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园林花境应用调查与分析

2020-02-01 13:17王舸泓李红占洛轮钱逸凡
自然保护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花境杭州景观

王舸泓 李红 占洛轮 钱逸凡

(1宜春学院 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江西宜春336000;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杭州310019)

1 引言

花境发祥于英国[1],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2]。近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对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需求日益提升,花境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得到推广应用。杭州作为国内最早引入花境的城市之一,于1990年引入花境并在西湖风景名胜区以及城市绿地中试用[3],2009年开始举办节庆花境评比活动并延续至今[4],2016年在筹措G20峰会的城市景观美化过程中花境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5]。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杭州花境的应用和推广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以杭州为例,研究花境在当地城市中的表现对其他地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 花境对当地城市的意义

花境多应用于林缘、路旁、岸边、墙垣、草坪等场地,群落稳定,层次分明,变化丰富,造型美观。花境的加入不仅可以丰富植物景观的层次色彩,提升城市环境的绿化品质[6],还能够满足城市绿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需求,降低绿化成本,提升生态效益。作为时下广受欢迎的一种园林造景形式,花境具有诸多特点及优点。

首先,花境视觉冲击力强,深远的意境、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造型能够令人印象深刻。其次,花境经济适用性好,一次设计种植可多年观赏使用,并且能够形成丰富的季相景观,使四季皆有景可赏[7]。再次,花境应用范围广泛,在具备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兼具分隔公共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等功能[8]。此外,花境空间造型多样,花境从平面上看是界限分明的块状混植,从立面上看则是错落有致的组合排列[9]。

3 杭州花境植物调查研究

3.1 杭州花境植物种类调查

为进一步探究杭州花境植物的具体种类,对杭州的18处典型花境的花境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统计并列举了60种具有代表性的花境植物种类(表1)。其中,植物的种名及学名主要以《花卉学》[10]《园林花卉应用设计》[11]等文献为参照。

表1杭州常用花境植物种类Table 1 Plant species commonly used in hangzhou flower border

注:A-湖滨,B-望湖楼,C-圣塘,D-柳浪闻莺,E-白堤,F-太子湾公园,G-学士公园,H-俞楼,I-茶叶博物馆,J-三潭印月,K-万松书院,L-北山路,M-风波亭,N-曲院风荷,O-花圃,P-杨公堤,Q-长桥公园,R-涌金门。

3.2 杭州花境植物种类研究

调查表明,2018年杭州花境植物应用种类共94科222属310种。从材料类型来看(图1),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101种,占32.58%;花灌木98种,占31.61%;一、二年生草本植物82种,占26.45%;蕨类植物15种,占4.84%;针叶树8种,占2.58%;苔藓类植物6种,占1.94%。从科属种类来看(图2),其中,菊科植物28种,占9.00%;禾本科植物24种,占7.72%;百合科植物18种,占5.79%;唇形科植物12种,占3.86%;忍冬科植物9种,占2.89%;天南星科植物9种,占2.89%;马鞭草科、木犀科和蔷薇科植物均为8种,均占2.57%;玄参科植物7种,占2.25%。

图1杭州花境植物种类占比Fig 1 Proportion of plant species in hangzhou flower border

图2杭州花境植物种类排名Fig 2 Ranking of plant species in hangzhou flower border

可以看出,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花灌木是杭州花境的主要植物种类,呈现出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花灌木为主体,以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陪衬的发展趋势[12]。同时,杭州花境植物的种类分布相对较广,菊科植物因其品种繁多、色彩丰富、抗逆性强的优点成为最主要的花境植物,禾本科植物的观赏特性也逐渐受到重视,百合科植物凭借其独特的花序而成为花境中的焦点,而唇形科植物则依靠其奇异的叶色也深得设计者的喜爱。

4 杭州花境典型案例分析

4.1 杨公堤三角绿地花境

杨公堤三角花坛地处西湖杨公堤、北山路与曙光路的相交处,因外观形似三角形而得名三角花坛。三角花坛被几道小径划分为几块草坪,而该花境(图3)则位于中心位置的草坪上,位置显要,游客量大,格外引人注目。

