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作僞新動向
——青銅鏽色甲骨文*

2020-02-24 00:58劉玉雙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0年0期
关键词:甲骨染料市場

劉玉雙

(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安陽市甲骨文博物館)

甲骨文作僞是甲骨文發現之初就開始的,但帶青銅鏽色的甲骨文作僞却是近幾年的事。帶青銅鏽色的甲骨文是一種特殊作用下産生的侵蝕現象,甲骨片和墓葬品放在一起後,歷經幾千年的時間與環境作用,潮濕、腐蝕、封閉,與隨葬青銅器緊密接觸,隨着銅器氧化生鏽的過程骨片也在變化,銅鏽逐漸滲透在骨質裏形成了帶青銅鏽色的甲骨文。人們在翻看甲骨文方面的著録時也能看到少數這樣的骨片,如《旅順博物館所藏甲骨》編號72正、373正、463正、626正等表面附有緑色銅鏽;《殷墟甲骨拾遺》編號583、《重慶三峽博物館藏甲骨集》編號141反面均附有一片紅色鏽迹等。這些帶銅鏽的甲骨文因爲是在特定條件、特定環境下促成的更顯彌足珍貴。在古玩市場上,許多人看到這類帶銅鏽的骨片會不假思索、毫不猶豫的認爲是真片而購買與收藏,導致其價位逐年上升,促使這些帶青銅鏽色的骨片成了甲骨文作僞的新動向。

作僞者爲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經不斷地摸索試驗,仿製出了與真片相近的青銅鏽色甲骨文,這類骨片給部分專家及藏家在研究甲骨文對其辨僞求真時帶來了困擾和阻力。爲此,筆者常出入古玩市場諮詢賣家,觀察實物,多次與甲骨文愛好者、收藏者溝通交流,並反復嘗試終得淺識,本文以帶青銅鏽色的仿刻骨片爲研究對象,在仿製種類方法及辨僞鑒别方面進行分析和闡述。

一、帶青銅鏽色的甲骨文作僞

市面上出現的帶青銅鏽色的甲骨文作僞有兩類: 一是自帶青銅鏽色的骨片刻字作僞;二是不帶青銅鏽色的骨片刻字上色作僞。

1.自帶青銅鏽色的骨片刻字作僞

自帶青銅鏽色的骨片,是在殷墟原保護區外的南部區域約12平方公里内土建施工時作爲廢物處理後被有心人搜集起來,又找會僞刻甲骨文字的人刻上卜辭,再做舊處理後完成的。作僞步驟如下:

(1) 仿刻卜辭。針對一塊自帶青銅鏽色的骨片,找仿刻技術精湛的人下刀刻字。因這種骨片的量少且骨片普遍較小,所以下刀前仿刻者首先會仔細觀察此骨片的材質,再根據其所在甲、骨的部位,從《合集》中找適當的卜辭摘抄仿刻。在這裏强調一下是仿刻而不是贋刻。仿刻是翻版卜辭,依葫蘆畫瓢,照搬原樣;贋刻是單字拼湊,另構新辭,臆造僞片。早期發現的《鐵雲藏龜》《龜甲獸骨文字》等書中的僞片大多爲贋刻,後來隨着僞刻人員技術提高多爲仿刻,而仿刻内容大多摘抄自《合集》。2009年5月、7月、8月,蔡哲茂先生在先秦史研究室網站先後發表《北京大學珍藏甲骨文字》辨僞舉例系列同名文章,針對《北京大學珍藏甲骨文字》一書公布的甲骨文進行辨僞,從字形、筆畫、辭例等多方面研究,以列表的方式指出0098抄自《合集》28672,0198抄自《合集》15543,0464抄自《合集》33307,0465抄自《合集》32385左上,0770抄自《合集》5737,1044抄自《合集》18793,1116抄自《合集》4068,1487抄自《合集》12102,1525抄自《合集》24901,2223抄自《合集》7676,2859抄自《合集》22370,共列舉十一例抄自《合集》。同時,也有被收録到《合集》的骨片是仿刻抄自《合集》的,蔡哲茂先生發表的《甲骨文合集》辨僞舉例一文中,指出《合集》中27110抄自27111,15544抄自15543,15822抄自15821,30045抄自30831,29656抄自29996,35312抄自35314。另外我在市場上見到過許多僞刻骨片(圖一),拍照後經對比也是抄自《合集》(圖二)。大量事實證明,後期作僞人員仿刻卜辭,大多摘抄自《合集》。

