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观视野中的垃圾回收及其处理问题探析

2020-02-11 00:47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垃圾分类

丁 娟

(苏州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垃圾回收及其处理问题是制约当下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遍性难题。如何运用马克思的生态观点突破垃圾围城、解决垃圾回收问题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还都采取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例如直接倾倒垃圾或者是露天填埋的方式,还有的会采取焚烧垃圾的方法处理垃圾。垃圾回收及其处理中遭受的困境或者说难以大范围推行绿色处理方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垃圾处理方式不够有秩序,还处在一个比较混乱的阶段,没有一个规定的合理的处理方法,系统的垃圾处理方式还没有形成。而且由于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还没有彻底地深入大众的内心当中,人们无节制地浪费城市的资源,制造垃圾却不合理地处理垃圾,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垃圾回收及其处理环节中的困境。垃圾分类也是垃圾回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垃圾回收从分类到处理都应得到人们的重视。马克思生态观认为人应该在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对自然进行改造。垃圾回收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人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

一、垃圾回收问题

垃圾回收及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纷繁复杂,从分类到处理都是垃圾回收这个环节当中产生的问题。由于垃圾分类情况的复杂,推行垃圾分类对大多数民众来说不太习惯,垃圾分类意识缺乏。垃圾回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但如今垃圾回收却成为了国内城市普遍面临的难题:垃圾回收政府如何有效发动?企业和家庭如何有效参与?如何提高公众垃圾回收分类意识?企业如何有效利用垃圾回收产业形成循环经济?政府如何有效激励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如何快速有效破解。本文从政府、公众、企业和家庭四个维度来分析垃圾回收及其处理问题。

(一)从政府的维度来分析垃圾回收及其处理问题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垃圾量不断增大,现有垃圾处理设施的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合理布局,政府虽然已经提出了垃圾分类的办法和相关要求,但城市规划力度仍不够大。在严峻的垃圾回收处理问题之下,全国各地都提出和出台了一系列垃圾分类或者处理办法,提醒人们要养成良好的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打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学会垃圾分类投放是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住建部在2019年6月就发布了《关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所以,垃圾回收问题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推行和有效发动,才能更顺利地在公众和社会中去推行。[1]

(二)从公众的维度来分析垃圾回收及其处理问题

公众对于垃圾回收问题的意识缺乏导致了人们对垃圾分类刚开始推行的不习惯。“垃圾分类”成为2019年全民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在上海强制施行垃圾分类以后,群众发出了很多不同的呼声,有的人赞同,觉得早就应该垃圾分类了,垃圾分类是有利于绿色生活和保护环境的;有的人则提出了质疑声,认为垃圾分类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明明都是垃圾何必再分类去丢弃,一起回收焚烧或者填埋即可。但是对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合理分类回收真的是在浪费时间吗?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确实会消耗或占用一点时间,但是只要合理回收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回报你的必然是超过这一点时间的宝贵财富。对垃圾实施分类回收和处理,有利于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促进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进步。

(三)从企业的维度来分析垃圾回收及其处理问题

近年来高科技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垃圾也随之产生,却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导致垃圾回收出现问题。这些问题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并且产生了关于社会和企业如何有效利用垃圾回收形成循环经济的问题。垃圾回收的作用之一就是可以变废为宝,垃圾回收的再利用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企业如果不建立垃圾回收再利用制度,回收垃圾,企业发展或者工业发展产生的垃圾会没有办法及时得到有效处理。由于回收垃圾体系还不够健全,处理方式混乱等原因导致企业或公司对于垃圾回收再利用问题还存在一些难题需要克服,废电池的回收就是如此。一些车用蓄电池或者废旧电池直接被回收个体户回收,电池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回收,里面含有的铅可能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导致企业对于垃圾回收再利用问题的解决陷入困境。除此之外,外卖行业的兴起,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不可降解的垃圾处理也十分困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越来越多人热衷的双十一活动,除了是购物的狂欢节以外,随之产生的“垃圾围城”,给城市环境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因此,有关企业如何打造更有效的垃圾回收产业链条就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

(四)从家庭的维度来分析垃圾回收及其处理问题

家庭垃圾回收如何确保正确分类、及时正确投放到位的问题也十分重要。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垃圾回收问题面对的任务变得越来越繁重。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再利用效率不是十分高效也导致了垃圾回收任务的艰巨性。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制造大量的生活垃圾和食物残渣,生活中产出的一些固体废弃物就是人们俗称的垃圾。一座城市就像是吐出大量垃圾的怪兽,如果不正确处理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这个怪兽的力量就会无限增大。城市由每一个家庭构成,家庭垃圾也成为了城市中回收垃圾的一个重要分类。很多不同垃圾的回收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正确分类回收垃圾则显得尤为重要,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与办法及正确投放也十分重要。[2]

垃圾分类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其实是关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能否意识到垃圾分类和处理的重要性,以及政府的大力推动能否得到企业和社会的有效参与,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共同关注。垃圾回收问题的正确实施方式,首先就是要让人们认识到垃圾分类对我们美好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加强科学有效管理,进行绿色循环的回收方式,让大家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人人都参与,人人都动手,一起为建设更好的生态环境努力。垃圾分类回收的养成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不管是政府,还是公众、企业和家庭都应重视垃圾回收问题,共建美好绿色家园。

