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手术配合猪尾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69 例效果分析

2020-03-02 13:12
感染、炎症、修复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疱自发性单孔

陈 磊 徐 聪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 100144)

自发性气胸是胸外科常见疾病,通常是肺大泡破裂引起,其发病率和复发率均较高。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近两年我科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后留置12F 猪尾管引流治疗69 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2019 年9 月我院收治的69 例经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5 例,女4 例;年龄16~55 岁,平均(20.2±3.5)岁。均经X 线胸片或胸部CT 检查明确诊断。首次发生者28 例,复发者41 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单孔胸腔镜下手术。患者全麻,健侧卧位,在患侧第4 肋间中线和腋前线之间行长约2 ~3 cm手术切口,置入胸腔镜,自上而下仔细探查,将所有发现的肺大疱用切割吻合器予以切除,鼓肺,证实无明显漏气后,用稀碘伏水将胸膜腔分区予以充分摩擦。术毕于切口前段置入并固定12F 引流猪尾管1 根,末端达胸腔顶部,逐层关胸。术中无需插导尿管。术后给予预防感染和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开皮至关胸缝皮结束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吸引器吸引血量)、引流管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2 结 果

69 例均手术顺利,无术中另开腔镜孔情况,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时间30~70 min,平均(39.0±5.6)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平均(20.6±6.8)ml;切口长度2~3cm,平均(2.6±0.3)cm;术后拔管时间1~2 d,平均(1.5±0.3)d。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1~3 d,平均(2.0±0.7)d。随访1~33 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术侧均未再复发气胸。

3 讨 论

自发性气胸多是由于肺尖部肺大疱破裂所致,多见于瘦高体型青年男性[1],首选手术治疗。一些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而仅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排气,往往都因复发而最终手术治疗。反复胸腔闭式引流排气会引起胸腔粘连,增加手术难度。

胸腔镜在临床推广后,目前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主流的胸腔镜手术方式有三孔胸腔镜手术、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和单孔胸腔镜手术[2]。由于自发性气胸手术仅仅需要楔形切除少部分肺大疱组织,无需处理血管等,手术较简单,所以2~3 cm 切口的单孔胸腔镜手术即可顺利完成[3-4]。本研究中的69 例患者均在单孔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另开腔镜孔和中转开胸情况。单孔胸腔镜的优势如下:①创伤小:传统小切口手术需要约10 cm 的手术切口,三孔胸腔镜手术需要3 个1~2 cm 切口,单操作孔胸腔镜除操作孔外需另开一个腔镜孔,而单孔胸腔镜手术仅1 个2~3 cm 切口。②美观:切口少而小,美容缝合后更加美观。③手术效果好:与传统小切口手术比较,腔镜手术可以利用腔镜无死角充分探查全肺的肺大疱,切除更彻底,手术效果更好[5-7]。

目前主流自发性气胸手术术后会留置20~28F 引流管1 根,而本组患者术后均仅留置了12F 猪尾管1 根。猪尾管作为术后引流管具有以下特点:①引流效果确切:由于肺大疱手术切除肺组织少,术后残腔较小,且术后出血量极少,所以12F 引流管可以达到充分排气和引流渗液的效果。我们的经验是关胸前需将胸腔各个角落的冲洗水充分吸引走,同时缝合肌肉层最后一针时,需麻醉师鼓肺,待肺充分膨胀到最大时收紧缝线关闭胸腔,这样可以减少术后需引流液体和气体的总量。对于少部分引流欠佳患者,给予-3~-5 kPa 的持续负压吸引协助引流,能取得良好效果。本组69 例患者拔管前复查X 线胸片均无明显胸腔积液,肺复张均良好。②创伤更小:相较20~28F 引流管,12F 引流管管径更细,创伤更小,对患者的刺激更小,疼痛更轻。③康复快:猪尾管直径小,引流管口更容易愈合,感染风险小,引流管口瘢痕更小,更美观[8-9]。

综上所述,本方法疗效确切,创伤更小,可促进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大疱自发性单孔
体检发现肺大疱,需要做手术切掉吗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miR-21在早、晚期肺癌及肺大疱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
经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大疱切除治疗气胸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