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Talmy“因果注意窗”理论

2020-02-26 06:2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意图语言表达身体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0047)

0 引言

因果注意窗(causal-chain windowing)是Talmy提出的诸多注意窗中的一种,也是最有意思的一种。在研究该类注意窗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三个概念。

然后是“事件框架”(event frame)。事件框架是Talmy在Fillmore的框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指的是一组同时可被唤起或相互唤起的概念成分和关系(张辉、祝良,1999:19)。

最后是“注意窗”(attention of windowing)。所谓注意窗,即对事件框架中某些部分作前景化处理的认知过程(王寅,2006:85),前景化的部分即为“注意窗”(windowed),成为注意的焦点,相对于前景化的部分则是背景化的部分——“注意脱漏(gapped)”。

一定结果的造成必定是由一个原因或原因链导致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施事者的意图。

1 施事者意图范围

正因为施事者有做某事或达到某目的的意图,才会有某结果的出现。施事者意图范围分为五个阶段,(Talmy,2000:272):

(1)施事者行为的决心或意图。

(2)施事者身体的移动(身体的某部分或整个身体)。

(3)媒介物或中间物。

(4)倒数第二个次事件(即直接导致最终结果的原因)。

(5)最后一个次事件(即施事者想要造成的结果)。

为更易理解该因果链,以John broke the window with a stone一句为例,分析在这个事件框架中,每一步骤具体对应的运动事件,如下表所示:

因果事件框架的步骤 例子:John broke the window with a stone.1.施事者决意采取行动 1.The agent makes up his mind that he is going to break the window.2.He bends his knees,moves his hand to the ground to grasp a stone…,releases the stone from his hand thus propelling it forward.3.媒介物或中间物 3.The stone sails through the air.4.仅次于后果的次事件,即后果的直接原因2.施事者调动身体器官,从而启动因果事件4.The stone forcefully makes contact with the window.5.后果次事件,即行为者的预定目的 5.The window breaks.

从上表可以看出,break事件看似简单,但其中包含了复杂的次事件。在实际认知中,人们往往只关注他们认为值得注意的部分,如上表例子中,人们关注的只是施事者、中间物(stone)及最终结果(The window breaks)。这几个部分被前景化,成为注意窗;而其它部分则从这个因果链中削减出来,背景化,成为注意脱漏。这说明人的认知往往忽略了一个事件的中间步骤和过程。

2 因果注意窗认知基础

显然,注意窗(不仅仅是因果注意窗)与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为了更进一步地研究该类注意窗,有必要从认知的角度更深一层地理解它。

Talmy(2000:277)认为人在决定并排列一系列因果事件时,人的认知结构是具有弹性的,因为有时周围环境或情况会有极大的改变。也就是说,一系列动作或事件的因果顺序会因为一些情况的出现而改变。这样的改变分为两类:身体或功能上的改变和器官周围环境的改变。

2.1 身体或功能上的改变

这类改变包括由于个体发展或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受伤)而造成的改变。假设一个人要越过障碍物并达到向前移动的目的,但是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因果事件,如婴儿要四脚爬行,成人用双脚步行,而残疾人或老年人则借助拐棍用“三足”前行。又例如下面这两个句子:

(1)Tom came in and sat down.

(2)Tom sat down and came in.

例句(1)是正常人的因果事件顺序,例句(2)则是残疾人的因果事件顺序。看到例句(2)会让人们想到Tom可能是个残疾人,需要先坐在轮椅上然后再进来。

身体或功能上的改变不仅会影响因果事件,还会影响一系列因果事件的顺序排列。

2.2 生物环境特点的改变

这类改变包括了身体和社会两方面的改变。例如,一个人会开车,他为了达到前行的目的,他会用脚踩踏油门使车前进。而且,为了躲避障碍物,他不是像常人步行时那样用身体的肩宽去估量空隙,而是靠汽车的前保险杠的宽度去估算是否有足够的空隙。

人们意图的实现都是以身体感觉(sense of body)以及对这个世界的体验为认知基础的。Talmy认为中间物(如stone)就是身体和机械的延伸,或者是认知和自然的延伸(Talmy,2000:278)。

3 非连续注意窗

前面谈到一个因果链中可缺失若干个步骤(这些缺失部分也成为注意脱漏的一部分)。注意窗因部分缺失则变成非连续性注意窗。非连续注意窗有四种情况:(1)步骤3的缺失;(2)步骤3缺失,且步骤2与4相连接;(3)步骤3与4缺失,且2与5相连接;(4)步骤2、3、4缺失,且1与5相连接。其中最常在语言中出现的是第四种。因为人们力图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多的内容,所以因果链的中间部分通常缺失,只出现施事者和最终结果。I broke the window这个句子是因果结构中最典型的例子(Talmy,2000:272)。该句中的“I”就是施事者,最终结果就是“the window broke”。

