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对胃结肠息肉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

2020-01-18 03:12房春香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电凝开腹息肉

房春香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消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胃结肠息肉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可发生于结肠任何部位,分为肿瘤性及非肿瘤性两种。胃结肠息肉病情严重,治疗时间长,病情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胃结肠息肉发生率逐年增高,我国相当部分患者饱受该病折磨。目前,手术为胃结肠息肉主要治疗手段[2]。以往临床治疗胃结肠息肉多采用传统开腹手术,但其手术创伤大、用时长,术后恢复较为缓慢,增加患者痛苦,患者接受度不佳[3]。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胃肠镜电凝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中[4]。本研究选取54例胃结肠息肉患者,分别予以传统开腹手术及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探究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对胃结肠息肉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54例胃结肠息肉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息肉直径>2 cm):男17例,女10例;年龄为37~74岁,平均(56.73±7.85)岁;病程为11个月~4 a,平均(2.19±0.85)a。观察组(息肉直径<2 cm):男16例,女11例;年龄为38~75岁,平均(56.82±7.69)岁;病程为11个月~5 a,平均(2.74±0.92)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经胃肠镜证实有胃息肉或结肠息肉;(2)无手术禁忌证;(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应用抗凝药物;(2)曾行腹部手术;(3)多个重要脏器功能衰竭;(4)不配合治疗。

1.3 治疗方法两组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术前4 h予以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水溶液。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硬膜外麻醉,腹腔镜下明确息肉位置,固定息肉,纵行切开肠壁,挤压息肉,以此增大手术切口,挤出息肉,结扎缝合息肉基底,切除息肉后,应用四号线依次缝合切口。观察组接受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明确息肉部位后,插入胃肠镜,充气后置入合适位置,根据息肉大小、形态制定个体化切除计划。若息肉呈现为不规则状态且无蒂,施行氩离子凝固术,打开钢瓶阀,调节并控制氩气流量(2 L·min-1左右),热凝深度约为3 mm,功率为50 W左右,于活检孔置入氩离子探头,距病灶0.3~0.5 cm位置施行电凝手术。若息肉带蒂,则施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将高频电金属圈套器插入内镜活检孔,套定息肉,息肉根部用钛夹夹定,待其变为紫色后,通电切除。若息肉无法一次性切除,则需通过分片形式切除。

1.4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手术用时、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判定标准痊愈:术后,患者恶心、贫血、呕吐及胃部疼痛等不适症状均彻底消失,手术切口愈合;显效:术后,患者恶心、贫血、呕吐及胃部疼痛等不适症状明显好转,且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好转:术后,患者恶心、贫血、呕吐及胃部疼痛等不适症状有所改善,但手术切口出现延迟愈合;无效:术后,患者恶心、贫血、呕吐及胃部疼痛等不适症状无变化或加剧,且手术切口愈合较差[5]。总有效率=(显效+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切口大小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胃结肠息肉方案包括传统开腹手术、激光法、微波灼除法、橡皮圈及尼龙绳结扎法、电凝切除等。传统开腹手术为以往治疗胃结肠息肉的常用术式,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且并发症较多,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胃结肠息肉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电子胃肠镜的广泛应用,胃结肠息肉手术得到进一步改进,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逐渐得到临床医生认可,广泛应用于胃结肠息肉治疗中[6]。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无需开腹,手术过程中不会对患者造成痛苦,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主要是于胃肠镜监测下,通过电流产生热效能,凝固病变组织,使其坏死,从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切口大小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说明给予直径<2 cm胃结肠息肉患者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出血,缩小手术切口。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给予直径<2 cm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胃结肠息肉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综上,给予直径<2 cm胃结肠息肉患者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可缩短患者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创伤,术后恢复较快,效果更为显著。

猜你喜欢
电凝开腹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