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物流基地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设计

2020-01-17 11:2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7期
关键词:铁路基地智能化

物流基地的建设及科学管理能够直接关系到物流的运营效益,而铁路物流基地作为陆路运输重要的集散场所,为铁路运输提供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及服务,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及技术对铁路物流基地进行全面的分析、管理,进一步加强信息自动化建设,提高空间、时间的使用效率,保证铁路物流能够得到高效、持久的发展。

一、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分析

铁路的物流网络环节多、流程长,涉及到的人员数量也较为庞大,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情况,从而影响到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营效率。对铁路物流基地进行智能化运营管理,是现代化技术发展推动下的必然举措,能够有效的减少环节多、流程长,以及人工作业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操作失误,将外界负面影响因素降至最低。在智能化物流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对不同类别的货物进行精细化梳理,不同类型的物流基地,应围绕着其特点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相应统一的技术标准,构建出能够以铁路物流基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物流链。

我国现阶段的铁路物流基地的建设基本处于初期阶段,只是完成了大型货物流转场所的角色,信息智能化技术应用不够充分,使得铁路物流信息的流通不够畅通,无法支持铁路物流基地进出的快速流动,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顶层设计不够完善使得物流管理企业及管理人员对于物流上游服务链、下游服务链,以及所涉及到相关行业没有深层次的认识,不能够整体化、专业化的规划铁路物流的发展模式,导致铁路物流基地的信息化建设滞后;其次,我国铁路物流基地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使用人工输入信息,视频监控等,少数使用条形码进行物流信息的采集管理,只是对内使用并不对外公开,发货方及收货方无法参与。信息化程度低,对于信息的采集利用程度也较小,不符合进一步使用智能信息化的要求;再次,铁路物流管理由于自身企业性质,对于市场刺激反应不及时,进一步导致其自身发展落后,这种落后不仅仅体现在管理、发展理念上,同时信息化设备也配备不足、不能够满足进一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前景[1]。

二、铁路物流基地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建设策略

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根本上而言,是依据自身业务的需要将生产、运营及管理等诸多信息进行整合,已达到最优的管理决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利润。铁路物流基地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立,关键环节是对物流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采集,以便能够保证信息的全面流畅。优化完善且从整体考虑出发的顶层设计,以运营平台建设为中心,完善建设智能机械化的设备,构建出智能的、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打破物流信息的孤岛,实现信息的顺畅交互。

(一)从整体着眼完善顶层设计。铁路物流基地智能化平台的设计应当从整体着眼,结合当地的物流流通的实际情况,充分地评估铁路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使得铁路物流的建设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向专业化、集中化发展。因此,在建设铁路智能物流运营平台的前期,需要对现有的物流体系进行考核[2],配置专业程度高的物流运营管理系统,对于铁路运输内部的信息平台、对外的交易平台,以及相关产业链的进行系统的规划,结合运营管理的市场定位,更加科学的对铁路物流资源进行调配。铁路物流基地的智能化建设,其核心内容是关于各种资源的科学调配,包括人力、铁路线路、时间等多方面内容,在实现资源整合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使用现有资源,创造最大产能,更好的匹配铁路物流运输的需求,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提高信息化硬件设备的建设。铁路物流平台在进行全面智能化、机械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注重信息的相互融合以及统一的进行管理,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情况。宏观的行业信息把控,以及直接信息的流通显示,对于铁路物流平台而言,具体体现在物流的货物信息能够明确指示货物所处的位置,以及需要进行的下一步活动,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这些内容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的信息化硬件设备的支持。此外,对于信息化设备应当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明确资产的流动及保养使用情况,及时排查系统中存在的故障,保障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3]。

(三)科学管理组织架构。由于当前电子商务及大型、远距离的货物运输需求不断增加,铁路物流运输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在铁路网络发达的东部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铁路物流网络能否高效的完成物流运输业务已经成为了铁路物流运输的关键问题,为此,需要对现有管理方式方法进行科学的改进,使用现有的设备及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将铁路物流运输的组织架构优化。目前,铁路物流运输行业的供求矛盾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货运运能比较紧张,导致铁路物流的转运效率不高。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保证货物的及时准确到达目的地,在高铁开通的地区可将高铁运输纳入到整个物流体系中,提高物流的工作效率,特别是错峰安排物流运输,使得客货两种运输都能够达到相应的运营效率。

三、铁路物流基地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技术要点

空间定位技术是能够实现铁路物流基地内人、车、物的位置定位技术手段,准确的位置定位能够为物流基地提供高效的运营效率,但同时存在技术难点是如何高精度的确定位置信息,并能够实时获得。智能优化技术是通过数据库大数据算法,对数据库内现有数据进行分析、测算,以便能够提高物流基地的运行效率,主要作用使数据挖掘并预测警报值,对供需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的调整[4]。

在软件方面,物流生产管理系统及运营管理系统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前者以底层架构为支撑,能够有效的保证货物的集散及运输,特别是能够同海关、税务等建立信息的共享互通,将货物运输的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监管;经营系统真正体现铁路物流基地智能化平台建设的根本,其落脚点在于提高铁路物流运输的效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可分解为服务方案、物流匹配、市场观测、周边业务链拓展等模块,为管理层提供真实有效的实时数据,做出可靠的市场判断及预警。

四、结语

铁路物流智能化发展是今后我国物流领域发展的必然方向,是我国经济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直接关系到现代企业发展。通过对铁路物流发展前景的分析,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引入智能化管理平台,为铁路物流基地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也是构建现代化铁路物流的重要技术支撑。自上而下的构建顶层设计,结合现代化多种技术手段,能够有利于提高铁路物流的服务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铁路物流链及周边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铁路基地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我的基地我的连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