整体构图上花境以假山叠水为视轴中心,因假山叠水体量较大,选用了形态飘逸的红枫和鸡爪槭为框架,并间植少量黑松,在平衡了空间感的同时也美化了天际线。另外,为凸显假山的高大,选用了美女櫻、金光菊、四季秋海棠等大量低矮的时令花卉为陪衬,深绿色的常春藤覆于表面,尽显勃勃生机。

色彩设计上花境在大量运用中国古典元素的同时,还融入了一些西方现代理念,注重色彩的表达,形成流动的色带,用丰富的色彩点亮绿色的山林空间。花境所选用均为色彩鲜艳的花卉,以红色、粉色等暖色为主色调,用蓝色、紫色等冷色作协调色,二者相互协调,达到平衡,给人一种清新亮丽的视觉感受。

空间组成上花境遵循了由低向高的布置。下层种植黄金菊、玛格丽特、超级凤仙等大花花卉,错落有致。中层运用风铃草、羽扇豆、金鱼草、落新妇等线性植物,同时穿插种植少量绣球。上层植物主要为三角梅、醉蝶花、柳叶马鞭草、大花飞燕草等,这些总状花序的植物具有良好的竖向视觉效果,能够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与鸡爪槭的飘逸感密切呼应。

综上所述,杨公堤三角绿地花境在以下方面具有创新:其一,花境融入了西湖的山水元素,将山水环境与花境配置相融合,由假山叠石、流水瀑布共同构成花境的主体框架与视觉焦点,表现了传统的园林意蕴,营造出古典的山水氛围。其二,花境安装了雾森装置(图4),配合着流水潺潺,丰富了观赏者的视听体验,同时,配合上夜晚的灯光效果,花境更是如梦如幻,宛若仙境。其三,花境步入式的设计既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也增进了人与花境的互动,使其更具亲和力。

4.2 万松书院阴生花境

万松书院阴生花境(图5)位于万松书院内程颐、程颢二人的塑像附近的林下草坪空间,面积约为120㎡,是凤凰山管理处对于苔藓植物应用的有益尝试,也是杭州营造时间最早的阴生花境[12]。由于花境的环境较为荫蔽,较少受到阳光照射,因而温度也相对较低,这为蕨类、苔藓类等阴生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整体构图上花境中设置了两处矮树桩用作苔藓类植物生长的载体,在树桩周围各种常春藤等藤本植物、虎耳草等虎耳草科植物形成了许多小组团,散布于花境之中,同时,在树桩间的空隙填充巢蕨、肾蕨等体量较大的蕨类植物,不仅使整体景观保持连贯性,也让树桩与植物的比例相协调。

色彩设计上花境运用了大量的绿色观叶植物和蕨类植物,以蓝紫色为主色调,并种植少量的白色草花植物作点缀,以丰富花境的色彩效果。因花境处于半封闭空间,较为幽静,这些冷色调的花卉不仅能够起到扩大空间的效果,也有助于在夏季缓解人的炎热感,给人以清凉、舒适的感官体验。

空间组成上花境在平面上呈带状沿南北方向在草坪上舒展开来,以深绿色的杜鹃为背景,形成一条流畅的弧线,自入口向草坪开阔处逐渐变宽,在接近雕像时渐渐收窄,平滑的曲线能够阻挡视线,造成峰回路转的错觉,进而吸引观赏者驻足停留观赏,并增加了花境的视觉感观面积。而在立面上,花境则与杜鹃花丛、马尾松林构成整体,其中,低矮的草本花卉位于前面,挺拔的花灌木位于后方,姿态各异的蕨类植物与观叶植物穿插其中,这种高低错落的种植设计极大地丰富了花境的立面景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万松书院阴生花境在以下方面具有创新:其一,花境中种植了一些棉花,秋冬季时野棉花会结出白色的棉絮,既使花境显得与众不同,又丰富了花境的冬季景观。其二,花境真正体现了节约型的花境营造理念。据有关统计介绍,与通常的时花花境相比,该花境在日常管理养护中的换花数量及频次明显较少,相应的管理养护成本也相对较低。

