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苏连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临床观察*

2020-02-14 01:17谢伟鑫郭楚杰黄晓锋黄梓平
光明中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流性奥美拉唑健脾

谢伟鑫 郭楚杰 黄晓锋 黄梓平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属于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胃食管反流病为特征,是诱发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1]。有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多数患者胃肠道表现并不明显,如患者症状只表现为反复咳嗽,而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未出现,则与咽喉部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病变很难区分[2]。由于神经反射结构参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治疗难度非常大,且缺少特效治疗方案[3]。临床上对该病治疗主要采用抗反流治疗结合促胃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等方法患者咳嗽症状基本能够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形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性咳嗽[4]。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8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对健脾苏连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8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59岁;平均(42.6±3.9)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4个月,平均(7.8±0.6)个月。观察组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0岁,平均(42.9±3.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5个月,平均(8.0±0.5)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关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诊断标准[5]:①反复咳嗽,白天加重,持续8周以上;②X线胸片未发现病变;③24 h内食管pH值综合大于12.7,或咳嗽伴反流的几率大于75%;④抗反流治疗后,咳嗽症状消失或缓解。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代谢性疾病者、心功能衰竭者、呼吸衰竭者、精神疾病者、肝肾疾病者,排除鼻滴漏综合征、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等其它疾病引起的咳嗽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排除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者。2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20 mg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产企业: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3053)空腹口服治疗,2次/d,早晚各1次;待患者症状缓解后,给予患者300 mg雷尼替丁(生产企业:江西汇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6021340)口服替代奥美拉唑,1次/d;如患者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则2种抗生素药物联合使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苏连汤治疗,组方:党参15 g,紫苏叶(泡服)3 g,黄连(泡服)1.5 g,姜半夏10 g,枇杷叶15 g,陈皮6 g,桔梗6 g,生姜10 g,甘草3 g。加水煎煮取300 ml药液,分早晚2次温服,1剂/d。

1.3 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咳嗽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5%以上,胃镜检查结果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咳嗽症状明显缓解,中医证候积分减少50%~74%,胃镜检查结果提示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胃食管反流、咳嗽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50%以下,胃镜检查结果未改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反酸、烧心、胸痛、咽部不适及上腹痛等中医证候评分,各症状按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4个程度进行评分。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按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程度进行评分。随访3个月后,对比2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对比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例,

注:与治疗前对比,1)P<0.05;与对照组对比,2)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对比治疗前,2组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咳嗽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患者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对比 (例,

注:与治疗前对比,1)P<0.05;与对照组对比,2)P<0.05

2.4 2组患者复发率对比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4.44%与60.0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例,%)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主要因气道受反流物直接刺激引起的功能性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多数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及精神症状,对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带来不良影响[6]。现阶段,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治疗中,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抑制胃酸分泌、中和胃酸、调节胃肠动力等方法,其中奥美拉唑属于常用药物,该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黏膜壁细胞可特异性地产生作用,使壁细胞中H+-K+-ATP酶活性降低,达到对胃酸分泌进行抑制,减轻气管、食管受胃酸的刺激,达到对患者症状进行改善的目的[7]。

传统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属于“吐酸”“胃咳”范畴,主要因湿、热引起。生理上胃与肺以和降为顺,受病理因素影响使肺、胃均表现为气机上逆[8]。本病或因脾胃亏虚,感受湿邪,或饮食不节,或嗜好烟酒,或嗜饮浓茶,导致痰湿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阻遏气机,肺胃不和,湿滞肺络,肺失宣肃则咳嗽[9,10]。治疗上应使用健脾益气,清热祛湿,调和肺胃的方法。健脾苏连汤组方中,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本草正义》: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紫苏叶性温,味辛,入肺、脾经,《本草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薛生白言,苏叶以通肺胃,以肺胃之气,非苏叶不能通也;黄连,性寒味苦,入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善除中焦湿热,去心胃之邪火,止吐抑泛酸。三药联用,共成健脾益气,清热燥湿,调和肺胃之功,共为君药,其中苏叶、黄连二药用量轻,且不与诸药同煎,采用药汤泡服,取“以轻剂恰治上焦之病”之意;姜半夏,《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助君用,为臣。陈皮,苦、辛、温,归脾、肺经,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助党参健脾固本,又擅下气化痰;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温中祛湿,降逆止咳止呕,助苏叶通肺胃之气;枇杷叶,性微寒,味苦,归肺、胃经,首载于《名医别录》,“主卒啘不止,下气”,助黄连清肺胃热,下气止咳;三药共为佐助;再佐以桔梗,一则助苏叶开宣肺气,复其宣发之功,使邪气分消于上下,二则佐制诸降气药,缓其药势,使邪去而不伤正,甘草补中健脾,调和诸药。湿热较重,黄连改为3 g,加黄芩6 g;若咳嗽较甚,加川贝10 g,杏仁6 g;若胃脘灼热、泛酸较甚,加用浙贝母10 g,煅瓦楞子30 g,清火制酸。在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采用健脾苏连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时,可使中西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对患者的最有效治疗。从本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7.78%,高于对照组的78.89%,差异显著(P<0.05),提示中西药联合使用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对患者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使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在中医证候积分及咳嗽症状评分方面,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效果显著。而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少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

综上所述,采用健脾苏连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可使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治疗效果较好,并能减少复发情况,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流性奥美拉唑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35例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