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

2020-02-23 08:20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生命融合

孙 霞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

孙霞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具有共通性,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可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二者共同发挥作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意识的认知及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促进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融合;实现路径

随着大学生群体的不断增长,学生中虽然并不缺乏为人生理想目标的实现而努力拼搏者,但也有生命价值不明确、人生方向迷茫的颓废堕落者。大学生的口头禅“郁闷”“无聊”“纠结”等在生活中随处可闻,他们信奉及时行乐,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陷入感情的纠葛,“自闭”“自残”“自杀”现象屡有发生。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社会出现了精神紧张、心理不平衡的群体,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现象。大学生作为一个易于感受社会变化的群体,必然受到社会负能量的影响,他们看不到社会光明的一面,容易产生失败感,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轻生与侵害他人生命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缺位而导致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不能割裂,实现二者的融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1.重形式,轻实效

随着大学生极端事件的频频发生,引发了社会与政府的关注,各校采取措施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置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教师岗位,也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表面的重视,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的需要,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落实不到位,再加之这些课程起步较晚,又缺乏实施经验,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重传授,轻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只有二者的融合,重视学生个体体验,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综合作用,才能达成二者的共同目标,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展,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由于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心理与生命都具有个体性与差异性,往往会出现规律性与模式化的教育形式,出现了重知识传授而轻素质培养的现象,导致教育生态的失衡。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与生活历程是有区别的,同一心理问题的表现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可能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心理转化与生命认知的加深是一个相对复杂与长期的过程,用单一的教育方式不可能实现突变,必须重视学生个体的体验。

3.重心理疏导,轻生命关怀

总的来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目标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与生命观,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强化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帮助生解决心理疑难,使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立志报效社会与国家,实现人生价值。而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学生心理规律与发展为重点,借助心理学来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预防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意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反思。而对于生活幸福感的培养及人生价值意义的引导鲜有关注,对于死亡哲学、死亡过程等教育的内容更是凤毛麟角。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

在教育形式上、内容上实现有机整合来提高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有效性,是当前高校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要根据学生实际建立预防机制以避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生命危机的发生。

1.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专业师资水平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情绪与智力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自身言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注重多从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角度去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样,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条件。只有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队伍,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活动中有效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有效疏导学生心理,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但是目前从高校教师队伍的任课情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课程出现兼职现象,教师的专业化还不能有效实现,这也表明了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任课教师还没有达到专业化水平,这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需求。打造专业水平过硬的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师资队伍是目前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正是因为具有专业水平的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师资的匮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出现两头忙,两头都效果不佳的局面。健康教育实效得不到提升,生命教育不能深入。因此,要重视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专业水平的提高。高校要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实施可行措施对于专兼职教师进行整合,并强化培训,提升专业能力,通过生命教育等知识的培训,培养既精通心理健康教育又精通生命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同时,要广泛开展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教科研活动,注重合作交流与互助,使教育教学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高校应该对生命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科学的整合,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综合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与形式上与与生命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融合起来,建立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综合教育技能。课程体系的整合要本着“人为何而活”与“如何生活”两个方向,通过课程的整合可以在教育内容上得以丰富,在方法上得以创新,发挥综合教育作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以生命意识与生命能力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建设,更有力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惑。课程的整合要本着以生命教育为主线的原则,在生命教育中让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正确认识爱情与事业,学会感恩,学会关心他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对自身的职业进行科学规划。通过案例解读、学生交流互动、角色扮演、情感分享等方式,使教育活动充满活力,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育,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把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情景剧、心理情感演讲等形式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人生的幸福与波折,掌握社会交往的规范与道德准则,深入思考生命价值意义,在集体与社会中学会宽容,学会奉献,学会关心他人。在遇到心理困境期能够自觉调试自身的心理境况,提高心理素质,提升生命能力。

3.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工作机制

要以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为重点,把生命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在教育过程中贯彻知、情、意、行诸方面内容的渗透,强化教育力度,加强对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从自身个体的生命的认知开始,延展到对他人个体的生命以对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认知,有机融入死亡教育,使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掌握心理的调适方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对生命意义正确而深入的认知,学会珍爱生命。以课程教学作为教育的主要形式,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强化体验。实践活动中,一是要注重心理健康的体验教育,突出学生的亲身体验,促使学生对生命进行深入认知。通过创新教育形式与渠道,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真谛,提升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二是注重教育资源的整合,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经典精读、多媒体播放以及专题讲座等手段,让学生对生命有宏观与微观的认识。在宏观教育中注重生命的来源与进化的教育,在微观教育中突出自身生命的存在与成长的教育,让学生体味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必须加以珍惜。三是要对心理教育领域进行内容的拓展,彰显大学生生命价值。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制定危机干预机制,学校各组织部门要各司其职,建立心理健康防御网络,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定期进行心理排查,排除学生的心理隐患,通过专业的疏导与干预,帮助学生积极乐观地投入到生活与学习中,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的综合作用,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是密切联系的,将二者割裂开来就很难起到教育作用。在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融合教育中,要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大学生通常会出现情绪消极,不求上进的生活与学习状态,这是心理健康与生命认知的不到位所导致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就要建设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教学模式,注重开展学生的心理体验与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学生具体心理特点进行设计与展开。要杜绝理论说教式的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经历由理论到实践,再进行理论抽象的过程,根据大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并且全员形成合力,为社会输送具有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

[1]李巧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研究[J].高教探索,2015(2).

[2]黄兴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研究[J].心理月刊,2019(19).

[3]田甜.唤醒生命自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19(23).

[4]蒋韧,芦球.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0).

2020—03—27

孙霞(1973—),女,山东费县人,汉族,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

G642

A

1673-4564(2020)04-0007-0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生命融合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