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保守性与适应性探究
——基于多年语文教学实践

2020-01-19 00:05夏友奎蒋小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素养语文学校

夏友奎,蒋小丽,杨 萍

(1.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市巫溪县上磺中学,重庆 405801)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定性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基础学科。所谓工具性,就是强调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功能,是学生理解其他学科知识的“桥梁”;所谓人文性,就是强调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同时也是国家“以人文本”教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语文学科既是基础性质的学科,又是高质量要求的重要学科,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其他学科的理解以及学生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就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对问题或知识体系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的活动[2]。李秉德认为,教育就是指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3],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良好个性形成的重要途径[4]。简单来说,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一种简单又困难的活动。新课改实施以来,巫溪县上磺中学严格按照新课改要求进行语文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教育整体水平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中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通过与上磺中学多名语文老师共同探讨,咨询相关语文专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语文的教学实践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存在的保守性问题

(一)过度强调接受式学习,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接受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固定的形式讲授教材,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5],我国中小学教学长期以来采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该模式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戚勒提出的“五段教学”,经过凯洛夫重新改造后传入中国,中国又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国情做了适当的调整与修改[6],现已成为中国教学普遍采用的、广为人知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过度强调接受式学习。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尤其是在新课改下的课堂,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只是配角,为什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依然出现这种教师教授、学生不配合的局面呢?通过探讨研究发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教学缺乏艺术气息。语文教师的任务在于教好学生,为学生当好指路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上好每一节课尤为重要[7]。但多数教师认为上好课就是学生能考好,会做题,忽略了教学艺术的重要性,尤其是教师语言教学艺术。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信息的相互传递,多数是通过语言这一桥梁进行的。当代教师教学过分注重语言的严谨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忽视了教学的灵活性、实效性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教学风格过于书面化、模板化,导致学生学习枯燥且低效。所以,教师应从自身入手,加大力度全方位提高自我,这样课堂才会重新焕发活力,我们的课堂才不会枯燥,了无生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一是注重课堂的语言艺术。教师教学语言尽量通俗化、生活化,不能过于文学化,让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教学课堂要体现尊重学生,幽默有度;教师教学课堂要注重照顾学生的感受。二是注重自己的师表形象。教师为人师表不仅体现在言行上,外在的形象也很重要。三是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的教学艺术关键在于教师做人的艺术,同时注重教师内在修养和教学技巧的掌握。

2.教师教学缺乏创新意识。在交流的过程中,某语文教师说道,现在的学生知道的东西比老师知道的都多,我们老师该如何是好?面对这个问题,多数教师表示我们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地发展语文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学高为师。可是仍然有少数教师以“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来麻痹自己,在他们看来,语文教师只需要把教材内容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应付考试,所以他们缺乏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他们不学习现代教学工具、不参加语文研讨会,不参加语文教学比赛、甚至不看书籍,枯燥地讲授教材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一问三不知。第二,部分教师存在不顾班级实情盲目复制、模仿的问题。例如,某教师在一次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他教师也纷纷效仿;某专家分享了某一位教师的成功经验,许多教师也在自己的教学班级快速借鉴等。语文教育必须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特色[8]。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学,也不应该随波逐流,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给语文课堂换上一件新衣裳。

3.教师教学重讲授轻启发。孔子和苏格拉底时代都能采用启发式教学去教导学生,现代语文学科教师却仍然停留在知识的讲授上。本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讲授知识,轻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蜀道难》一文时,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如何翻译文段,需要记住并背诵哪几个段落,不管学生有没有学懂文章内容,都是几句带过;教师在讲授古诗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经验直接把诗句的意义、表达的内容、蕴含的作者思想等教给学生,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等。传授知识固然重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样不可忽视。在校很多学生反映,语文课堂过于乏味、枯燥、无聊,语文教师只顾讲授课本,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造成的结果就是:部分学生缺乏自我思考能力,只会死记硬背,效率低下。且许多教师只注重输入知识,没有做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性记忆,在学生做题时只会生搬硬套,有时候回答问题也是牛头不对马嘴。我们不禁反思,现代语文学科教师到底还该不该只顾讲授知识,如此培养出来的书呆子到底还能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答案显而易见。《物种起源》倡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采用这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将会使得学生逐渐丧失自主生存的能力。

(二)师生之间关系不够亲近,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9],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学才能顺利有效开展。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还受到与教师之间关系的影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调查发现,学校教学会出现一种现象: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喜欢语文,而是不喜欢教授他们的语文老师,即便语文成绩再好,因为讨厌老师进而讨厌学语文;很多学生即便语文水平不高,但是因为喜欢教学的语文老师,成绩会得到快速的提升。所以,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好是亲近些的关系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关心他们,平等对待他们,积极影响他们,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那么优秀。

(三)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小结等,教学过程作为教学设计当中的重要一环,教学过程设计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以及教师的教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不注重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缺乏系统性,课前导入是教师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或开展新的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课堂导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忽略课堂导入环节,直奔教学主题,缺少新旧知识的衔接。同时,多数教师教学过程设计不仅缺少课前导入,还缺少课堂评价和课后总结。另外,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教学过程设计无法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相匹配,缺乏可操作性。在本校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效仿巫溪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没有考虑本校学生与县城中学的学习能力差距,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举步维艰,效果不佳。

