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
——以嘉兴学院图书馆为例

2020-03-02 13:48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嘉兴智慧图书馆

黄 蕾

(嘉兴学院图书馆,浙江嘉兴 314001)

1 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

智慧图书馆建设在国内高校形成热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以及宁波大学的图书馆都在积极开展建设智慧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以ALMA智慧服务平台为主,应用云服务模式打造以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发现为核心的新一代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清华大学图书馆与CALIS 合作,投入建设CLISP 系统,为用户提供基于智慧资源发现服务;南京大学图书馆利用图星LSP系统,提供基于纸电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发现的智慧服务;重庆大学图书馆结合维普信息平台,建设完成了智慧图书馆门户系统,着重提供基于用户个人信息行为数据分析服务;宁波大学图书馆建设完成了学术推荐系统,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学术资源推送服务。

通过大量调研发现,智慧图书馆建设虽然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高校图书馆也在投入较大的热情进行建设,但是还没有一家高校图书馆完成智慧图书馆整体系统建设,可供参考案例也只是智慧图书馆的部分项目建设。

2 嘉兴学院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及目标任务

2.1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现状

嘉兴学院图书馆按照智慧图书馆的层次结构,在利用图书馆已有物理空间与技术设施整体基础上,结合图书馆新馆建设方案,从2016 年起开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规划,分阶段地进行智能自动化基础设施平台、智慧图书馆门户、手机APP、感兴趣图书推荐、个性化空间服务、多元化智慧软硬件系统建设。

嘉兴学院智慧图书馆建设虽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一些知名高校图书馆相比,智慧图书馆实际建设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图书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基础较为薄弱,整体协调不够,技术专门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智慧化建设经费缺乏持续投入。随着嘉兴学院申硕工程、嘉兴大学创建工程的不断推进,高质量的学科建设是以上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图书馆高效智能的学科服务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显得极为迫切。

2.2 智慧图书馆建设目标任务

嘉兴学院图书馆贯彻实施学校“重点突破、内涵提升、人才优先、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统筹规划,严格管理,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做到技术先进、系统完整、架构统一、结构开放、数据安全,通过智慧管理共享协同为全体读者提供全面感知的智慧服务。

智慧图书馆将结合图书馆新馆建设,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为依托,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深度学习的普遍应用,通过感知、分析、整合图书馆各核心系统请求,实时动态给予智能响应[1-2],实现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发现的智能化、服务的智慧化以及管理的可视化、规范化,努力提高读者的入馆体验,促进自主学习、知识发现与图书资源、服务与管理深度融合,智慧互享,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智慧化的文献信息保障。

2.3 文献资源建设与发现的智能化建设

资源是智慧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的根本。嘉兴学院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空间资源等智慧化建设上进行了创新实践。

通过资源建设、管理与发现生命周期管理,以资源荐购等智能服务模式,实现基于读者驱动的资源建设辅助工作流程,精准做好资源建设,为学科服务、专业建设文献情报做好保障工作,全面评价现有馆藏资源的水平及采购计划,提高图书资源经费使用率与流通频率[3]。

一是建设读者驱动的文献采购模式,打造基于纸电一体的文献资源建设系统,系统对接所有出版社书目数据,支撑文献资源智能化采购,满足教师纸质资源个性化一键采购。

二是建设基于智能算法的一站式智能检索系统,打造馆内外资源智慧发现与传递平台。实现中外文图书、期刊论文、报纸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学术视频数据、科技成果等多类型的文献资源智能化一站式检索、多维聚类与深度揭示,便捷快速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

2016 年起,嘉兴学院图书馆开始对已有的图书馆门户、手机客户端等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努力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智能化资源发现,力争让图书馆海量资源与读者需求之间建立起智慧的纽带。通过与百度搜索平台的合作,门户网站自建了资源发现系统,通过资源库的数据整合,使数据访问和揭示更智慧、更便捷。发现系统不仅提供馆藏目录发现,还能实现中外文数字化期刊、会议报告、学术论文、音视频、电子书等多种异构学术数据一站式跨库检索。同时,智能分析读者图书借阅记录后,为读者自动推荐相关图书,提高网站门户的黏合度。

2.4 读者服务的智慧化建设

智慧服务是智能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嘉兴学院图书馆努力将技术融入图书馆服务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借助人、空间、信息等各类资源的作用,初步形成了以读者需求为核心的智慧服务。通过技术创新与流程再造,图书馆衍生了服务空间,提高了服务智能化程度。

针对嘉兴学院校区分散、馆区较多而形成的跨校区图书借阅难题,通过手机客户端跨校区图书借阅系统,师生读者不用再跑到藏书馆区借阅图书,系统自动完成在线图书跨校区借阅请求,经配送后送达本人或者规定地点。同时,读者通过手机客户端可以智能方便地完成藏书之间的借阅,极大地方便了读者[4]。通过用户手机客户端的社交功能,读者与读者之间实现了人与人、人与书以及书与书之间的信息交互[5]。截至目前,手机客户端的注册用户已有19 769人;图书馆跨校区借阅总预约数达13 030次;藏书之间的借阅发起数高达41 184次,完成的借阅量达40 731次。这些数据表明读者服务智慧化建设的第一步非常成功。