4.3 茶叶博物馆宿根花境

茶叶博物馆位于西湖西南面的龙井路双峰村,系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馆内茶园凝萃,错落有致,富有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和淳朴清新的自然风光。在茶叶博物馆布置有几处花境,而该花境(图6)则处于国际茶文化交流文化中心的东面。

整体构图上花境处于开敞草坪空间,长约20米,宽约2米,呈南北走向,以高大的香樟和常绿的含笑、桂花为背景。花境采用宿根花卉和观赏草相结合的配置,以宿根植物为主,以观赏草为辅。块状种植鸢尾、绣球等质地厚重的植物构成框架,间隔种植迷迭香、硫华菊、耧斗菜等打造组团,前景则铺植矾根、金叶苔草等形成延伸。

色彩设计上花境种植了薰衣草、羽扇豆、藿香蓟、细叶美女樱等蓝紫色花卉,搭配白晶菊、大滨菊等洁白素净的大花花卉,同时间植蓝羊茅穿插其中,大面积的蓝紫色在绿色叶面的映衬下更显静谧,进而形成一种自然渐进的韵味。此外,花境也使用了较多的禾本科植物,如细叶芒、细茎针茅、花叶芦竹等,它们仿佛是花境中闪烁着的柔和的白光,既赋予了花境自然野趣,又丰富了花境秋季景观。

空间组成上花境穿插种植了细叶针茅与柳叶马鞭草等纤细高挑、姿态轻盈的禾本科植物,既带给人们朦胧的美感,也模糊了各组团间的界限,使花境在呈现出错落有致的景观同时也避免产生呆板的感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茶叶博物馆宿根花境在以下方面具有创新:其一,花境设计对茶叶博物馆清新素雅的风格进行了充分考量,色调淡雅,气质清新,与环境紧密相融。其二,运用大滨菊、细叶美女樱、柳叶马鞭草的形成组团并重复出现,形成了较强的节奏,具有一定的韵律感。

图3杨公堤三角绿地花境实景

图4杨公堤三角绿地花境雾森

图5万松书院阴生花境实景

图6茶叶博物馆宿根花境实景

5 杭州花境表现探讨分析

5.1 追求视觉体验,但色彩细碎

为更好地展现花境植物的色彩及姿态,杭州花境大多以水平线条和垂直线条的植物为主景,并穿插阔叶类植物作点缀,进而形成错落有致的视觉感受和色彩缤纷的景观效果。其中,在色彩的运用方面,杭州花境对不同色块之间的呼应较为重视,如在杨公堤三角绿地花境和茶叶博物馆宿根花境中都通过对单一色彩的重复和强调,将各个部分自然衔接,使花境的整体感更为强烈。

理论上应用多种色彩的花境植物,并根据色彩原理对其进行相互搭配,的确能够为花境营造出鲜艳、热烈的氛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杭州花境往往过分追求植物的多样性和色彩的丰富度,出现了诸如植物单株种植、色块面积过小的问题。一方面,花境体量过小,在具体到种植各类植物时,能够分配给每种植物的种植面积严重不足,少数花境甚至存在植物单株种植的现象。另一方面,为实现花境景观效果的丰富性,在应用的过程中片面追求植物种类的多样化,意图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尽量多的色彩,这导致花境难以形成较好的群体效果,色彩上从整体看也显得有些碎片化。

5.2 注重位置选择,但体量较小

杭州花境大多位于人流量较大的道路交叉口、公园出入口等显眼的位置,杭州对于花境的看重由此可见一斑。但从花境的规模来看,花境的体量普遍偏小,在城市绿化中多起点缀绿地的作用,作为空间主景的花境并不多,同时也存在与周边环境融合较差,观赏视距过长或不足等问题。

调查统计显示,杭州的花境大多应用于林缘处的狭窄空间,以高大乔木为背景,以宽阔草坪为前景。一方面,空间上层的高大乔木在垂直方向上与花境内部的草本植物间的距离过小,导致花境自身与周边环境的比例有所失衡,不够协调。另一方面,花境在草坪与乔木之间的过渡上,由于前景草坪较为宽阔,花境宽度不足草坪宽度的五分之一,也显得有些狭窄。同时,花境的观赏面多以单面为主,草坪的宽阔往往导致游人难以接近花境,不易近距离观赏花境植物叶色、叶形等较为细节的美感,反而容易感到花境繁杂、凌乱。因此,要对花境的主题及内涵加以丰富,例如杨公堤三角绿地花境的步入式的设计就收获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5.3 积极创新类型,但理念滞后

