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人物绰号文化内涵刍议*

2020-01-19 15:44
菏泽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绰号梁山崇拜

刘 鹏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鲁迅曾经说过:“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绰号或诨名也不易。假如有谁能起颠扑不破的诨名的罢,那么他……倘若创作,一定也是深刻博大的作者。”[1]《水浒传》的作者就是这么一位深刻博大者,他不仅让108位梁山好汉每个人都有绰号,而且书中的一些小人物也有绰号,这成为《水浒传》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人物绰号不仅仅反映出人物的长相、武艺、出身、才智、本领、品性等等,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目前尚未有人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研究《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研究的不足,探讨《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文化意义。

一、人物绰号与英雄崇拜

绰号往往根据某人的优点或者缺点进行夸张形象化之后而产生,因而一般情况下绰号或是在表扬绰号拥有者的优点,或是在批评他的缺点。在《水浒传》中给英雄好汉起绰号,不是要讽刺他们的缺点,大多数绰号是对梁山好汉的优点的赞美和褒扬,体现了作者对梁山英雄的崇拜。

梁山好汉的绰号中有的是对人物品性的赞美歌颂。梁山泊寨主宋江有两个绰号,一个叫做“及时雨”,是因为宋江“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的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2];另一个绰号是“呼保义”,表达了宋江的忠肝气胆,南宋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中评价道:“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讳忌。”[3]卢俊义绰号“玉麒麟”,“玉麒麟”是被人们视为吉祥、庄美的神物,寓含着对卢俊义其人的热烈歌颂之情。

有的是对人物外貌的赞美。林冲绰号“豹子头”,“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4],“豹子头”这一绰号使林冲显得很精神、很威武,是对他外貌的一种赞美。朱仝“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5],绰号“美髯公”,这一绰号赞美了朱仝长的英俊潇洒,正如南宋龚开所评价:“长髯郁然,美哉丰姿。忍使尺宅,而见赤眉。”[6]

有的绰号是对人物才能、武艺、勇力等方面的赞颂。花荣绰号“小李广”,是赞美他的箭术像李广一样高超;安道全绰号“神医”,是赞颂其医术高明;呼延灼绰号“双鞭”,是赞颂他善使双鞭;张清绰号“没羽箭”,是赞颂他善飞石打人,“箭以雨行,破敌无颇。七札难穿,如游斜何”[7]。张顺绰号“浪里白跳”,是在赞美他善于游泳,“雪浪如山,汝能白跳。愿随忠魂,来驾怒潮”[8]。

在作者笔下,《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是一群英雄,作者通过绰号表达了对他们的赞扬和崇拜之情,而这种对梁山英雄的赞扬与崇拜恰恰是中华民族悠久的英雄崇拜心理的一种体现。

对英雄的崇拜是一种人类天性中本来就有的情结,英雄崇拜心理在中国源远流长,并贯 穿整个民族发展史。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氏族社会。“原始时代人们所崇拜的英雄,不仅有黄帝、炎帝、颛顼等有赫赫功勋的胜利者,而且也有悲壮的失败者”[9]。在相关文献中,《山海经》记载了众多英雄神话和部族战争神话,里面包含着英雄崇拜的观念。在《山海经》中原始社会人们崇拜的英雄有鲧、禹,后羿,夸父,刑天等等,他们都有着传奇的事迹。鲧和禹治理洪水,后羿射杀凿齿,夸父追日,刑天被天帝砍了头之后仍然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拿盾斧自舞。这些都是原始社会人们崇拜的神话英雄。这些神话英雄人物不仅在原始社会时代受到崇拜,而且也受到以后列朝列代人们的崇拜。在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也都有人们崇拜的时代英雄,英雄崇拜心理一代一代地延续下来。例如,春秋战国时期有“战国四公子”,秦有秦始皇,汉有李广、霍去病,魏有曹操,蜀有张飞、关羽,唐有秦琼、尉迟恭,宋有包拯、岳飞、文天祥,元有忽必烈,明有郑成功、戚继光,清有林则徐、谭嗣同等等。这些都是在各朝各代涌现出来的人们崇拜的英雄人物。英雄崇拜心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内在情结一直延续下来。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人物绰号透漏出的对他们的赞美和崇拜之情,正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英雄崇拜心理的一种充分的体现。

二、人物绰号与姓名文化

《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人人都有绰号,绰号如同姓名一般。书中介绍好汉身份时,绰号是姓名的一部分。例如,史进出场的时候,史太公这样介绍自己的儿子:“又请高手匠人,与他刺了这身花绣,肩臂胸膛总有九条龙,满县人口顺,都叫他做九纹龙史进”[10]。朱武、陈达、杨春出场时,书中这样介绍道:“为头那个大王唤做神机军师朱武,第二个唤做跳涧虎陈达,第三个唤做白花蛇杨春”[11]。绰号还可以单独作为姓名指代某人,例如,宋公明二打祝家庄的时候,扈家庄一丈青扈三娘出战,“欧鹏见折了王英,便提刀来救。一丈青纵马跨刀,接着欧鹏,两个便斗”[12],这里就用一丈青来指代扈三娘。绰号对于梁山好汉来说是除了父母给的姓名之外的另外一个名字,这正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姓名文化的体现。

在中国,姓,是家族的称谓;名,是个人的符号。人的姓名,是某人属于某个家族某个成员的表白,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彼此相互区别的符号,是人人必不可缺少的最普遍的社会现象。

