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康复治疗的探讨

2020-02-25 22:16朱婧靓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依帕司硫辛酸传导

朱婧靓

(吉林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吉林省疫苗检查中心),吉林长春 130062)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与三大供热营养素代谢紊乱及低血糖、微血管病变等相关,以周围对称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最为多见,临床发病率在50%以上。 常用治疗药物包括硫辛酸、依帕司他、甲钴胺、前列地尔等,可采用单药或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 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笔者在分析常用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复习相关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以改善周围神经功能,避免神经病变进展。

1 常用治疗药物

1.1 硫辛酸

硫辛酸能对神经组织脂质氧化产生抑制作用,阻碍蛋白质糖基化,醛糖还原酶产生抑制作用,阻止葡萄糖或半乳糖生成山梨醇。 毒理学实验表明,该药可阻止糖尿病发展,促进葡萄糖利用,防止高血糖所致神经病变。 该药联合降糖药物可加强降糖作用,提高低血糖反应发生机会,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的异常改变,观察是否出现低血糖反应。

1.2 依帕司他

依帕司他为醛糖还原酶抑制药, 可用于预防、改善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障碍,作用的发挥在于可逆地抑制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的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因为山梨醇能影响神经细胞功能,蓄积在神经元内会引起糖尿病性支配感觉运动的外周神经病症状、振动感觉异常和心搏异常。 不能肯定对伴有不可逆器质变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 用药12 周无效时应改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1.3 甲钴胺

甲钴胺为内源性维生素B12, 易进入神经细胞内,能很好地改善神经元传导作用,促进核酸-蛋白-脂肪代谢转化过程,使高半胱氨酸和脱氧核苷分别转化为甲硫氨酸和合成胸腺嘧啶, 从而合成核酸和蛋白,促进轴索内输送、再生轴索和形成髓鞘,组织和刺激轴突的变性和再生,修复神经组织,可防止有髓鞘神经纤维变性和脱髓鞘,增加神经传导速度。

1.4 前列地尔

前列地尔脂注射液(凯时)可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受损微循环状态,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氧供应,显著改善神经病变的各项临床症状。Meta 分析表明[1],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优于目前常用药物,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 临床研究案例

2.1 硫辛酸及其联合依帕司他康复效果比较

张琼珍[2]按随机序列法将均给予常规治疗的12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同时应用α-硫辛酸治疗, 观察组同时联合应用依帕司他治疗,治疗后观察组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四肢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α-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用药可一定程度恢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功能。

2.2 甲钴胺及其联合依帕司他康复效果比较

黎创幸[3]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80 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依帕司他和甲钴胺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更优;且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运动支和感觉支、正中神经运动支和感觉支的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用依帕司他片治疗的效果显著,能缓解下肢疼痛、麻木等神经病变症状,改善神经传导。

2.3 硫辛酸、前列地尔及其联合用药康复效果比较

魏照星等[4]将168 例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3 组,分别采用α-硫辛酸、前列地尔和两者联合用药治疗后, 均显著降低患者的VAS 和TCSS评分,且C 组的降低幅度优于A 组和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A、B 两组,且C 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B 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联合应用硫辛酸和前列地尔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2.4 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与同时应用硫辛酸康复效果比较

张朦朦[5]选取并随机将80 例DPN 患者平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观察组采用硫辛酸、前列地尔与依帕司他三联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正中和腓总神经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及SOD、GSH-Px 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联合应用三药可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2.5 甲钴胺与依帕司他康复效果比较

吴蕾[6]选取并随机将802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采用甲钴铵治疗的观察组4 和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甲钴铵注射液比依帕司他更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障碍症状, 加快神经传导速度,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2.6 前列地尔及其联合依帕司他康复效果比较

张波等[7]应用随机数表法将46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前列地尔注射剂及其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SNCV、MNCV 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NCV、MNCV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将依帕司他片与前列地尔注射剂联合治疗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方案,在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2.7 甲钴胺注射疗法联合硫辛酸康复效果比较

张玮等[8]将9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 组,单药组予以硫辛酸静滴,西药组予以甲钴胺静脉注射联合硫辛酸静滴,联合组予以甲钴胺穴位并静脉注射联合硫辛酸静滴,治疗时间2 周后三组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单药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和P<0.05),可见穴位静脉注射甲钴胺联合硫辛酸静脉滴注比未进行穴位注射甲钴胺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生存质量。

2.8 前列地尔及其联合甲钴胺康复效果比较

邝桂梅等[9]选取并随机将200 例DPN 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前列地尔及其联用甲钴胺治疗, 治疗30 d 后两组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CT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四肢无力、肢体麻木、闪电样烧灼感发生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前列地尔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优于前列地尔,整体疗效更理想。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用治疗西药包括硫辛酸、依帕司他、甲钴胺、前列地尔等,可采用单药或联合用药的康复治疗方案。 通过分析硫辛酸及其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及其联合依帕司他、硫辛酸前列地尔及其联合用药、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与同时应用硫辛酸、甲钴胺与依帕司他、前列地尔及其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注射疗法联合硫辛酸、前列地尔及其联合甲钴胺的康复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并结合非药物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促使周围神经功能康复,避免神经病变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药物仅能缓解50%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必要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10],如采用物理治疗中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脊髓电刺激疗法、电刺激疗法、高频电疗法、磁疗、低强度激光疗法、红外线疗法,高压氧,传统中医治疗,运动疗法中的平衡功能训练、耐力训练,合理使用矫形器,发挥其联合效应,避免神经病变进展,同时联合积极的降糖治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依帕司硫辛酸传导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神奇的骨传导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普罗布考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西地那非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