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配合鲜竹沥治疗小儿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2020-02-14 01:17李霞丽王永丽张爱萍
光明中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甘汤麻杏石外感

李霞丽 王永丽 张爱萍

小儿咳嗽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小儿肺系多发疾病。现代医学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本病好发于冬春二季,任何年龄儿童皆可患病。《景岳全书·咳嗽》指出“外感之咳,其来在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形气未充,脏腑娇嫩”,故而易发外感六淫之邪。外邪犯肺则发咳嗽。《幼科要略·总论》有云:“掇概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故风热咳嗽在小儿咳嗽中较为常见。本研究应用麻杏石甘汤联合鲜竹沥雾化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热犯肺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2017年门诊儿科就诊外感咳嗽(风热犯肺型)患儿60例,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最小1.5岁,最大5岁,平均年龄(2.94±1.08)岁;病程最长7 d,最短4 d,平均(5.31±1.05)d。试验组年龄最小2岁,最大4岁,平均年龄(2.85±0.60岁);病程最长5 d,最短3 d,平均(4.20±3.61)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儿科》新世纪第四版[1]:风热咳嗽:症见咳嗽不爽、咳声高亢或声浊,痰黄黏稠,不易咳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或伴有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1.3 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小儿风热咳嗽;②均经患儿家属同意并自愿加入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依从性较好者,能够听从医护人员安排进行治疗。

1.4 排除标准①对本次所用药物过敏者;②明确表示不愿配合者;③有其他相关并发症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应用麻杏石甘汤口服,组成:甘草5 g,麻黄5 g,杏仁10 g,生石膏10 g。上述诸药加入500 ml水煎煮,分2次服用。配合常规异丙托溴铵(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进口药物注册证号:H20150159,规格2 ml:500ug/支)1支,布地奈德(AstraZeneca Pty Ltd,进口药物注册证号:H20140475,规格:2 ml:1 mg/支)1支,加生理盐水5 ml雾化,雾化每天1次。所有患者1个疗程平均约为7 d。1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1.5.2 试验组应用麻杏石甘汤口服配合鲜竹沥(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3020192,规格:15 ml/支)10 ml雾化吸入治疗,每次15~20 min,雾化每天2次。所有患者1个疗程平均约为7 d。1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1.6 疗效判定标准1个疗程后,患者咳嗽缓解,随访1周未再复发,为治愈;治疗后咳嗽缓解,随访1周内偶有咳嗽,为有效;治疗后咳嗽症状无缓解,为无效。

1.7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21,P=0.0049<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风热型咳嗽是小儿咳嗽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证型,其主要的病变在肺。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夫外感之咳, 必由皮毛而入, 盖皮毛为肺之合, 而凡外邪袭之, 则必先入于肺。”小儿脏腑娇嫩、肺常不足,卫外不固,最易感受六淫疫疠之邪侵袭,又为纯阳之体,传变迅速,感邪则趋于热化。故而外感风寒,化热入里,易生热性咳嗽。张仲景指出:“小儿外感,以热邪为多,多数为温热病。”《宣明方论·小儿门》说:“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幼科要略·总论》提出:“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 治疗多以清热祛邪利肺为原则。现代医学常用止咳化痰药应用。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本方是麻黄汤的变方, 是为太阳伤寒汗下后,身无大热,汗出而喘所设,凡邪热壅肺之咳喘服之有良效。主治太阳病, 发汗未愈, 风寒入里化热致“汗出而喘者”, 具有良好的解热、抗炎、镇咳、抗病毒等功效[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现代多用于风寒郁而化热或风热袭肺所致肺热症, 是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常用方剂[3]。方中由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四药组成,麻黄性味辛甘温,主入肺经,功可宣发肺气、止咳平喘;石膏性辛甘,大寒,有泻肺热、生津之功;二药同为君药,既可宣肺,又能泄热。苦杏仁为臣,性味苦温,擅长肃降肺气,与麻黄一升一降,有止咳平喘之功,又助石膏沉降下行,还因其体润多脂,功可润肠通便。佐使炙甘草既可顾护胃气,又能防石膏之大寒伤胃,调和麻黄、石膏之寒温。陈祎等[4]研究显示麻杏石甘汤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镇咳作用、对抗I型变态反应作用,适用于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黄晓洁等[5]研究也显示麻杏石甘汤的药理研究符合其治疗呼吸道感染、抗病毒、抗炎、止咳等疾病的临床应用。纵观全方,虽然只有四味药物,但是方中君臣佐使配伍严谨,清宣降三法俱备,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

鲜竹沥,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经加热流出的竹汁。取鲜竹杆,截成30~50 cm长,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部用火烤之,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性甘寒,入心肝肺经;功效:清热化痰,镇惊利窍。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中风舌强、痰涎壅盛、小儿痰热惊风等症,为治疗肺热咳嗽的要药[6,7]。 现代研究表明,鲜竹沥中主要含有氨基酸、酚酸、有机酸等类成分[8]。《本草衍义》言:“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膈可开,痰在四肢可散,痰在脏府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又如癫痫狂乱,风热发痉者可定;痰厥失音,人事昏迷者可省,为痰家之圣剂也”。《兵部手集方》载:“治小儿大人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脓涕黏:淡竹沥一合服之,日三、五服,大人一升”。鲜竹沥主要化学成分为愈创木酚[9],口服虽有较好的效果,但易受胃肠功能等因素的影响,应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经雾化后的鲜竹沥液能形成 2.5~5 μm 的微雾粒,可以不经过消化道吸收,直接经口腔、呼吸道到达各级气道,并且可以反射性地促进呼吸道黏液分泌增加,从而稀释黏痰,使痰液温化和湿化,促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10]。

综上所述,两药合用既可起到止咳平喘之功又可清热化痰,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临床应用麻杏石甘汤配合鲜竹沥雾化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热犯肺型,疗效显著,应用简单,尤其适用于小儿且经济实惠,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甘汤麻杏石外感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抗疫良方麻杏石甘汤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观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