这种情况下缺失的部分即为身体动作、媒介物(stone)和倒数第二个次事件(the stone hit the window)。而倒数第二次事件就是最终意图结果出现的直接原因。在英语中,倒数第二次事件通常被称为 by 小句(by-clause)(Talmy,2000:273)。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要描述施事者捡起石头,挥动手臂,把石头扔向玻璃窗,并达到把窗户打破的目的,就会出现带有by小句的表达方式,如下例:

I broke the window by hitting it with a stone.

Talmy提出在这样的句子中只包含了意图达到的直接原因,即倒数第二次事件(the stone hit the window),并没有出现其它次事件,例如捡起石头,挥动手臂,石头划过空气等事件,但这些次事件都不是造成最终结果的直接原因,所以如果把它们放在 by小句中就会因为句子的因果顺序不对而使句子出现逻辑错误。Talmy给出了以下七个句子:

(1)*I broke the window by grasping a rock with my hand.

(2)*I broke the window by lifting a rock with my hand.

(3)*I broke the window by swinging a rock with my hand.

(4)*I broke the window by propelling a rock through the air.

(5)*I broke the window by throwing a rock toward it.

(6)?I broke the window by throwing a rock at it.

(7)I broke the window by hitting it with a rock.

在以上七个句子中,很明显前五个句子(即前面有*号的句子)有逻辑错误。有人认为第六个和第七个都是对的。第七个句子“因为石头打到窗户上,所以窗户破了”属于因果事件,很显然是对的。大家有争议的是第六个句子(即前面有?号的句子)。乍一看,第六个句子是对的,好像挺符合因果逻辑的,但是如果经过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它是错的。

在第六个句子中,它的by小句里用的动词是throw(at)。在词典里,对throw(at)的英文解释是“to cause(something)to move rapidly through the air by a sudden movement or straightening of the arm”,中文解释是“投、扔、抛、掷”①。从词典对这个动词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throw(at)有起点,但是没有终点或落脚点,at的宾语只是个瞄准的目标,因此动作可能最终并没成功,也就是说石头虽然是朝着窗户扔出去了,但是这并不代表石头是落在了窗户上,所以用这个throw(at)动词,并没有因果连贯性,不属于因果事件。因此,这个句子也是错的。

4 因果注意窗理论的应用

由上面对因果注意窗的研究可以知道,它实际指的是一种连贯性因果关系:前一现象是因,后一现象是果,后一现象同时又是下一现象的因,以此类推。因此,因果注意窗理论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连贯性因果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与事物发展逻辑顺序相一致的方式。下面是一个英文的例子(Ungerer&Schmid,2001:233):

The rabbit was killed

a.by Peter’s taking his gun along.

b.by Peter’s raising his gun.

c.by Peter’s aiming at the rabbit.

d.by Peter’s pulling the trigger.

e.by Peter’s shot.

f.by the bullet.

在语言表达中,像前四个句子应该不会出现,因为很显然不属于因果事件,是错的。句子e和句子f出现的几率则很大。

句子e和前面Talmy的例子中的句子f相似,是一个有争议的句子。Shot在词典里的意思是“the action of shooting a weapon or the sound that it makes”,“发射,射击,枪声”②。当它表示前面的意思时(发射、射击),这个句子是错的。Peter向rabbit射击,并不代表他就射中了,只是发生了一个射击的次事件,并不是导致最终结果(The rabbit was killed)的直接原因。但是当它表示“枪声”的意思的时候,这个句子则是对的。枪声是导致rabbit死亡(被吓死)的直接原因。句子f则毫无争议是对的,bullet直接导致rabbit死亡。

在社会生活中,凡事总有个原因及其带来的结果或问题,用这种因果链的内在思维方式写记叙文可以使结构环环相扣,相互依存。这样的文章结构严谨,真实可信。连贯性因果的语言表达是很常见的,所以如果将因果注意窗的研究成果应用在语言表达中,或者是写作上,对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5 结束语

因果注意窗是Talmy提出并受到大家关注的一种认知现象,它与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联系密切,并在人类的语言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以上对因果注意窗的研究及其应用不过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这里面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大家去研究和发现。

注释

① 引自《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98 年版,第 1612页。

② 引自《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98 年版,第 1407页。

猜你喜欢
意图语言表达身体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燕山秋意图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