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的文化根源与实践矫治

2020-02-11 00:47成思思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形式主义形式物质

成思思

(山西农业大学 信息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0)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简述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活动创造的各种精神产物,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也包括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等与精神生活相关联的各种人类活动痕迹。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最早界定狭义文化的概念,认为文化包括知识、信仰、道德、艺术、法律等一切精神财富,也包括人类所获得的各种能力与社会生活习惯。广义上的文化既包括精神的,也包括物质方面的,只要是人类活动创造的都可以列为文化的范畴,这是从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角度界定文化的概念。严格意义来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不是截然区分的。物质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任何物质文化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都打上了人类精神的烙印,都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而精神文化大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物质载体,除了类似于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之类记述在的人的大脑中之外,都以物质形态呈现出来。不论是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都没能揭示文化的本质与来源,只是对文化的基本类别做了探讨。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基础上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81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上,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界定了文化的概念,继承了传统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基本归类,并在此基础上清晰地揭示了文化的本质与来源。

首先,文化源自生产实践。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的朴素实践观进行了批判式继承和辩证的改造,从而阐明了科学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对象性的“感性的人的活动”[2]133,并把实践当作社会生活的本质、当作认识的基础以及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把实践引入了唯物史观和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把物质生产实践又置于实践活动的基础地位,它决定了社会生活的性质和面貌,是复杂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实践活动,尤其是生产实践是文化的根本来源。这并不是否认社会生活实践也能产生文化,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但这些都可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最为根本的理解。此外还要看到,生产实践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活动。

其次,文化是意识活动的结果。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意识,能够在意识指导下从事实践活动[3]。“有意识地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2]56人类意识是自然界历经长期发展之后才出现的,意识的产生与人类的诞生是统一过程。如果说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标志着人类的诞生,那么也标志着人类在此时有了意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是这种反映不是被动的,而是经过人类意识加工改造之后的反映,每个个体的人对客观世界信息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因而会在同样的客观事物在不同人的大脑里会呈现出不同的意识形式,这是文化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的根源。正是因为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族群对同样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有不同的意识反映,才造成了世界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

再次,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文化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结果,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将自然界不断人化的过程,将自然界中的客观事物打上人类活动的烙印。社会生活实践从目的上看,也是服务于生产实践的,人们总是会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当时条件下生产实践效率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方式方法,例如生产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无论是生产实践还是社会生活实践,人们总是会将实践的客体当作对象施加影响,以图改造实践客体,在此过程中将自身力量对象化。文化的过程就是人们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

文化会随着实践的进步而不断进步。文化产生于物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随着社会生产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化发展。新的物质生产实践中会产生新的文化,而旧文化终究会随着实践基础的丧失而成为历史。然而,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物质基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还能够持续发挥作用。但是,实践发展了,腐朽没落的旧文化无法满足新实践需要,并会表现出对新实践活动的抗拒,依此阻碍社会的进步,新旧文化之间就会发生对抗和冲突。作为时代实践活动的产物,新文化终将战胜旧文化,但是这又需要一个过程。

二、形式主义的文化根源分析

内容与形式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也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内容是指事物内部各种构成要素的总和,而形式则是这诸多要素统一起来发挥作用的方式。同样的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内容是易变的,而形式则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唯物辩证法还认为,内容对形式与决定作用,形式要与内容相适应。当形式不符合内容的要求或者形式大于内容,甚至只有形式没有内容之时,形式就会不利于内容的表达,甚至歪曲地表现内容的各种要素,给人以假象和错觉,反过来会让内容庸俗化,导致人们否定原本合理的内容。