二、中学语文教学实践问题的适应性应对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组建高质量教师队伍

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教育质量起重要的作用,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内化过程,是教师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反复教育、实践逐步形成的[10]。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复合、开放的品质,它是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的复合,当前多数语文教师看不到教育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就是要高学历、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来当教师,有没有专业教育素养不重要”“不学教育学,又不影响上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年轻人的事情,我们这些人都教了几十年了,有没有专业素养无所谓”等说法,都是教师队伍中缺乏专业性、进步性的典型表现。许多老教师认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对新课改倡导下的教师要求不屑一顾,甚至觉得专家的分析没有立足教学实践,根本不值得采纳学习。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落后思想,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师观、教育观。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共同努力。

1.对于教师自身而言。邓小平同志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1]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适应新的教育观念;严格规范自身言行,提高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完善知识结构,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加语文教学研讨会,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学习新型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严格按照新课改要求进行规范化教学,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2.对学校而言。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自学校诞生以来,就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学校机制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时至今日,依然存在教师靠走后门、拉关系进入学校的现象,学校大量招聘这种只有人脉却没有真才实学的教师,严重影响到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学校首先应该建立健全教师招聘机制,严格把控教师的专业素养。其次,学校应该尽可能地给在职教师创造学习进步的机会,适时地邀请专家型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举办教师交流互助学习活动[12]。最后,学校应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一方面提高教师上课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那些持有落后思想的教师起到督促、监督的作用。

3.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教育行政部门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领导和管理的机构或部门,在国家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一些遵循教育规律的方法和措施,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设计和引领,教育行政部门能否履行好其重要职能,对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乃至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发展计划,做好对学校及学校教师的有效监督,在学校的教育发展方面起到一个良好的引领作用。

(二)找准师生关系问题点,构建文明和谐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多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良好关系对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毫不夸张地说,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学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因此,为了师生之间能够和平共处,我们教师必须找准师生关系的问题点,如何做呢?提出以下建议:

1.教师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很多时候,师生冲突的产生就是源于教师不当的言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语文教师因为学生无法流利背出一篇课文或者写好一篇作文就对学生严厉批评,教育惩戒权入法已在各界达成共识[13],但是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无所畏惧地对学生进行言语攻击或言语上侮辱学生的人格。我们都应该知道,教师肩负着育人的重任,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发展[14]。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时刻进行自我反思,规范自己的言行。

2.教师应该努力增强教学幽默感。教学幽默是幽默的一种方式,是西方教学领域研究的热点[15]。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掌握教学幽默,这与教师的情商密切相关。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突发情况,一定会懂得采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学生课堂上犯的错误,也一定懂得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所以,对教师而言,应该多注重开发自己的情商,不要一遇到紧急情况就以对学生发脾气的方式来缓解尴尬,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增强教师的权威性,反而会成为学生眼中的“母老虎”。

3.学生应该理解体谅教师的不易。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师生冲突,并不全是教师的责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应该负责任,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性格温柔,就无所畏惧地欺负老师,他们把老师当作自己情绪的出气筒,丝毫不顾及教师的感受,他们一旦受到家长的责备或者与同学发生矛盾,就会想着如何去让老师在学生面前出丑,以此来达到心理的平衡。想让学生理解教师,是一件既容易又困难的事情。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尤其是差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特点,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16]。其次,我们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让学生感觉到安全感。最后,我们要明白学生对老师的理解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我们不能强制性要求学生主动理解老师,要做好师生互动、沟通。

(三)改变教师、学生、家长对语文学习的固有观念

语文,是国人学习中外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中国的教育从学前教育开始就涉及到语文学科知识的教学,语文的教学也一直是教育部门关心的话题。正因为中国的语言文字,尤其是语言,中国人生来就会,所以中国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直以来就缺乏重视,反倒是外国对中国语文教学研究很透彻。要想改变国人对语文教学的固有观念,首先应该树立文化自信,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感受到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让我们的家长体会到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让我们的教师体会到教育学生中国文明的意义所在。其次,认清学好语文很困难的客观现实,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蕴意无穷,一本《红楼梦》经过几代人钻研,却还没能够完全读透,这就是中华文明的精彩所在。最后,国家要制定出台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对那些不重视语文学习的行为采取强制性的手段进行纠正。

(四)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单一模式,结合“走出去”教学

1.走出教室。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局限在小小的教室里,所有的学生每天都是坐在固定的位子上等待教师上课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收效甚微。语文教学也需要注入活力,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时候,也可以采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们可以针对某一个语文专题组织辩论赛,可以筹办唐诗宋词朗诵大赛活动,可以举行语文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可以采用编话剧的形式学习一篇语文课文等,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走出校园。我们除了在自己的课堂上、学校内部举行比赛以外,也可以与当地其他学校联合举办相关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营造一个语文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文化素养,还可以拉近学校之间的距离,培养学校间的友谊。为了提升语文素养,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条件的学校或者家庭,应该多为学生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做一个语文学习的有心人。

3.走出课本。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需要以语文等教科书作为媒介、工具或者手段,但是学习教科书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要走出课本,关注生活,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领悟知识、钻研学问、培养思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以后,学生学习的知识才能被真正地消化、运用。反之,学生学习的知识如果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那只能停留在一个理论的层面,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生活,所以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以教科书为导向,要更多地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自己的创客。

三、结束语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学好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正视当前我国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的现状,应该正确认识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保守性,做到不断学习、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我们语文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坚持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做一个能够担当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的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欢
素养语文学校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