(2) 做舊。骨片刻上卜辭後下一步是填土做舊(圖三)。雖是帶色老骨片,但刻成甲骨文字後,骨板底部字壕内會有新刻痕迹,所以要進一步處理。兩種方法: 在字壕内填土或是將骨片埋藏地下。填土方法是用殷墟的土加水填在字壕内,待其晾干。爲何要用殷墟的土壤而不是其它地方的土壤?這是因爲每個地方的土壤均有不同程

圖一 市場上的僞片

圖二 《合集》19309正、23679

圖三 僞片做舊前

僞片做舊後

度的差異,從衛星的影像色調及土壤的化學性質可以綜合看出,殷墟所處的冲積扇土壤中含水份較高,比較濕潤,腐植質較厚而且肥沃,其物理特性與周圍的黄土大多存在一定的差異,層位結構與密度方面也都不同(1)申斌: 《宏觀物理測量技術在殷商考古工作中應用初探》,《殷都學刊》,1985年第2期,第6頁。。作僞者在做舊時,爲提高與真片泥土的相似度會儘量采用灰坑的土壤填補字痕,如實在找不到灰坑的土壤,會用小屯範圍内的泥土代替。或者爲增加泥土的粘性在水裏添加黏性液體如膠水等,目的是讓塵土粘到刻痕内,不易清洗,但這種方法製作完成後用毛刷蘸清水擦拭浸泡,字壕内的土會被沖洗干净,重新露出白茬底部,做舊簡單也好辨識。埋藏於地下的骨片周圍也是選用泥土包裹,定期在地面上澆水,使其保持潮濕,到一定程度刨開後晾干,泥土自然融入刻痕内。

2.不帶青銅鏽色的骨片刻字上色作僞

不帶青銅鏽色的骨片刻字上色作僞比自帶青銅鏽色的骨片刻字作僞要複雜。首先,準備一塊商時期的卜骨,去市場上可購買到;其次,刻好卜辭;最後,上色做舊。前兩個步驟上面已經講過,下面主要介紹一下最後一個環節上色做舊的處理,經過筆者長期的觀察,將常見的做法歸爲如下幾種:

(1) 染料上色。用跟骨片上青銅鏽色相近的染料處理白茬部位。染料的染色能力很强,染料添加上印染助劑會使染料滲透性更强,色澤均匀持久,這種顔色一般清洗不掉,硬性清洗會對骨片造成一定毁傷,人們在辨别時不會爲了證實其真僞而過分清洗損壞骨片。

(2) 化學原料處理。用稀釋50倍以上的高錳酸鉀溶液處理骨片底部,但骨片與高錳酸鉀的比例不容易掌握,如骨片過硬,高錳酸鉀濃度高,骨片底部會過分黑,識别時一眼就能看穿;如想高仿到位,就必須反復對比試驗高錳酸鉀溶液與骨質的硬度,有些初入作僞行業的人現在仍然使用此方法,會使骨片上有化學殘留物,可以被檢測出。

