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近自然林业”的借鉴之处及中国化发展措施

2020-02-24 10:49周飞梅马旺彦
防护林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林区森林资源林业

周飞梅,马旺彦

(1.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林业工作站,陕西 榆林 719000;2.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治沙试验站,陕西 榆林 719000)

1 德国与中国森林经营现状

1.1 德国森林经营现状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平原和山地是德国主要的两种地形状态。其中,北部以平原为主,而森林主要分布在中部以及南部的山地中,特别是阿尔卑斯山脉一带。境内莱茵河、多瑙河等大型河流及森林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涵养水源。德国森林面积为1 100万km2,据测算整个德国有近1/3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其中3/4为针叶林,其余为阔叶林。德国的森林总蓄积量近30亿m3,林木年平均生长量约为6 000万m3,采伐量为3 000万~4 000万m3,采伐量必须经过专家的监测与评估,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德国年降雨量平均为800 mm以上,气候湿润、地广人稀,森林资源发展良好,树木郁郁葱葱,种类繁多。云杉、冷杉、欧洲赤松和花旗松在德国分布广泛,为德国的主要树种。此外山毛榉、橡树、白桦、杨树等也分布于不同区域。按林龄结构可分为中龄林和成过熟林;按所有制结构可分为国有林、公有林和私有林。国有林和公有林约占德国森林面积的54%,剩余近一半森林面积为私有林。对于不同林区和不同树种的森林经营,每个森林局都有相应的长远且合理的规划来保障近自然林的平衡发展。

1.2 中国森林经营现状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纵横交错,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国土面积虽然广阔,由于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森林面积较小,资源数量较少,人均森林面积更是低于全世界人均水平[1]。中国森林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南地区。东北林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温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贯穿整个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以及长白山原始森林区。林区虽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但生长恢复缓慢,存在不合理砍伐,需要有更完善的森林经营方法来保障林区的生态平衡。西南林区海拔高度相差甚大,不同高度拥有不同的气候现象,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为不同树种提供了多样的生态环境,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以及针叶林呈现垂直分布状态。因其独特的气候和自然条件,林产品和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但需要较长时间去合理发掘。东南林区全年湿润多雨,水源条件极好,生态环境极佳,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除多种长绿阔叶林外,国家级保护树种也广泛存在于山林之间。东南林区也是竹子的主要栖息地,竹资源丰富,也成为南方林业的主要产业。南方经济发达,森林经营水平普遍较高,林种划分,分类指导,特性协调需要持续有效进行。除三个主要林区外,北方的一些零散林区也开始突显它们的作用,例如北方的毛乌素沙漠,40年前寸草不生,在治沙人的努力下,80%的沙漠变为绿洲森林,直接减少沙尘暴的侵袭。然而,这里后备森林资源不足,继续植树造林仍然是第一目标。

2 德国近自然林业发展概述和经营方式

2.1 德国近自然林业的发展概述

19世纪末,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由德国科学家嘎耶 (Gayor) 提出。他认为人类应该最大程度的遵循森林的自然规律来从事林业生产活动[2]。随着德国林业发展从理论到付诸实践,20世纪中期,“近自然林业思想”得到大规模推广,经过多年的变革后,终于在20世纪末,“近自然林业”的理论和方法被确定为德国新的森林经营政策。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利用理解和尊重自然的态度来经营森林成为未来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2 德国近自然林业的经营方式

2.2.1 重视森林公园的建设与管理 德国建设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全部是由具有地带性特色的森林规划而成的。其中森林自然保护区按资源可利用性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圈区:森林核心区、森林缓冲区、森林过渡区。森林核心区90%的所有权归国家,这个区域禁止开发利用,受到核心保护。森林缓冲区和过渡区若想开发利用,必须保护森林及各种生物资源,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遵守森林自然资源保护的相关法规。至此,提供国内外科学家最接近自然的研究场所, 是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工作。

2.2.2 进行森林经营的远景规划 德国早期以原生植被为主,后被兴起的人工林种植所代替,天然林的地位岌岌可危,大量的人工林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经济问题。于是,德国现在对森林的培育目标和方向定位为森林的自然化发展。在吸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自然规律的方法培育出最接近原始自然状态的近自然林。为积极配合实施政府提出的远景规划,区域森林管理局建立了相应的林地立地类型远景规划图, 让人感受到尊重顺应自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谐共赢的森林经营方式。

