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八髎穴联合自拟活血祛瘀方治疗瘀血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2020-02-14 01:17
光明中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阻络腰痛腰椎间盘

孙 伟

临床上骨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中医常见的类型是瘀血阻络。其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受外力损伤或退变,导致椎间孔变窄或髓核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或腰神经根[1]。患者出现神经麻痹或肌肉麻痹等症状。手术治疗容易复发,非手术措施包括艾灸、按摩或拔火罐,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缓解临床症状,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笔者研究针刺联合自拟活血祛瘀方对瘀血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辽宁沈阳中大骨科医院中医科的80例瘀血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照组患者40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6.45±10.5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平均(2.97±1.44)年;基础疾病:糖尿病2例,高血压3例,冠心病0例。试验组40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6.22±9.8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平均(2.79±1.39)年;基础疾病:糖尿病1例,高血压3例,冠心病1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诊断标准经X光或MRI检查确诊,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中瘀血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2]。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患者出现腰痛、下肢放射、腰椎功能活动受限等症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发病前有慢性腰痛病史。排除标准 腰椎恶化需要紧急手术。严重腰椎管狭窄症、中央腰椎间盘突出症、药物过敏、腰椎骨炎或结核、精神或意识障碍、临床记录不完整。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中药治疗。自拟活血祛瘀方组成为:桃仁15 g,红花15 g,川芎15 g,延胡索15 g,当归15 g,牛膝15 g,芍药15 g,地龙15 g,桔梗15 g,枳壳15 g,柴胡15 g,甘草15 g。试验组采用针刺联合自拟活血祛瘀方治疗,穴位组成为八髎穴、命门、委中(双侧)、承山(双侧)、足三里(双侧)、阳陵泉(双侧)、三阴交(双侧)。

1.4.2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腰椎功能、疼痛程度、临床有效率。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0~20分,0分表示无疼痛,20分表示剧烈疼痛,根据患者抱怨的疼痛程度,评分越低,治疗效果越好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效果显著为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高于90°,腰椎活动恢复正常;有效为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高于70°,腰椎活动基本恢复;无效为与上述情况不符而直腿抬高试验的改善不明显。

1.4.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腰椎功能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受损、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导致的一系列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群,严重影响患者的体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几年,该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中归于“腰痛”范畴,其中血瘀阻络型多见,因此在治疗上以祛瘀活血为治疗原则。针刺在中医学中历史悠久,是一门独立的中医外治法,针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炎症,可以刺激神经,诱发神经的传导,抑制放电反应,改善腰椎功能。改善周围脊髓功能和周围神经系统,增加新陈代谢率,调节血液循环,神经根水肿减轻,改善临床症状。此外,针灸还可以抑制组胺,起到镇痛作用。笔者采取针刺联合自拟活血祛瘀方对瘀血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为: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下行;芍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地龙清热息风,通络,平喘;桔梗宣肺,袪痰,利咽,排脓;枳壳破气除痞,化痰消积;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甘草调和诸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穴位针刺,穴位组成为:八髎穴,《针灸大成》中云:“八髎总治腰痛”,《黄帝内经》中云:“腰痛不可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可见八髎穴治疗腰痛由来以久;委中为治疗腰痛的经验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承山治疗小腿痉挛和腰痛;足三里为长寿穴,治疗腰痛,起到了经络的近治疗作用;阳陵泉为治疗腰痛的经验穴,有效治疗坐骨神经痛向腿部的放射痛;三阴交调理一身之阴经,调理气血,效果显著。以上联合使用,起到活血化瘀,加强气血运行的作用。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腰椎间盘功能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刺八髎穴联合自拟活血祛瘀方对瘀血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但是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研究样本例数过少,观察指标比较单一,应该从多种心抽取样本,进行试验。

猜你喜欢
阻络腰痛腰椎间盘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职业腰痛早防治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脑得生丸治疗瘀血阻络型脑动脉硬化症临床效果探究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