這個方法我做了多次嘗試,下面圖七是效果最好的一次。

首先: 在市場上購買粉狀高錳酸鉀一瓶(圖四)、已仿刻卜辭的甲骨兩片(圖六)、一次性塑料杯兩個、礦泉水一瓶、鑷子一把。

第二步: 在一次性塑料杯中放置不同量的高錳酸鉀,倒入50克水(圖五)。

第三步: 將骨片分别放在塑料杯的液體中,五秒鐘後用镊子取出。

第四步: 骨片晾干。

圖四 鑷子、高錳酸鉀

圖五 高錳酸鉀溶液

圖六 試驗前的兩片仿骨

圖七 試驗後兩片仿骨

可以發現,試驗前的骨片爲淡黄色,字壕内有白茬痕迹,用高錳酸鉀上色後骨片爲灰黑色,顯示字壕顔色比骨面顔色深。

(3) 青銅鏽移植。這種方法是目前作僞者摸索出最好、最貼近真實的方法。爲了測試可行性,我也對此法進行了反復試驗比對。首先,要在市場上購買到商代或戰漢時期的青銅器破損件,也就是不能成器型的小件,並且此物件外表一定要有銅鏽。銅鏽也分多種,後面我會詳細介紹哪一種更適合爲甲骨上色。下面是我在市場上購買的兩個帶鏽的銅鏡和一個仿刻好的骨片。首先,將骨片平放在銅鏡上,然後澆上少許水,再用另一個銅鏡壓住(圖八);放到太陽下暴曬,待水干後再注少許水、再曬,反復幾次,最後觀察骨片上的鏽色是否達到想要的成色,如滿意取出骨片。或者是將銅鏡與骨片一起裝入容器内,注入少量水,以把銅鏡和骨片遮蓋爲標準,放到太陽下暴曬。同上,等待骨片浸入銅鏽後取出,這樣,一塊上面帶有青銅鏽色的骨片就上色成功(圖九)。

圖八 铜镜、僞片

圖九 僞片上色前

僞片上色後

因字體刻壕與甲骨片鏽色一樣,渾然一體,從痕迹學和經驗角度均分辨不出真僞;青銅鏽是真的,裏面含金屬成份,骨片經過了幾千年,質地已相對較干,脱油的骨質反而更容易吸附帶青銅鏽的水分子,所以即使化驗和測試也不容易找出破綻,如果刻功到位更難分辨。目前市場上能識别出這樣做舊處理過的帶青銅鏽色甲骨僞片的人極少。

在這裏需要説明的是,青銅器破損件上的青銅鏽有多種,分貼骨鏽、釉鏽、傳世鏽、浮鏽、發鏽、糟坑緑鏽,哪一種鏽色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與甲骨片融合又不容易分辨出呢?

圖十 貼骨鏽

(1) 貼骨鏽(圖十)。也稱“皮殼鏽”,皮殼鏽是在干燥和地質條件好的環境下,阻止了青銅器内部的氧化而形成的。因緻密的鏽層與青銅器表面結合非常緊密影響作用於甲骨片的時間過長,這種鏽一般不用。

(2) 釉鏽(圖十一)。青銅器被一層膠漆狀的釉層緊緊裹着,釉層厚而堅硬,鏽色非常美觀,顔色爲深淺不一的緑、藍、紅等色,屬於良性鏽。但因色彩多,反而容易被收藏者誤解,也是不采用的鏽色。

圖十一 釉鏽

圖十二 傳世鏽

(3) 傳世鏽(圖十二)。一般稱“熟坑鏽”。青銅器基本上都是隨葬品,器物表面形成有亮度的黑緑色鏽。作用於甲骨的可能性小也不考慮。

圖十三 浮鏽

圖十四 刮鏽、注水、浸泡

(4) 浮鏽(圖十三)。出現在貼骨鏽之上,源於青銅器内部,生於青銅器表面,屬於“有害鏽”的一種。因出土時遇到氯化物,銅器與氯化物接觸後,生成氯化亞銅,再與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等發生化學反應,對青銅器本身産生腐蝕作用,使其從内部發病,産生緑色鬆軟的粉狀物。這鬆軟的粉狀物就是人們俗稱的有害鏽。有害鏽對青銅器的損害最大,會傳染,損壞面積也會逐步擴大,但因有害鏽産生的鬆軟粉狀物,作用於甲骨片的效果最好、最快、最容易吸附,所以被作僞者采用。操作方法與上面不同(圖十四),需要先把青銅器物上的鬆軟粉狀物,用硬器刮下來,放到容器或塑料袋裏,再把已僞刻卜辭後的骨片同時放入,加適量的水,放在烈日下,待曬干後,即爲成品,大概需要兩三天的時間。甲骨片字壕内的底部劃痕和骨片顔色混爲一體,識破的幾率變小,但還需進一步處理,就是用布或砂紙輕微打磨到有亮度。也有人把它拿到手裏反復擦拭,到一定程度會出現相對來説較自然的光澤,給人造成似真片的假象。