2.2.3 政府对森林经营者的高度支持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资助方法,来引导各级森林经营者合理经营森林[3]。第一,在未利用土地上进行植树造林给予首次种植资助。第二,单一林种的私有林改为混交林时给予集中利用资助。第三,将不同私有林者各自的森林联合在一起时给予资助。第四,当恶劣气候影响或其他因素导致自然亏损时,会给予森林经营者一定程度资助。第五,开展自然生态保护活动时,针对相应生态环保项目给予相应资助。第六,森林防火管理措施给予补贴。除以上主要资助方式外,面对不同的森林经营问题,仍然会有其他相应的资助政策,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制定资助办法,为所有森林向近自然林方向发展做出有力支撑。

2.2.4 普及森林生态公众教育 重视林业的社会教育及宣传工作是德国推动森林经营发展的必要条件,严格要求林业部门及社会大众积极参与森林生态公众教育是重中之重。各级森林经营机构、自然保护协会及生物圈保护区作为森林生态公众教育的主力宣传者和实践者,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需积极向社会公众普及森林生态教育,并带领公众参与到森林教育中去。其中青少年作为社会公众的主要发展教育对象,参与森林生态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参加植树活动, 建立“学生森林”,而对于社会其他大众建立森林博物馆是进行森林生态教育的最佳选择。社会公众通过亲身体验植树造林的过程和观看陈列展览的知识和生态展示墙, 会进一步加强对森林的认知,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推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3 德国近自然林业发展经验的借鉴之处

在比斯平根的森林小屋、艾尔宏恩森林演示中心、吕纳堡和叙德尔格莱尔森欧石楠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学习参观中,对德国高度集约的机械化,现代化,专业化森林经营方式有了基础了解,这些经营方式保障了森林的有序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并将生态观光、体验游憩和宣传教育融为一体,指导近自然林业的发展。

首先,科学规划、技术指导、专家核算栽植密度、间伐量及采伐量,和对值得保护的树种、动物、生物以及他们的生存空间的保护理念,宜保护则保护,宜猎杀则猎杀,须经过专家计算所得,在不同国家的林业经营中有极高的借鉴和应用价值。其次,生态优先,环保第一,绿色低碳出行,保护自然的同时,利用自然创造舒适的游憩生活,并在相关通道上设置大人、孩子已经残障人士的无障碍通道和感官通道,让到森林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与福利。再其次,欧石楠自然保护区内沃尔墨羊子辅助自然修复的方法,是结合了当地保护实际情况,有效结合放牧对保护地的保护,并根据保护年限和欧石楠的生长特性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从而有序利用自然资源,这值得我们借鉴。最后,德国建设了大量环境教育中心,当地称作“森林小屋”。森林小屋虽然面积小,但自然特色鲜明,让人能感受到各种生物多样性的大环境,并且森林小屋设置了参观、学习和体验的项目,这在森林公众教育中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4 近自然林业的中国化发展措施

中国林区集中分布于东北、东南、西南,散落分布于剩余区域。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对林业的认识不足,森林经营主要由林业事业单位管理,可持续经营研究水平较低,生产实践能力也有待提高,为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必须借鉴德国近自然林业的发展经验,为林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使之从传统森林经营模式转变为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4]。此外,不断建立新的森林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最大程度集中森林资源,因地制宜,不同林区采取最适合其生存发展的模式,精准定位每个自然森林保护区的发展目标及战略保护方向,运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科学理念,使所有森林最终都达到真正的近自然状态,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价值,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号召[5-6]。

中国现已将绝大多数森林自然保护区开放,每个省甚至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具备更加良好的自然林状态,森林公园则更接近人们日常的游览休憩,未来如何让森林公园的森林向近自然林方向发展,值得深入思考。目前,加强对社会群众的宣传教育,以及树立青少年生态价值观非常重要。森林生态宣传最成功的发展模式有蚂蚁森林公益林,目的是倡导人们参加森林公益,提倡人们低碳生活,手机系统中的虚拟树长成后,蚂蚁森林会在中国沙漠化严重的地区种下一棵真树,两年前,蚂蚁森林种树模式被正式纳入国家义务植树体系,5亿人为沙漠变森林的目标努力着,为绿色中国增添一分力量。与此同时,结合近自然林业发展理念,中国的森林资源定会日渐丰富,实现绿色中国梦。

猜你喜欢
林区森林资源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land produces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