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监护室呼吸机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

2020-02-11 11:20
吉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脑出血

谭 博

(茂名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广东 茂名 525000)

急性脑出血是神经科临床治疗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生可能与脑血管畸形、颅内血栓形成及颅内炎症密切相关,患者在发病后通常具有运动及语言障碍、呕吐、意识障碍及眼部症状等[1-2]。急性脑出血疾病进展速度极快,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具有较大程度影响,且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因此其生命安全同样可能受到威胁。以往研究中有学者提出在针对急性脑出血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机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诸多临床症状与动脉血气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3]。为明确上述报告的准确性,本研究收集了6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参考患者治疗结局进行条件分组,其中救治成功的2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救治失败的32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3~68岁,平均(59.12±6.04)岁;出血部位分别为:基底节出血21例,脑干出血6例,脑室出血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38~67岁,平均(59.20±6.11)岁;出血部位分别为:基底节出血22例,脑干出血8例,脑室出血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入选、排除标准:入选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颁布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4]中急性脑出血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影像学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③患者年龄≥18岁;④对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恶性肿瘤疾病者;②存在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③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心、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⑤病案资料缺失、研究依从性偏低者。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予以脱水、降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并予以经口气管插管连续呼吸机辅助治疗,治疗模式为CAV+PEEP、SIMV+PEEP,治疗初期将潮气量设定为8~12 ml/kg,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待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可将潮气量更改为6~8 ml/kg,呼吸频率则设定为12~18次/min,FiO2设定为0.4~0.6,PEEP值设定为5~10 cm H2O,呼吸比例为1:1.5~3.0,气道峰压设定为20~40 L/min,并设定呼吸波形为递减流量波。

1.4观察指标: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PaCO2、pH值、PaO2及SaO2等指标水平的差异,上述项目数据均采用血气分析仪器进行测量,pH值参考值为7.35~7.45,PaCO2参考值为33~46 mm Hg(1 mm Hg=0.133 3 kPa),PaO2参考值为80~100 mm Hg,SaO2参考值为95%~98%,若最终检测数值不在上述范围内则可判定为患者动脉血气值异常。

1.5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2、pH值、PaO2及SaO2等动脉血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CO2、PaO2及S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对比

组别例数PaCO2(mm Hg)治疗前治疗后pH值治疗前治疗后PaO2(mm Hg)治疗前治疗后SaO2(mm Hg)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2831.42±4.3340.12±2.637.35±0.167.39±0.2356.61±5.2294.82±6.1281.24±7.0294.05±0.08对照组3231.29±4.0636.84±3.527.34±0.177.38±0.2256.53±5.1982.33±6.0881.17±6.9492.37±0.10t值0.1204.0400.2340.1720.0597.9140.03971.157P值0.9050.0000.8160.8640.9530.0000.9690.000

3 讨论

近年来受外界与患者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数量逐渐增加,患者在发病过程中极有可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最终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同时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近年来诸多学者开始针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开展机械通气治疗,该治疗模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治疗结局与预后[5]。

本研究为明确急诊危重监护室呼吸机在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与价值,共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治疗成功的患者其PaCO2、PaO2及SaO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失败的患者,上述结论与胡晓霞、李依等[6-7]研究中所述基本一致。本研究为明确机械通气治疗具体临床应用优势,参考了其他学者研究结论进行综合分析:曹诚等就曾在研究中指出,急性脑出血患者在患病期间存在极为严重的血肿颅内占位效应,上述症状的发生可能会导致颅内组织缺氧程度增加,进而引发呼吸衰竭并发症[8]。既往的研究已经明确了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不可或缺地位,肯定了该治疗方案临床应用效果。通常情况下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及时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后其肺部通气量明显升高,患者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开展争取了时间[9]。就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呼吸机的应用克服了患者呼吸道阻力,增加了肺泡通气量;另外机械通气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机体整体的供氧水平,缓解血氧分压并改善机体酸碱度失衡的状态,较为显著地促进了各项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上述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仍旧可能因操作不合理、治疗时间偏长引发诸多不良反应,甚至还可能导致其他严重并发症产生。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需注重其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需及时进行处理,从而在保证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临床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对患者治疗结局及预后的改善有一定价值。但治疗过程中需充分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予以相应干预处理,最大程度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脑出血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