1890年恩格斯在给保尔·拉法格的信中写道:“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4]603相关论述可以看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形式主义较早的批判。因为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学生、著作家、没落的资产者等各色具有复杂身份的人都涌入工人阶级的组织中,一时间工人阶级的组织中存在多个派系,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只在形式上学习马克思主义,但都自诩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如是说,意思是马克思主义者如果只是这种形式,那他自己肯定就不是这样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表达了对这种形式主义的强烈不满。恩格斯借海涅的话“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骚”[4]603,对这些形式主义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借马克思的这句话断章取义地曲解马克思的本意,要么是在理论学习中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在“关于党纲的报告”中深刻揭示出“沙皇时代的官僚渐渐转入苏维埃机关,实行官僚主义,装成共产主义者”[5]770。这些人受沙皇时代官僚文化影响,坐在安乐椅上安闲度日,“这些官僚可以遣散,但决不能一下子把他们改造过来。”[5]770沙皇时代腐朽的统治机器被打碎了,旧文化的物质基础被打破了,但官僚文化却遗留下来,而且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会长时间存在。列宁在报告中还指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只有通过长期的教育才能实现。

我国封建社会时长两千多年,物质生产实践长期没有得到显著发展,人们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先祖们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因时代实践的局限在传统文化里夹杂了许多形式主义文化基因。毛泽东对传统文化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基因有敏锐的洞察和深刻的分析。他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军阀主义看作是“灰尘”,这些是旧社会文化传统遗留下来的。因此,他告诫我们应该抑制自满,善于自我批评,“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6]88这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源自反动阶级对人民群众的统治,是旧社会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不时时清洗就会卷土重来,粘的我们满身满脸。

时至今日,我国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但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并渗透在社会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参与塑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举例而言,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文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追求封妻荫子吐气扬眉;小农思想,熟人交际圈文化,没熟人不办事,无论办什么事都要找熟人才觉得能办;重名利轻实务,懒散不作为乱作为,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处世态度与工作作风;只唯上不唯实,将组织培养当作个别领导提拔,为求“升官发财”,竭力巴结讨好上级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形式主义的表现,“主要是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7]17这些也是当前“官场”中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从原因上分析,一是能力不足,干不了或者没有务实的态度与作风不愿做,导致实质工作做不好,只能用形式掩饰内容的不足;二是以花哨的形式博得上级领导的肯定,愚弄人民群众,以谋取更多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名、权、利是“官场”形式主义的最为主要的动因,这和封建社会官场中的形式主义是高度一致的。

形式主义的危害在于“具有很强的伪装性和欺诈性”[8],形式主义者总是千方百计地打着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幌子做着形式主义的事情,但却极具迷惑性,很容易在不明真相的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面前获得积极的评价。形式主义之所以难以根除,并时常改头换面卷土重来,腐朽文化思想的遗毒是重要的根源。

三、形式主义的新时代实践矫治

形式主义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是在物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错误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形式主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留存已久,作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已进入新时代,传统的形式主义存活的社会生活实践环境早已不复存在,但形式主义却以各种变种借尸还魂且屡禁不止,这说明现实中,形式主义的生产生活实践基础还是存在的。根除形式主义方法,也要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寻求。

其一,要深化对“官场”形式主义的认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但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发全局性质变。“官场”形式主义是传统文化的遗留,也是当前一个突出的作风问题。如果任凭发展对其不管不问,势必会危害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破坏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并最终危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见微知著,不仅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的危害,更是在多个场合通过多种方式反复告诫我们要防微杜渐力戒形式主义。

其二,要清除形式主义赖以存活的实践基础。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本上还是在实践中留有其滋生的阴暗空间,形式主义者可以利用这种把戏获取名望、权力和利益。因此,斩断形式主义者各种利益链条,这需要完善制度和体制,让他们不能借助形式获得任何资源,反而会因此而付出沉重代价,从而在源头上阻断形式主义。

其三,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最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形式主义是工作中的、生活中的,更是思想中的。要在思想上根除形式主义,就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改造自身主观世界,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观念,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作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四,要塑造新时代新文化。步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在防范形式主义方面做出了多方努力,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大力惩治“四风”问题,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的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体制机制的设置始终是治标之策,要从根本上杜绝形式主义,还需要铲除形式主义赖以滋生的文化土壤。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实践场域,在新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必然会产生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及时提炼新时代实践中的文化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和理论升华,塑造符合时代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需要的新文化。

2016年5月,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9]83。2017年4月,在广西考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9]18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结合时代实践需要对形式主义做出精准把脉,在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将之发展到新的高度,为我们在新时代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矫治和根除形式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形式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小议过去进行时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