(5) 發鏽(圖十五)。是青銅器被長時間侵蝕後,自身表面泛出的一種粉狀鏽,而這粉狀鏽形成一個個鏽泡,和浮鏽(有害鏽)不同的是,它對青銅器損害較小且不傳染。同樣也是作用於甲骨片的青銅鏽之一,做僞方法與上相同。

圖十五 發鏽

圖十六 水坑鏽

(6) 糟坑緑鏽,俗稱水坑鏽(圖十六)。因青銅器所處的環境極差,墓坑内水分、鹽、酸和其它化學物質長期侵蝕,使青銅器從内向外溢出大量的有害緑色泡沫,也是有害鏽的一種,會傳染和殃及其他器物。但正因它的有害因素,反而對甲骨片作用更好更快,做僞方法也同上,爲作僞者所采用。

二、帶青銅鏽色的甲骨文辨僞

關於這類帶銅鏽的骨片,除根據卜辭書體鑽鑿刻痕辨别外,在鏽色上也有一定的鑒别方法。青銅是銅、錫、鉛和其它金屬經過熔煉後的合金,因爲顔色青灰,所以稱青銅。經過數千年歲月侵蝕,部分會呈現紅藍緑等豐富的顔色(圖十七)。從鏽色上辨别注意以下幾點:

1.染料或化學原料。用珠寶鑒定中使用的查爾斯濾色鏡來鑒定甲骨文銅鏽非常有效,所有的古銅鏽在濾鏡下都不會變色,而那些緑色、藍色化學染料做成的各種甲骨文青銅僞鏽,在濾色鏡下多數會變成紅色。

圖十七 《殷墟甲骨拾遺》583 《旅順博物館所藏甲骨》463正

2.高仿青銅器上的鏽色。有些在市場上購買的是仿製古青銅器物件爲骨片上色作僞,但因這些假鏽是用强酸腐蝕有的又在地下埋藏數年後作用産生的,是酸性化學物品電解後的鏽色,顔色單一。用顯微鏡或放大鏡等其它儀器分析,明顯能看出人爲鏽蝕的痕迹。

3.青銅鏽移植。這類仿製骨片與真片主要通過細節部分對比,僞片上的銅色一般没有光澤,即便是被打磨出的亮度也依然没有在數千年悠久歲月積澱的光澤顯得協調;真的青銅鏽色骨片上的鏽蝕次序分明深淺不一,比如《旅順博物館所藏甲骨》463正,呈現出的陳年自然緑鏽,這是由於經歷的温度、濕度、腐蝕等複雜環境作用下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風貌。即便把古銅鏽移植到了骨片上,也有相互滲透不明顯、附着不牢固的特徵。

隨着收藏市場的火爆,近年來國内甲骨文的收藏價格一路狂漲,由於仿製骨片所需的生産條件工藝及氛圍,已經成爲一些人獲取暴利的手段,這種帶青銅鏽色的甲骨文作僞現象也必將逐漸擴大蔓延。因此,青銅鏽色的甲骨文作僞是擺在專家學者及收藏愛好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希望能引起重視,終究辨其真僞,這是熱愛甲骨文的人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一項很有意義的事情。

甲骨文,作爲人類文明記憶載體,承載着華夏歷史厚重,期待更多人加入到甲骨文的學習、研究和保護中!

猜你喜欢
甲骨染料市場
基于造字机理的甲骨字生成技术研究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21世纪以来的甲骨缀合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活性染料的配伍性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