近年来,杭州的花境设计在类型丰富多样的基础上,也对国外花境的先进做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岛式花境、主题花境等。此外,一些新兴的花境类型也让人惊喜,如万松书院阴生花境,这为国内花境设计在场地与类型上的创新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但是,就杭州花境应用的整体水平而言,其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理念上的不足。

杭州的花境大多用于短期展示,大量时令花卉的运用通常导致花境的观赏期较短,勉强能够维持春、夏、秋三季的景观效果,仅在重大节庆活动时注重对花境予以维护,往往节庆活动过后,花境又会回到一片绿色的状态,景观效果减退明显。到秋冬季时,往往习惯将花境中的时令花卉替换,向花坛的形式进行转变,放弃对花境的循环利用,这一做法显然与“四季皆有景可赏”的花境营造理念相违背,也和设计者和管理者对花境的认识不到位有关。反观国外园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大多数人都能够坦然面对花境植物的荣枯。

6 杭州花境应用对策研究

6.1 加强理论创新,借鉴国外经验

显而易见,杭州在花境设计上与国外园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仍存有差距,而加强花境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正是破解这一难题之所在。可尝试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研究和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如新优植物培育与养护、节约型园林的应用等,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进花境设计整体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园林绿化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内外的交流,拓宽园林绿化的思路,提高城市绿化的品质。此外,也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无论是在花境色彩方面格特鲁德·杰基尔对色彩序列和色彩互补的丰富实践[13],还是在花境构图方面杰夫·科克斯提出的“花境的短轴应以长轴的三分之一”的视觉标准[14],亦或是在花境风格方面托尼·洛德对一些风格迥异的著名花境的深入剖析[15]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

6.2 体现地域特色,提升管护水平

当下,杭州花境还存在依赖品种引进和养护管理不足等问题。对此,一方面,要按照在杭州市《名胜区园林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求,在园林绿化建设中优化绿化植物配置模式,遵循适应性、多样性、多彩性原则,突出杭州地方特色,加大对省域野生植物的开发力度,对适宜植物品种进行优化培育,提高本土植物在花境中的应用占比,正如皮特·奥多夫所倡导的“将荒野带进都市园林”[16],在他的系列花境作品中都大量运用了本土多年生植物,甚至占比高达50%以上[17]。另一方面,要创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如开展养护综合考评、优化操作技术规程等;同时,加强对园林企业的管理,如将日常的检查考核与企业资质认定相结合,提高养护企业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打造更加专业化、技术化、规范化的养护管理队伍[18]。

6.3 重视生态理念,营造长效景观

目前,杭州多数花境在营造花境时大量使用时令花卉,花境效果持续性差,花境植物更换频繁,与政府倡导的坚持绿化长效管理理念相违背。因此,应加强绿化科普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绿化工作的浓郁氛围,使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游客不断增强生态意识,倡导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如开展植物认领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等,有效提高城市绿化和景观质量,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花境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无论是在前期设计还是在后期管理中,都要深刻把握植物的生理特点,充分预估植物的未来长势,从而营造出更为长效的花境景观,正如2015年切尔西花展“最佳展示奖”的获得者丹·皮尔森所推崇的便是自然主义的种植理念[19]。

7 结语

花境所展现的不仅是植物自身的个性美,更是群体组合的整体美。一直以来,花境在改善绿地结构、美化景观效果和发挥生态效益等各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已成为城市绿化的闪光点。通过历时多年的研究,杭州在该领域的表现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随着花境的完善和发展,杭州这座美丽的国际旅游大都市定将以更加绚丽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猜你喜欢
花境杭州景观
园林植物造景中花境的应用策略研究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花境及其设计制作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北方园林花境设计创新与植物材料选择分析
杭州院子
杭州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