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

2020-02-11 11:20史树忠
吉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骨干髓内股骨

史树忠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嘉明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0)

股骨干骨折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群体的骨折类型,通常是因力度较大的直接暴力所致,目前临床针对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已积攒了大量的临床经验[1],但在闭合方式上选用闭合复位或是切开复位为患者进行治疗部分仍存在诸多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切开复位具有精确的特点,利于患者术后愈合[2],而部分学者则表示闭合复位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鉴此情况,我院在3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中分别应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并深入分析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3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组,即单数患者设为对照组(15例),而双数患者则设为观察组(15例)。纳入标准:患者经X线等临床检查明确病情;患者知情此次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患者;合并血管或神精神损伤患者。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25~67岁,平均(32.59±1.67)岁;致伤原因:运动4例,交通事5故,其他6例。观察组男10例,女5例;年龄25~67岁,平均(32.63±1.70)岁;致伤原因:运动5例,交通事5故,其他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法:患者呈仰卧位,气管插管后行全身麻醉,股骨外侧做直切口,并且将骨折线作为中心露出骨折端,在复位后应用三爪钳进行固定,将导针插入患者股骨梨状窝部位,经过扩髓处理后置入主钉,在骨折远端部位采用瞄准器置入锁定,术后协助患者抬高患肢,缓解肿胀感。而观察组则接受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法:患者呈仰卧位,气管插管后行全身麻醉,指导患者内收患侧肢体,同时外展健侧,在X线辅助下进行复位,起点为患者股骨大粗隆顶点,由上做5 cm切口,将组织分离后插入导针,由一名医师进行手法闭合复位,下沉移位矫正患者骨折远端,另一名医师则进行左右方向移位复位,由操作者在股骨踝上及骨折端缓慢插入导针,紧接着做扩髓处理,并置入主钉,依据牵引床内外旋以及术中透视矫正骨折旋转畸形,在骨折远端所通过瞄准器将2枚锁定置入,同时将1枚锁定置入骨折近端位置,术后协助患者抬高患肢,缓解肿胀感。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其中包括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同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指标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在手术时间比较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比较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手术情况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1586.47±12.94450.58±70.59观察组1586.21±12.85140.65±30.42t值0.295.51P值0.350.01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观察组(6.67%)低于对照组(40.00%),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例(%)]

组别例数切口感染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52(13.33)3(20.00)1(6.67)6(40.00)观察组151(6.67)001(6.67)χ2值4.65P值0.03

3 讨论

股骨干骨折通常由强烈的外力冲击导致,部分患者骨折后病情较严重,若治疗不当,极易造成患者下肢畸形与功能障碍。目前,临床针对股骨干骨折患者主张手术复位固定治疗。从某个角度上分析,应用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最佳选择,其中主要使用中央型轴心式进行固定,避免骨折端发生旋转移位或缩短的现象,同时因交锁髓内钉稳固性良好,治疗后有助于患者骨折的愈合,其应用成效已得到临床医疗工作者的肯定[4]。但现阶段临床上针对交锁髓内钉治疗的骨折复位方式仍存在诸多争议,部分学者认为闭合复位可避免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创伤,有利于保留原始血肿中的生长因子[5],可为患者骨折的愈合提供有利机会。部分学者则表明切开复位可在直视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复位,操作难度低于闭合复位,且适用于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可减少多次透视照射给患者带来辐射损伤。此次研究中我院分别应用以上两种方式对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提示:在手术时间比较上,组间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比较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笔者分析,闭合复位治疗效果优于切开复位是因为闭合复位在治疗过程中可完整保留患者股前后肌群,同时手术治疗过程中通过内收患者的患侧肢体,可为操作者增加置钉的操作空间,便于操作者在维持良好的复位情况下完成置钉过程,避免患者术中发生股骨颈骨折的现象。同时,闭合复位避免损伤患者骨折周围部位的血供,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相对较短,不易引发并发症发生的现象。而切开复位具有创伤较大的缺点,患者在术中出血量相对多于闭合复位,极易引发血源性感染,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相对较高,可对患者术后骨折的愈合造成影响,因此,笔者建议临床首选闭合复位为股骨干患者进行治疗,但需观察患者是否具备闭合复位治疗的适应证,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以实现促进患者骨折愈合的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在股骨干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较佳疗效,且患者治疗后切口感染与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骨干髓内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骨干风采展示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