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野下的临床话语研究综述

2020-01-17 13:50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失语症语言学言语

潘 玥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镇江 212028)

前言

言语失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得到了医学、心理等各界的高度关注。“临床语言学”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将语言科学应用于临床语境中的交际失调研究的学科”(David Crystal,1981)中,随着临床语言范围和领域的扩展,Ball和Kent(1997:2)认为“临床语言学既可以将语言学或语音学的分析方式应用于解决言语失调问题,研究的成果反过来也能促进语言学或语音学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临床话语分析洞察言语缺陷患者的记忆、认知能力、言语和社会行为(Orange & Kertesz,2000: 173 )。具体做法是通过对患者的言语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发现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状况(Asp & de Villiers,2010:7)。研究表明言语障碍或失调并不是一种同源性的单纯的疾病,它的发病机制和病症起因极其复杂,目前在神经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众多领域还没有明确定论,而言语可以有效、灵敏地反映出患者大脑神经认知功能的活动状况,每一种言语失调患者的话语均存在差异性的表现,这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在大脑皮质的结构和脑动脉走向分布上存在着差异,但是不同类型的言语失调在临床表现上总是相互交叉的且不同脑区受损可能造成同一种失语症,目前已知的言语障碍类型可分为布洛卡失语症、维尼克失语症等八大类型(刘宇红,2007)。语言是大脑思维的外壳,现代医学主要从CT影像和神经结构解剖图中探究人脑语言的运作,但创伤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而将语言功能的变化作为言语失调患者的诊断的参照,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对患者的话语进行分析,探讨患者的会话语境、意义建构、话语理解和生成具有极大的优势。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言语缺陷的诊疗方面已经有过先例,据美国北卡中央大学病理语言中心统计,语言康复已生成了巨大的产业效益。在美国,仅2011年的门诊语言康复年收人就达高达57亿美元,2016年接受语言康复治疗的人数多达740万,营业额达到184亿美元(廖敏,高立群,2017),但主要集中于听障人士、儿童自闭症和创伤性脑损伤者,为患者的言语交际提供必要的干预和辅助。我国的临床语言学起步较晚,还处在一个有待开拓的领域,主要依赖于电机、针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疗法,而构音训练、命名训练时间持续比较长,效果并不显著,患者和家属往往会失去信心放弃治疗,造成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一、临床话语分析的研究进展

临床语言学内容广阔,涉及到临床语境下言语缺陷或失调的状况以及语言康复治疗等所有问题(Cummings,2008:1)。从文献资料看,其研究范围涉及到唇腭裂、唐氏综合症、儿童自闭症、失语症、精神分裂、阿尔茨海默症、口吃等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缺陷(赵俊海,2012)。观察、了解、探究这些患者言语的病理学和病原学的具体临床表现、患者个体的心理状态、全面掌握患者语言功能的受损程度,对促进患者语言能力的改善和恢复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一)病理研究方面

1861年法国神经病理学家Broca在其论著《我们用大脑左半球说话》中提出大脑左半球额叶下回后部的Broca区,把人类复杂的心理功能“定位”于大脑皮质的一定部位中;还发现大脑的左半球与言语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而证明了左右脑虽然结构一样,但功能分立,并提出语言半球优势,从而确定了大脑左半球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沈彤,2004),随后,Wernicke指出皮质间联系中断是言语障碍的主要原因,他首次提出了形成复杂活动时脑各部分之间联系的重要性。Benson和Geschwind (1971)继承和发展了Wernicke的思想,提出的失语分类方法代表了对失语机制的认识取得了新的进展(沈彤,2004)。由此,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临床语言学的研究可以总结为两大基本结论,一是不同的言语功能由大脑的不同部位掌控,例如左脑关注数字,右脑进行类比;二是不同的大脑受损程度或不同的病变程度导致不同的言语障碍,例如顶叶前区分支动脉闭塞导致传导性失语症,颞叶前部分支动脉闭塞造成呼名性失语症等。

(二)神经认知研究方面

到了20世纪70年代,大脑与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入神经心理学的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加工、自然信息处理等,“摒弃了将脑部损伤定位与言语-语言障碍的表征直接联系起来的理论,利用信息处理过程中涉及的组件及组件间内在联系的模型”(常静玲,高颖,2018),为探讨语言的心理学机制开辟了新途径。例如Sydney lamb教授对语言单位和语言的工作机制进行了分析(lamb,1999:5),揭开了神经网络工作原理与语言处理过程的耦合性,认为语言系统的运作基于神经网络系统的工作原理,他把大脑中的语言系统分为语义、词汇和音系层面,这三个层面分布在不同的脑区,而且语言的习得和再激活(即强化和应用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一网络中的激活传递和激活扩散的过程,后来得到了现代功能成像技术的验证。

(三)语言康复训练方面

早在70年代的美国,基于图形、符号的设备就已经开发出来帮助患者,此后Dec Talk合成器创造出了可移植的声音合成器,其相应的语言障碍训练设备在语音合成技术的发展下能将文字合成为真实、自然的语音。通过文献梳理,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言语失调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有Grundwell & James,Crystal,Edith,Davis和Wilcox,Penn等人。Halliday(1984)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失语症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Wells(1985)借助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对失语症患者话语中的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进行研究,考察了话语中的参与者所完成的具体言语行为。在此基础上,Grundwell & James(1989)专门对失语症患者的言语障碍进行了更为详尽的系统分析。 Davis & Wilcox(1985),Penn(1988)依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设计了“发展失语症交际能力”程序,包括重新学习法、脑功能开发、机能重组法等,对失语症患者进行训练,以便在最大程度上恢复言语患者的交际能力(崔刚,1998:23)。随着21世纪语音识别技术及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Vertanen K, Trinh H, Waller A(2012)将预测算法引入辅助沟通增强与替代系统,郑义东(2017)结合语音识别技术和辅助沟通增强与替代系统的技术特点,针对辅助沟通系统的用户特点设计了文本输入预测算法,实现运行在主流移动平台Android上的言语沟通及康复训练系统。目前临床语言学在言语康复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已经非常广泛和深入,其言语分析的技术已应用到多种言语失调症的康复训练中。

