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管理现状及模式发展方向研究

2020-02-28 05:23翟丽娜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24期
关键词:资金国有企业企业

■翟丽娜

(唐山市自来水公司)

良好有效的管理模式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管理模式直接决定了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目前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构建的管理模式,另外一种是基于财务管理角度构建的管理模式。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的管理模式,能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队伍、优化人力资源、促进员工工作效率提高,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成本支出。基于财务管理角度构建的管理模式,能建立与国有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财务资金管理链条,提高企业现有资金利用率,有效控制生产经营的成本支出,避免资金链断裂造成的企业管理危机。这两种管理模式都在国有企业发展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要看到,目前国有企业的管理中还是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因此需要对管理的现状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优化改进对策,以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 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1.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目前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还存在弹性系数较低等情况,难以满足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激励机制比较落后且不完善。目前国有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机制比较重视物质轻精神。在这种激励导向下,形成了一定的功利主义思想。一旦物质奖励标准下降或者满足不了员工的心理预期,就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传统的工资+奖金+福利的激励形式比较单一,没有拉开贡献者的奖励层级,难以满足员工越来越多元的奖励需求。有的企业还在采用以工龄为依据的奖励机制,工作量、工作态度等指标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平均主义还一定程度的存在。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觉性。二是选人用人制度存在一些不足。国有企业的选人用人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选人用人的有效性。有的国企在选人用人制度执行中,还存在形式主义,整个选拔任用的过程,竞聘条件因人而设,竞聘过程流于形式缺乏透明公开性,企业管理层的主观意志很多时候代替了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的执行。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配置出现不合理的情况,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也打击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2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管理不透明。国有企业受到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资金流通管理程序,特别是资金管理的透明度较低,因此国企内部的资金管理不规范、暗箱操作、变通处理和缺乏诚信等问题频频出现。这种资金流通管理漏洞产生的原因,一是因为国有企业的产权不够明晰,公司委托代理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多重因素影响。另外是因为国企的公司董事会制度不够健全完善,董事会在企业管理中难以发挥核心作用。二是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弱化。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还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要原因一是管理领导层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到位,对财务风险管控措施支持不够,导致风险管控制度执行不严。二是国企各级管理人员对风险管控机制的作用不够重视,不重视风险管控制度的预警功能,没有发挥出风险管控措施的规避风险效能。现有风险管控机制没有适应企业发展变化及时进行优化更新,导致控制机制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三是国有企业的资金管控力度较弱,资金利用率低。现有国有企业实行多级法人制度,导致资金分散管理和资金管理要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多级企业分散开设资金户头,导致资金被分散占用,资金沉淀、大量资金闲置,资金利用率不高。一方面企业资金筹集困难,银行贷款占比高,存在很大的廉洁风险,甚至可能出现资金管理失控的情况。

2 新时期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后全球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个奇迹,国家的整体创新实力不断突破并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但在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下,中美关系也进入到贸易争端白热化的阶段。这种以贸易争端为表象的背后,本质是中国崛起给全球,特别是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体系的冲击。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力量和中坚力量,肩负着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发展,参与全球创新竞争,共同建设美好人类社会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在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美关系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新时代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这让国企面临着新的挑战。

2.2 国家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挑战

党在十九大的报告中庄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新时代的论断。并提出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主要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现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存在的矛盾。这种矛盾带来的挑战,比较依靠开放和创新才能战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中,国有企业是最坚定的执行军,是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先锋部队,也是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部署的中坚力量,将在国家新型创新生态系统中发挥出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国家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挑战面前,国有企业的发展责任义不容辞也非常光荣。要实现国家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国有企业要和民营企业联手融合共进步同发展,在对国内外发展资源优化整合、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促进国有企业以创新引领能力作为发展的重要基石,不断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数量的发展朝着质量发展转变,为国家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贡献出国有企业的发展力量。

2.3 迎接全球化竞争战略使命带来的挑战

近十年来,国有企业以制度改革、技术升级、产业转型获得了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良好契机,创造了大量赢得世界瞩目的标志性发展成果。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在卫星导航、深海探测、载人航天、大型飞机、大型桥梁等重要领域获得了技术创新突破。国有企业在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型建设中,凸显了国有企业的关键作用和中坚力量。国有企业为适应全球化时代市场竞争进入全面化、白热化的变化,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市场化升级速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在很多产业领域和区域都成功发挥出聚集和协同作用,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但客观上看,国有企业的发展面对的阻碍和挑战依然非常严峻,基础科学研究实力不强、变革型创新成果不多、高层次科研人才不足、创新研究的基础不是很牢等问题依然需要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才能获得新的改观。

3 新时期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途径探索

3.1 加快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缓解企业发展资金压力

国有企业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政府对企业改革提出的培育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以深化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完善企业的相关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要采用并购重组等措施,引进各类资本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改制建设发展中,推动国有企业吸收融合其他所有制企业在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缓解发展中大量资金需求的压力。同时通过对现有内外部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不断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建立更具有活力的发展模式,更有竞争意识的体制和运营方法,促进国有企业从规模、效益、质量上都获得进步,从而获得经济总量、经济实力的提升。

3.2 树立全球视野,推动国有企业朝着全球化运营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的空间,已经成为全球其他国家高度关注、重点拓展的领域。我国一直坚持扩大开放的发展方针,让中国市场逐步具备了全球化市场的雏形。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放眼全球,树立开放的经营管理和发展理念。国有企业要借助全球化发展的契机,走上不断做大做强的发展上升通道。国有企业在发展中要重点掌握整个产业链重点环节,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竞争和运作上发挥引领力。要重视行业、产业、国家等各级标准的制定,努力推动中国标准上升为世界标准,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份额,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获得持续发展的恒久动力。

3.3 聚集主责主业,增强国有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要聚焦为国分忧、为国奉献的主责主业需要,在具体管理模式上深耕细作,建立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企业发展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要借助互联网信息化发展优势,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要构建起更加高效、精准的人力资源数据库,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在财务资金管理模式上,要进一步明晰企业产权,形成多元化股权,提高企业在资金使用、重大项目投资等方面的决策透明度。要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抽调专业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将监督和管理全面覆盖于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链条中,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企业实现全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建议,通过加快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缓解企业发展资金压力;树立全球视野,推动国有企业朝着全球化运营方向发展;聚集主责主业,增强国有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等措施,推动国有企业在新时代发挥出经济建设领域国之栋梁的中流砥柱作用。

猜你喜欢
资金国有企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