除此之外,智慧图书馆还应该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打造。一是读者学术行为的分析系统。统计个人学术行为的智能学科服务分析数据,提供学术文献检索历史查询、分析、支持生成个人文献报告管理,支持个人与团队学术研究发展趋势研判,为读者精准推送学术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项目。二是建设智慧空间的预约系统。实现读者图书馆空间服务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对读者人员密度及服务请求状态、空间状态、设备状态等在内各要素的自动感知与深度学习,实现读者智能预约、智能选座以及图书馆馆员管理流程的智能调整。三是建设嘉兴图书馆联盟智能化大流通业务平台。利用智慧融合技术,实现嘉兴区域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的智能对接,实现全市读者异地、异馆图书借还。四是建设智慧流通系统。利用RIFD 技术、智能借还书设备与系统、人脸识别,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与移动终端服务,让读者享受到更为便利快捷的图书流通服务。五是建设智能咨询系统。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智能在线咨询服务,为读者提供实时服务。六是建设智能自助服务系统。利用智能打印、复印、扫描、查询等设备,实现读者自助文印、查询服务。

2.5 管理工作可视化、规范化建设

2.5.1 打造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

优质的管理是智慧图书馆发挥其作用的基础保障。嘉兴学院图书馆借助对读者、设备、信息资源等在内各要素的自动感知,已经开始收集大量来自用户和图书馆自身的数据[6],为服务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图书馆读者管理与书刊流通均实行自动化管理,配置入口门禁系统、书目查询系统、自助借还系统、自助文印系统、座位预约系统、电子阅览室管理以及研讨间管理系统,均可采集进馆人员数据与读者行为数据,可为图书馆读者数据挖掘工作提供数据源,各系统产生的即时数据均能可视化展示。

图书馆通过门户系统,建立用户画像的标签体系,将读者的个人阅历、知识层次、社交特征、心理特征等个体属性和读者的检索偏好、阅读习惯与喜好、阅读模式与方法等在馆行为数据相结合进行智能化数据分析,并通过记录和分析读者阅读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构建用户画像。用户画像帮助图书推荐、座席预约、空间预约、活动邀请等系统更加智能地服务读者。

同时,图书馆资源利用智能化分析系统,按读者类型等多维度进行访问统计、发布统计、工作量统计、互动统计、检索统计、流量统计,从而初步实现学科趋势分析、专业分析以及资源绩效分析等,为图书馆学科服务管理及业务管理提供了智慧解决途径。

实现图书馆业务流程、各类资产与物品运行智能化监控、调度与盘点,以可视化展示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等,有效提高了图书馆资产管理、工作流程管理水平。

2.5.2 打造大数据管理平台

大数据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图书馆各类应用日志数据、各种电子资源元数据的精细化存储与管理,并完成与纸本文献资源元数据的整合,利用平台的元数据收割与清洗能力,为图书馆提供持续更新的自有大数据资源库[6-7]。

该系统建设将依托学校大数据平台建设标准,统一设计数据交互协议标准,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访问以及数据查询完全遵循学校大数据中心标准[8]。系统设计开发也可由网络中心统一完成。其中硬件设备与基础平台可委托网站中心统一建设。

依托嘉兴学院大数据平台,通过智慧校园节点,利用智慧融合技术,实现与嘉兴学院智慧校园各节点、各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获得校内读者相关数据,为智慧图书馆各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源。同时也为大数据中心提供读者行为数据,支持大数据分析平台业务。

2.5.3 建设图书馆馆内智慧安防系统

该系统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无线对讲及电子巡查系统、周界防越报警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在各出入口、各层走廊、电梯厅、楼梯口等处设置全高清网络摄像机(1080P),在电梯轿厢内设置电梯专用彩色高清网络摄像机,并配合人脸识别系统进行科学化管理。实现图书馆馆区内无死角安全监控,并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提高安防水平,获取行为数据,为智慧图书馆相关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9]。

3 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挑战

3.1 技术选择难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关键在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合理选择采用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方案实现智能化服务功能需求的难度较大。

3.2 系统交互难

智慧图书馆体系平台建设包含了图书馆各应用系统、读者数据与行为系统、第三方系统等多个异构系统。其中,嘉兴学院图书馆不同类型的应用系统数量就超过40个。另外,图书馆资源载体类型多,资源发现与获取途径各不相同。数据采集、清洗、发布、收割与数据挖掘难度较大。

3.3 功能需求大

智慧图书馆面向的读者服务需求庞大,流通服务、阅读服务、文献服务、空间服务、自助服务以及联盟服务等服务类型繁多,需求也是五花八门。完善的功能需求设计任务较重[10]。

4 结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严峻挑战,但同时大数据时代也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机遇[11]。高校图书馆受到了信息技术和数据为王的冲击,信息技术与数据的不断融合,同时立足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形成了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资源和更完善的服务,为馆员提供更舒适、更高效的工作环境。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必然的发展方向,也是用来提高高校图书馆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12]。在今后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应该更多地考虑智慧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从而更全面地建设智慧图书馆。

猜你喜欢
嘉兴智慧图书馆
《初心》
浙江嘉兴卷
图书馆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嘉兴:两条底线之间的平衡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