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2020-01-18 02:43副教授高文海副教授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乔 哲 副教授 高文海 副教授

(1、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石家庄 050091 2、河北科技大学 石家庄 050018)

引言及文献综述

产业优化升级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拓展企业产品营销渠道、实现产业价值链的跃迁,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企业普遍通过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学习外来技术和管理经验来使得产业结构更加趋向于合理化,但在全球经济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该种方式并不能持续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推动力。而电子商务作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型商业模式和经济形态,其打破了传统的产业发展形式,其在优化产业链、实现营销途径多样化和高速扩散信息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淘宝、京东、亚马逊等一大批电子商务企业迅猛发展,其为国家经济发展所创造的价值逐渐显著提高,显然电子商务正逐渐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作为衔接互联网科技与企业的新兴平台,电子商务必然会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做出重大贡献。近年来,众多经济学家就电子商务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任宗强(2016)对电子商务与产业融合后所衍生的商机进行了分析,认为电子商务与我国农业融合后所产生的商机要显著多于其余行业,实现电子商务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曹怀虎(2018)就电子商务对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电子商务的创新水平、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对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效果显著。鉴于此,本文基于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选取我国31个省区市在2005-2018年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电子商务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进行深入分析,为我国电子商务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提供理论支持。

电子商务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农业的影响。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增加农产品的营销途径,并提高农产品的运输效率,从而促使农业生产营销由传统的高能耗、低效率向低能耗、高效率转化。即电子商务对农业产业结构起到了优化作用,电子商务的出现提高了农业发展水平。

电子商务对制造业的影响。电子商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各个环节的衔接效率。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依托,不仅使得制造业各部门间的沟通更加便捷,还为工作人员的远程技术交流提供了平台,其出现降低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

电子商务对服务业的影响。电子商务为服务业提供了更多服务平台,且使得服务业呈现多样化、信息化和人性化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推动了服务业线上和线下的协同发展,同时电子商务通过为服务业持续提供行业相关信息,促使了服务业能够及时根据市场态势调整经营模式,从而提高了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一)电子商务指标变量选取

本文就电子商务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故需要对电子商务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将专利申请效率、互联网普及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设定为描述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代理变量。本文的研究时间段为2005-2018年,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和申请专利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年鉴统计》。互联网普及率相关数据来源于我国互联网中心发布的官方数据库(见表1)。

(二)模型构建

为了分析电子商务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本文构建如下分析模型:

上式中,ECij为i省t年的电子商务代理变量;Eijt为i省t年第j个产业超前系数(j=1、2、3);α0、α1、α2为系数;εijt为误差项。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有各省市的生产总值(GDP)、各省市的互联网覆盖率、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批发零售业固定总资产(WRI)、各省市的进出口总额(IMEX)。

实证分析

(一)霍斯曼检验

本文通过霍斯曼检验来选取变截面面板模型的种类。

霍斯曼检验的原假设和备假设如下:

H0:构建随机效应模型;

H1:构建固定效应模型。

当霍斯曼检验的概率值低于0.1时,构建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不成立,说明我国电子商务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回归模型均为固定效应模型。霍斯曼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二)回归分析

基于霍斯曼检验,本文采取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电子商务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进行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表3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三种模型的拟合度均高于0.6,即表明本次实证分析所的结论与真实情况相贴切。而代理变量(EC)的三个模型的概率值分别为0.000、0.001和0.002,说明EC在1%水平下显著。其相应的第一、二、三产业的超前系数分别为-0.2703682,0.0793484和0.3619341,这说明电子商务发展对第一产业具有负面影响,对第二、第三产业具有正向影响。

(三)电子商务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

电子商务对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具有负面影响。解释变量(EC)的系数为-0.2703682,且在1%水平下显著,这说明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第一产业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同时,通过上表数据能够得出,电子商务对我国第一产业的影响程度要较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更加显著,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第一产业的超前系数在近几年来始终呈现下降趋势,这也反映出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较第二、三产业滞后。但是电子商务与第一产业超前系数表现出负相关性,说明电子商务对第一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正面影响。

表1 全国各省电子商务普及率(%)

表2 霍斯曼检验结果

表3 实证分析结果

电子商务能够促进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解释变量(EC)的系数为0.0793484,且在1%水平下显著,这说明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较弱,这是因为我国电子商务与第二产业的协同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电子商务平台所衍生出的产业链创新、生产效率提升和营销途径的多样化并没有完全被第二产业所利用,进而就导致了电子商务对第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较弱。

电子商务对第三产业的超前发展具有正面影响。解释变量(EC)的系数为0.3619341,且通过了1%显著性检验,说明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第三产业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是因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电子商务更加敏感,其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相对较快,进而电子商务对第三产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结论与建议

我国第一产业解释变量(EC)系数为-0.2703682,且在1%条件下显著,表明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第一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我国第二产业解释变量(EC)系数为0.0793484,且表现出1%显著水平,即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第二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较弱;我国第三产业解释变量(EC)系数为0.3619341,且在1%水平下显著,即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显著推动我国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政府要出台电子商务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通过促使电子商务与产业协同发展,能够调节我国不同地区间的产业发展不平衡,对此要将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和工业发展中,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第二,要增加农村地区电子商务普及率。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农产品的销售形式也较为单一,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流通成本高,且流通效率低。对此,可通过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借助农村电商平台构建农产品交易中心,不仅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农产品信息,还能使农村居民及时了解外界市场走向和消费者实际需求,进而推动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第三,要提高互联网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电子商务人才相对紧缺。对此我国需要加大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投资力度,如可联合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以此培养大量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这对我国电子商务创新和国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产业结构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