二、马克思生态观对于解决垃圾回收及其处理问题的启示

(一)马克思生态观的定义及其精髓

马克思生态观的定义就是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还有自身的关系等问题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面对生态问题时提出的主要观点进行理解,再用哲学的观点去概括、思考,从而形成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生态思想中不仅包含马克思的生态观,还有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以及后来的学者们对马克思生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人类和大自然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不能分割的,人类是大自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是人们生活和存在的基础,人类依靠大自然,并且通过劳动来获取物质能量,在尊重大自然的前提下,有规律的能动的改造世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

马克思提出的人与物质交换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人类的日常生产活动中不仅仅生产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关系,而且还生产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观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在人类与大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时,劳动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可以通过劳动获得生产力,进行生产活动,继而获得能量。在人类的活动中,通过劳动去获得想要的生产资料或者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但在人类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不需要的垃圾,这些垃圾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回收,就会造成大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也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将垃圾合理正确的回收处理,才能实现人与大自然之间正确的物质循环。[4]

因此马克思认为如果想要彻底消除人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的矛盾或者是异化现象,首先,要对人与自然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无节制地向大自然获取资源是不可取的。其次,你要学会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在此前提下,和自然界进行合理的物质能量交换。最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马克思生态观去看待垃圾回收及其处理问题,能够更好地提高人们对垃圾回收分类的意识和促进对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5]

(二)运用马克思生态观分析垃圾回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垃圾回收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新时代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为了满足人类日常活动或者生活的需要,在尊重大自然的前提下,对大自然进行能动的改造和获取物质能量的一系列活动。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及时地落实垃圾回收的措施。人们也应该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有效地、合理地对垃圾进行分类。从源头上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控制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推进垃圾成本内部化,制定垃圾从量收费制度,控制垃圾产生量,超过一定量的垃圾需要收费。加强政府垃圾回收利用的制度化建设,以及各职能部门在垃圾分类回收的执行力度等。[6]

以马克思生态观相关的理论为指导,借鉴生态伦理、生态社会学等方法,对垃圾回收的问题进行分析。由于一味地追求工业的快速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垃圾回收及其处理问题,导致了垃圾分类回收的难度增加。加强对垃圾回收再利用问题的重视以及认知,制定相关制度去解决垃圾回收中产生的问题,树立保护环境的科学理念。全国各地在对垃圾回收问题的解决上也提出了一系列办法,启动了一系列垃圾分类的处理办法,这样的解决方案体现了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作出的合理规划,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建设以及生态文明的发展。[7]

从马克思生态观出发去看垃圾回收中的问题,不难看出生态问题其实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缩影。从自然中获取需要的东西,将不需要的垃圾还给自然。久而久之,自然给予我们的也会是垃圾,而不再是有价值的东西。因此,人们应该在马克思生态观的指导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你怎么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怎么回报你。运用科学的理论去保护环境,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从根源上解决垃圾回收的问题,提高群众对于垃圾分类以及再利用的认识素养,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三)马克思生态观在垃圾回收中的指导价值

运用马克思生态观解决垃圾回收中的问题,首先要在思想根源上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在行动上加大垃圾回收分类以及再利用的执行力度,尤其应在马克思生态观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去解决垃圾回收及其处理中产生的问题。

在马克思生态观的视野下去研究垃圾回收及其处理问题,有利于加深人们对于生态问题的认知以及拓宽生态哲学范围的研究,进一步深化绿色生态哲学的研究层次,大大地丰富了马克思生态哲学研究的内容理论。遭遇环境困境时,更有效地运用马克思生态观的方法去解决,能够拓宽生态文明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促进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的发展。提高城市垃圾回收利用的研究水平,为我国城市生态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将马克思生态观落点于垃圾回收问题的解决上,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绿色低碳和生态工业园区更高质量的发展。对垃圾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可以促进城市生态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从而深化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为破解其中的现实难题提供决策参考。

马克思生态价值理论具有前沿性,对生态保护方面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有利于人们认识到垃圾回收的重要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改进和进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们关于生态文明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保护环境,减少垃圾对城市的污染。

马克思生态观对于垃圾回收问题的解决有指导价值,将视野看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垃圾回收问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荣为目的,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理论参考。应不断推进马克思生态观在解决垃圾回收问题上的研究,使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深入,从而表现出其丰富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三、结语

马克思生态观具有哲理性和实践性,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观点是建立在实践和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之上的。从理论出发,指导实践,给予了当今社会生态发展重要的启示。因此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自然界的生态保护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为解决这个问题开启了一个突破口,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促使现代人类的劳动、生产生活等行为真正根植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之中。在马克思生态观的视野下去研究垃圾回收及其处理问题,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增强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使用科学正确的垃圾回收及其处理方式。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发展工业的企业,亦或是家庭和个人,都应该一起努力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自觉认识和进行垃圾分类,为打造绿色生态社会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马克思垃圾分类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