二、国内外围绕功能语言学展开的临床话语分析研究

(一)功能语言学为临床话语分析提供了一个基于意义的分析框架

随着神经科学家对语言的大脑机制越发关注,关于大脑与语言功能的关系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从异常的言语行为去推断病变的神经机制,如局部或弥漫性损害对高级语言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预后和代偿作用的判断等,这一过程对各个阶段的病程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开始将会话含义、言语行为、话语分析等理论用于对各类言语障碍或失调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又可以反过来促进言语活动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从而推动语言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理论的核心意义在于使用,关注语言的具体使用情况,特别是具有关键作用的社会活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是不断回答语言以外的问题和疑问的过程(Halliday,2005:133)。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意义持层次观点,认为语义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描写:1.语义的内部组织(层次内部);2.层次之间;3.语言与非符号系统的关系(层级外部)。探讨的是意义潜势的组合、聚合关系,以及语义层与外部语境的关系等,即人不是孤立于交际语境之外的,而是在观察、解释和影响语境,并把语境纳入自己的认知范围(杨信彰,2003)。

(二)功能语言学关注人们在真实语境中表现出来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是说话人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正常人能够针对不同环境恰当得体地运用语言变体。而言语失调患者由于语言资源的损伤会出现许多不合时宜的言语、信息过量、言语重复、内容空洞、言语不切题等情况。例如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在描述图片的任务中有明显的语篇不衔接、逻辑缺乏、话题不连贯的现象。语言应用研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跨学科性,系统功能语言学由系统和功能组成,关注语言的体现化和实例化,“系统”是指语言使用者所拥有的选择网络,“功能”是从语言使用的意义视角,即语言使用者通过语言实现了什么意义的角度而言的(赵俊海,2012)。人们在表情达意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对庞大的语义系统做出选择,每一次表达都是有意义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便是患者看似杂乱无章的语言,亦是患者有意识的选择。健康成人的语言构成层次相比儿童更为复杂,包含了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三个层次,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首先到达的是词汇语法层面,然后通过语音层面反映出来;儿童的语言层次不同,只有语音和语义两个层次;另外,成人语言可同时具有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而儿童的语言较为简单,每一次只能表达一种功能(贺春英,2008)。卫志强(1987)在对脑外伤或脑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对患者言语表现(包括说、听、写、读等方面)的特征做了详细的归纳;赵俊海(2012)就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临床语言研究的意义作了精辟的阐述,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衔接与连贯理论,对30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和等数健康老年人的话语作了基于衔接与连贯的分析,研究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患者的语言表现对该症的早期预防及筛查具有积极的意义。总的来说,从文献上看,国内外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进行临床话语研究的数量尚不多,不够系统和全面。

(三)功能语言学在理论层面上具备神经生理基础

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人类语言行为是其神经功能的外化,并且受语境的制约,马博森等人指出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用-语篇层面上对语言障碍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方法。人类的知识是存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之中的,而神经认知活动的基础是基于系统的连接,人脑的发展受个人独特经验模式的制约,且与语言的发展是一致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具有生理基础(马博森,龚然,曾小荣,2018)。躯体运动皮质实验等表明人类和猕猴脑中有一群独特的神经元,会伴随特定动作而放电。当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挥手时,腹外侧运动前皮质的某些神经元不会放电,但当人类和猕猴抓取玩具或争抢食物,这些神经元会放电(Gallese 2003:1235)。这一差异表明“这些神经元或许能够建立生命体与外界物质之间的互动模型。把生命体与外界物质视为参与者,把互动模型视为过和环境,那么这一模型便构成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及物性概念的神经基础”,随后的“镜像神经元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些神经元将基本的肌肉运动与复杂的动作意图一一对应起来,构建起一张巨大的动作-意图网络,使个体不需要通过复杂的认知系统,就能直接理解其他个体的行为(Melrose,2005:407)。

有鉴于此,目前已有学者尝试摆脱言语失调研究的“医学主导模式”,尝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言语失调患者(例如阿尔兹海默症、口吃、失语症等)的会话进行多维分析(赵俊海,2014),研究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导下的华语分析有助于对患者的语言功能做出准确判断和明晰评估,进而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患者因某些语类资源匮乏而影响其言语功能的情形,从而为言语失调的医学诊断和干预提供基于语言学的证据。另外语言障碍的治疗可充分利用语言障碍人群现有的语言技能,也可充分挖掘这类人群的交际补偿策略,从而促进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Mortensen 2000:222)。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系统功能语言学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深远的影响,但在将这一理论框架拓展到临床语言的研究方面在国内仍较少涉及,且目前大多数医院仅仅能提供患者器质性诊断,而对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则知之甚少,不重视言语活动所发生的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而系统功能语言学将社会语境作为重要参项,以小句为最根本的意义单位,重点强调语言的真实使用,以语境和语言层次性框架为参照,有望发掘言语缺陷患者的语言资源,寻找有效交际和言语康复方法,改善患者的言语交际能力。虽然在言语障碍失调等方面的语义识别、治疗方法及理论解释上还存在某些争议,但是随着语言学者和临床医师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兴趣日益增长,这方面的研究仍在不断取得进展。

猜你喜欢
失语症语言学言语
失语症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失语症常用评价方法及其信效度概况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关于冬天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