时间,提升运输的效率,降低运输环节中生鲜产品的损耗。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掌控冷链物流各个环节,采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模式记录冷链物流的整个过程,实现协调、管理与控制。强化冷链物流信息传递过程中计算机系统的作用与功效。

(二)构建共同配送体系

共同配送指的是物流行业当中的企业利用业务整合,充分降低产品的成本,最终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形式。我国生鲜电商想要健全末端配送设备,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生鲜产品具备保险时间较短,客户相对分散,订单数量较少的特征,需要电商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构建配送网点,实现就近配送。所以,我国各种生鲜电商平台可以从实际出发,共同搭建配送体系。一方面能够集中资金配备生鲜保温箱以及冷藏车等,有效解决末端配送存在的冷链断裂问题。通过构建社区冷藏柜,方便社区居民自提,防止出现二次投递的情况。另一方面,利用集约化配送,生鲜电商能够一次性将生鲜产品投递到目的地,有效降低配送的成本,提升了服务质量,加强了用户体验。

(三)完善末端配送路径

末端配送路径是提升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的重要手段。因为配送路径的选择不够合理,配送会存在超时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客户投诉的情况。所以,生鲜电商平台要对配送路径以及配送相关事宜进行合理规划。首先,生鲜电商在配送网点的选择上要按照城市实时交通情况,使用遗传优化算法对配送路径进行合理规划,冷藏车需要设置导航系统,方便配送过程中规避那些拥堵的路段,提升配送的效率。其次,对配送设备以及人员要进行科学安排。对于近距离运输,如果冷藏车不足,可以采用电动车+冷藏箱的形式。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同时线路中订单量较大,此时可以采用冷藏车集中配送,尽量安排对路线熟悉,同时驾驶技术相对较好的人员,防止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

(四)加强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缺失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生鲜电商物流所面对的难题。在包装生鲜产品的时候,因为包装方式不够标准或者是采用了非标准化的包装材料,导致了生鲜产品容易出现损耗。生鲜产品储存仓库也要进行专门设计,对设施、温度等相关因素要有统一化的规定。构建标准化的生鲜电商标准化物流体系,能够充分解决生产品品质与安全流通问题,有利于规范生鲜产品物流操作。此外,包装标准化还能够推动企业大批量生产,减少生产的成本,在商品配送进程中,有助于保证配送工作有序开展,降低包装因素所造成的产品损失。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经验,比如制定生鲜产品分拣、包装、冷藏、冷链运输等相关环节的保险技术,并对其进行监控,保证生鲜电商物流效率、质量与安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鲜电商物流想要进一步发展,需要确保有健全的物流产业链条。此外,要提升农产品物流的基础保障,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与标准化建设。同时还要做好农产品物流环节的相关工作,确保生鲜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的利益,推动生鲜产品可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冷链生鲜标准化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标准化简述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生鲜灯的奥秘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