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0-01-18 03:12柳继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髋臼肌群入路

柳继

(南阳市骨科医院 关节科,河南 南阳 473000)

髋臼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多由高能量创伤引起[1]。髋臼解剖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故对于移位的髋臼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尤为重要。有研究指出,髋臼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入路、软组织损伤(显露时)密切相关[2]。传统K-L入路需对外旋短肌群进行离断,可引起旋骨内侧动脉损伤,术后并发症较多。改良K-L入路无需离断外旋短肌群,可有效降低创伤。本研究分析改良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再入院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62例髋臼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女7例,男24例;年龄为21~72岁,平均(43.18±9.85)岁。观察组:女6例,男25例;年龄为20~73岁,平均(43.57±10.1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南阳市骨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新鲜髋臼骨折;(2)移位明显;(3)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股骨头、骨盆骨折;(2)陈旧性髋臼骨折。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行传统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显露外旋短肌群,对其进行离断(距腱性止点1.5~2.0 cm),复位、固定方法同观察组,关闭切口时对外旋短肌群腱性止点进行穿线修复,负压引流,关闭切口。

1.3.2观察组 行改良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沿臀大肌纤维方向进行钝性分离,显露外旋短肌群,对骨折位置、外旋短肌损伤情况、坐骨神经走形进行探查,以“三窗口”显露法(下孖肌、上孖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为界)显露骨折断端。对凝血、关节腔进行清理,解剖复位(最大程度保留骨折块与周围髋臼唇、骨膜、关节囊连续性),固定(克氏针)。若合并前柱损伤,需联合前路手术进行复位固定。若负重区压缩明显,酌情进行自体骨、异体骨移植。将重建锁定板(预弯良好)置于后壁、后柱,锁定固定(螺钉)。对坐骨结节部软组织进行缝合,覆盖钢板,对关节囊、髋臼唇进行修复,负压引流,关闭切口。

1.4 观察指标(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2)两组均随访2 a,以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对两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关节活动度>75%,无疼痛,步态正常为优;关节活动度>50%,轻微疼痛,步态正常为良;关节活动度<50%,中度疼痛,轻度跛行为良;未达到上述标准为差。(3)再入院发生率。

2 结果

2.1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均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髋关节功能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再入院发生率观察组术后出现3例坐骨神经损伤,均于3个月内自行恢复。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再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再入院发生率为6.45%(2/31)。

3 讨论

近年来,高能量损伤逐渐增多,导致髋臼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3]。髋臼骨折多累及髋臼前、后柱,需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方入路以K-L入路为主,前方入路主要为骼窝入路、Stoppa入路,临床对髋臼前方入路争议较少,但传统K-L入路对外旋短肌群进行离断,可引起旋骨内侧动脉损伤,使股骨头血供受到严重影响,且术中、术后出血量较多[4]。

改良K-L入路无需离断外旋短肌群,术中分离肌间隙对骨折部位进行显露,以下孖肌下窗口,“下孖肌、上孖肌、梨状肌、闭孔内肌”深面窗口,梨状肌外上窗口进行复位固定,可有效避免对外旋内侧动脉的影响,降低后方软组织损伤。行改良K-L入路时,建议骨膜下剥离,注意对关节囊、盂唇及表面有血供骨膜的完整性进行保护,以保证骨折块活性,并注意对坐骨神经的探查、保护。若患者髋臼后侧骨折粉碎严重或臀部肌肉发达,通过改良K-L入路无法完成手术,需离断或部分离断外旋短肌群,进而完成手术。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改良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观察组术后出现3例坐骨神经损伤,均于3个月内自行恢复,其原因可能与术中显露时牵拉不当有关。

综上,改良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且未出现再入院情况。

猜你喜欢
髋臼肌群入路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