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水平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

2020-02-06 01:27李学军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休克

李学军

(淇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河南 鹤壁 456750)

脓毒症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主要由感染因素引起,是外科大手术、感染、烧伤、严重创伤的常见并发症。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发展的严重阶段,也是重症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重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尽管关于脓毒症的研究逐渐深入,但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是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经典钙黏蛋白,主要功能是维持内皮细胞连接和信号传递[2]。脓毒性休克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氧化应激和炎症,有研究显示,在机体炎症反应下,VE-Cad降解入血,破坏血管内皮屏障,影响血管通透性,可加重组织、器官损伤,影响预后[3]。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水平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淇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1个月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32例)和死亡组(20例)。生存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5~85岁,平均(64.38±8.38)岁;脓毒症原因:血流感染4例,腹腔感染4例,尿路感染6例,下呼吸道感染15例,其他部位感染3例。死亡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4~86岁,平均(63.85±8.15)岁,脓毒症原因:血流感染3例,腹腔感染2例,尿路感染4例,下呼吸道感染9例,其他部位感染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脓毒症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脓毒症休克诊断标准[4];(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未成年;(2)合并怀孕;(3)合并肿瘤;(4)合并严重肝肾疾病;(5)免疫系统疾病。

1.3 观察指标(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水平:抽取患者5 mL静脉血,以5 000 r·min-1的速度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并保存于-80 ℃冰箱中,采用三明治免疫夹心法测定患者入院1、3、7 d的VE-Cad水平[5]。(2)炎症介质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入院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ELISA试剂盒均由美国华美公司生产,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VE-Cad水平生存组入院1、3、7 d血清VE-Cad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E-Cad水平比较

注:与死亡组同时间点比较,aP<0.05;VE-Cad—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2.2 炎症介质水平生存组VEGF、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注:与死亡组比较,aP<0.05;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介素-6。

3 讨论

脓毒症休克又称感染性休克,多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主要见于急性胰腺炎、肾盂肾炎、坏疽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及一些院内感染。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由感染细菌产生的细菌毒素可引起复杂的免疫反应,除内毒素外,感染细菌产生大量介质,包括白细胞介素-2、5-羟色胺、缓激肽、肿瘤坏死因子、组织胺、脂氧合酶和白三烯等,均可引起复杂的免疫反应。脓毒症休克主要生理变化为内皮细胞受损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形成微血栓和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影响重要组织血管微循环,甚至引起器官功能障碍。VE-Cad由1个胞内区尾部、1个跨膜结构域、5个胞外结构域组成。VE-Cad可形成顺式二聚体,黏附于细胞表面,发挥细胞黏附连接功能,其机制为P120连环蛋白、γ连环蛋白、β连环蛋白等可与VE-Cad的胞内结构域相结合,γ连环蛋白、β连环蛋白可与α连环蛋白结合,然后结合于纤维状肌动蛋白细胞骨架成分,从而使细胞具有稳定的黏附功能[6]。液体复苏是脓毒性休克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在血管内皮损伤情况下,大量补充液体会增加病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生存组入院1、3、7 d血清VE-Cad水平均低于死亡组,且生存组血清VE-Cad水平经过治疗后有明显降低趋势,而死亡组则无明显变化,表明高水平VE-Cad提示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不良,与陈洁等[7]的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中,生存组VEGF、TNF-α和IL-6均低于死亡组,提示死亡组患者炎症反应轻于对照组。患者产生脓毒症时,病原体激活TLR4信号通路,使NF-KB转位入核,促进炎症介质释放,如IL-6、IL-1β、TNF-α等,可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屏障,加重毛细血管渗漏。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血栓素、血小板活化因子、TNF-α、缓激肽、组胺、VEGF等物质可磷酸化连环蛋白和VE-Cad胞内区尾部,进而破坏内皮细胞的黏附稳定性,增加血管通透性。故VE-Cad水平对于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情况,指导治疗,评估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VE-cad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猜你喜欢
脓毒性休克休克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集束化容量反应监测治疗高龄重症肺炎致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血清NGAL联合乳酸及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死的预测价值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观察建立急诊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绿色护理通道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院前急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