中国有着悠久的姓名文化。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时代。《通志·氏族略序》中说到:“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13]从现在的文献资料来看,姓应该起源于五帝。《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14]氏出现在姓之后。《通鉴补记》中说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15]这就说明了姓与氏之间的区别:姓是氏的源头,是氏的根。秦统一中国后姓氏才逐渐合二为一。在中国古代,除了姓氏,名也很重要。孔子曾经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16]正名是礼的重要表现,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社会人们对起名字都很慎重,使得中国人的名字丰富多彩,形成系列。

古代人的姓名一般由姓、名、字、号组成,号原本是氏族的标记之一,后来得到了丰富发展,上到国家和统治者有国号、帝号、封号、庙号、谥号等等,下到百姓有自号和他号之分。对于个人,号虽然是姓名的一部分,但是却起着与父母给的姓名一样的作用,《水浒传》中人物绰号正好能够说明这一点,一个绰号就代表着一个英雄好汉,绰号是介绍他们的“名片”。

号在民间使用最广泛的莫过于自号。所谓自号,就是在名和字之间,自己给自己取的具有特殊标志作用的名字。唐宋以后,这种自号在文人中特别流行,文人赶时髦都会给自己起个号。例如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他“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涧,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17]。自己给自己取的号称之为自号。如果是给他人取号,那就是他号。他号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雅号,或曰美号;一种是俗号,或曰绰号、外号、浑号。雅号,顾名思义,措词文雅。取号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对取号的对象心怀仰慕尊崇之情。俗号的特点就是用语俗野。取号者完全根据自己的认识印象,抓住取号对象的特征加以命名。《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就是属于他号,都是别人给英雄好汉们起的,用语一般比较俗野,符合绰号的特点。对于水浒英雄,绰号是他们另外一个重要的名字,这正是中国姓名文化的体现。

三、人物绰号与江湖文化

在《水浒传》中不论好人坏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绰号,按书中描写这些绰号来自江湖。柴进出场时,书中通过一个酒店主人的口这样介绍柴进道:“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18],柴进小旋风的绰号来自江湖,也只有在江湖中才使用。公孙胜出场时自我介绍:“因为学得一家道术,亦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贫道做入云龙”。[19]他的绰号也来自江湖,是一种江湖标示。在江湖中,江湖人一般都会有绰号,作为他在江湖中的称号。《水浒传》所描写的世界便是一个江湖世界,在书中人物有绰号正是江湖文化的体现。

江湖文化因为江湖的存在而存在,江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经常出现在武侠小说或者武侠电影中。何谓江湖?于阳说:“江湖,就是一些特殊的人,连同他们附着的一种社会模式。这些人脱离儒教定居制度,离开家乡在外漂流,聚众谋生。”[20]王学泰认为江湖有三个意义,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指大自然中的江湖,另外两个意义是江湖的引申义,一个指的是“文人士大夫的江湖”,另外一个指的是“游民的江湖,也是现在经常活跃在我们口头的江湖”[21]。说到底,有江湖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人是一群游民。他们脱了宗法关系,在社会上流动,靠做某种事情来维持生计。《水浒传》中落难卖唱的金翠莲父女俩,卖炊饼的武大郎,开茶坊的王婆,街头混混泼皮牛二等等都是江湖人。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是游民。虽然游民是江湖人的主体,但是他们很难在江湖中占据领导位置,“他们缺乏文化和组织能力,那些能够一呼百应,在江湖上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成为江湖领袖的,往往是其他阶层的社会边缘人”[22]。那些社会边缘人,原本是主流社会的一份子,但是由于生存处境,或者是统治者的压迫,他们从社会主流变成了社会边缘人,进而进入江湖,在江湖中占据了领导地位。宋江和柴进等原本都是主流社会中的人物,后来受到统治者的压迫,最终脱离主流社会进入了江湖,成了梁山泊中江湖人的头领。

《水浒传》中有着众多的江湖人,他们生活在江湖中。他们这些江湖人身上体现的文化就是江湖文化。曲彦斌认为“无论哪个民族或国家,或者实行的是何种社会制度,都存着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伴依存的现象。而且,古往今来,在各种非主流文化层面中,几乎都存在着同主流社会相谬的社会群体所具有的潜性文化链结。在中国,这种潜性文化链结……称之为‘江湖文化’”[23]。李向平在《试论〈水浒传〉的江湖文化之魅力》中说:“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江湖’是与正统社会相对立的一个秘密社会。江湖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另外一种形态的文化,它表现为不同的人、不同的组织、不同的道义原则、不同的语言形式、不同的谋生手段以及反映这一切的不同文学样式,并且,还结合了一个彼此相关联的整体。这个整体对于中国人的影响可与正统文化相匹敌。江湖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水浒传》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江湖小说。”[24]对于《水浒传》是一部江湖小说的观点笔者比较赞同,书中存在的文化其实就是江湖文化。在这种文化里,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结为异姓兄弟并能为兄弟赴汤蹈火。当然,书中每个人物都有绰号也是这种文化的体现。

《水浒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书中人物绰号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只是这座文化宝库的冰山一角。《水浒传》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绰号梁山崇拜
“知心姐姐”孙二娘
与绰号握手言和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条“龙”
上大梁山(外四首)
梁山车展:最容易忽视的五款亮点产品
古埃及人的圣甲虫崇拜
我的爸爸是超人
“起绰号”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