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文化认同逻辑

2020-03-02 17:21冯颜利
理论与改革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初心

冯颜利

习近平明确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进一步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的提出不仅是一个“增量点”,更是其自信的“增亮点”。坚定文化自信,其价值在于,这不仅是凝聚中华儿女坚定统一思想信念的文化根源,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最深厚的、来自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基因的源动力的支撑,更是使人们坚定文化价值认同,使其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只有有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才能从深层次的中华文明基因层面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才能更好地从深厚的文化沃土中培植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和为世界谋大同的文化动力,进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层面来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勇担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文化自信的深层反映与本质体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体系博大精深。基于文化根脉的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初心,追求梦想。所以,究根到底,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文化自信的深层反映与深刻体现。

(一)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文化自信,是人们对自身国家、民族、历史等积淀、荡涤而出的文化精品的高度认同,并由此产生了自身在文化产品及其精神、文化资源及其内涵、文化传统及其进化等方面的自豪感、荣誉感等。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人们在自身文化表达、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价值等方面表现出的高度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所产生的对于社会的文化生产力,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所形成的对于发展的文化推动力等,都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国家力量、民族力量、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因此,如果他自己不劳动,他就是靠别人的劳动生活,而且也是靠别人的劳动获得自己的文化”[2]。众多优秀的华夏儿女在悠久的历史中,通过艰辛的劳动创造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通过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努力,不断地使其得到丰富和发展,愈发博大精深。我们党成立后,更是领导人民走过了众多的艰难险阻,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在近百年的辉煌岁月里创造了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充分地体现了“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3]。我国的文化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演变,特别是我们党在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使我国文化重新焕发活力,站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对世界文化繁荣、世界文化发展进步作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开始彰显出中国特有的自信,这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成熟,也体现了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成熟。

(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初心使命,追求梦想

毛泽东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4]这一直都是支撑我们党一往无前的动力,也是我们党在成立开始就明确的自身的初心使命,也始终是广大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但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伟大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都为之努力不断探索的。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尝试并失败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我国人民就有了伟大的精神支撑,它使人们度过了艰辛的革命时期,并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我国特色的革命文化,成为了中国深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这种文化的激励下,中国人民赢得了胜利,成功实现了民族和国家的复兴,从而成功建立了新中国。革命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更是中华民族抗争精神与“民、家、国、天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立新中国伟大革命进程中时代化的转化成果。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在哪个重要时期,我们党都没有忘却自身的使命,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七十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极地进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并以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涵养着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习近平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5]这明确地表明了党的初心使命,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过去的奋斗和走过的艰难道路与征程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和为世界谋大同,这也是未来我们衡量一切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和判断标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新条件下、新形势的新环境中要与时俱进地从中华文化当中不断地吸取精华,继承我国文化的优良基因,在新时代更好地永葆初心、更好地履行使命。同时,这一过程也将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成果,从而又进一步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

(三)坚定文化自信,砥砺奋进前行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6]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文化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文化自信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为国家和民族的自信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当前,我国把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纳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自信建设的全局之中来加以谋划,同时,也把其建设规划到了我国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的全局当中来加以布局。通过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这必将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其为初心和使命的实现而服务。在新时代的今天,要坚定文化自信,就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时刻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精神,更要继承我们党在伟大革命中传承下的革命精神,坚守中华优秀文化立场,积极研究,深入探索,从新时代的新条件出发,不断砥砺前行,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培育与研究,建设适合中国自身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文化自信在国际舞台上得以充分彰显。

二、文化认同与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内在的文化逻辑

文化认同、文明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必然之义,实现文化的复兴和坚定文化的自信,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内涵,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文化根基。

(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全体人民的文化认同

习近平强调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7]我们党已经走过了将近百年的历程,在这段伟大的征程中,我们经历了诸多挫折,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更吸取了众多教训。这些挫折经验教训时刻都在为我们警醒,要更好地认识过去、面对现在,从而把握好将来。在新时代,要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梦想,就离不开社会主义建设,更需要不断地加强文化强国建设,创造更多的优秀文化成果,以使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更为自信。历史经验表明,加强文化建设就要加强思想建设,尤其要更好地形成思想共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的一致,只有如此,才能把人民团结在一起,凝聚起内在的精神力量。这种内在精神力量会在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其特定的促进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关键的时候会成为决定胜负成败的决定性力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文化建设上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文化成果,这为中国革命的成功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更是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通过拨乱反正统一了思想,巩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上不断取得巨大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不仅离不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承,更是深深地植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此,要实现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文化强国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而文化强国的建设,也只有通过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才能实现,只有在伟大实践中才能凝聚广大人民的力量,使人民更好地认识到文化的力量,从而实现人民对文化的认同,进一步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

(二)文化认同、文明复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内涵

纵观人类历史与世界各个强国的兴衰成败,从它们的主要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认同是一个国家、民族强大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一个国家、民族在其强大的物质文明基础上的文化认同,能够促进一个文明的兴盛与发展。中华文明作为人类历史上一个比较强大、优秀的文明类型和文明代表,相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民族而言,一直处于相对兴盛的地位。由于近代闭关锁国等原因,导致中华民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没落的现象,使得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急剧下降,饱受发达国家的欺凌。我们党经过艰辛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成功,在世界上重新站立起来,使我国这一社会主义国家顺利建立并日益强大。在此基础上,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自信也逐步提高。因此,结合时代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稳步上升。我国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要实现民族的复兴,并将此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这既符合中国历史的实际情况,更符合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际状况。

马克思曾讲,“在政治上利用一切社会领域来为自己的领域服务,光凭革命精力和精神上的自信是不够的”[8]。我们必须要重视文化的力量,注重从思想文化的深层次方面出发,凝聚起激奋人心的精神力量。同时,要挖掘文化更深层次的力量,使其为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服务。这种文化的力量,就是民族精神深处的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能在更深层次上使人们的思想意志更为坚强地统一在一起,从而能够产生促进国家民族发展更强大的“革命”性力量,产生更强大的、更坚定的精神力量,促使我国克服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这种精神力量是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衍生出来的,是人民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这是一种高度集成的文化认同。对于新时代而言,这是我们对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实现文化的复兴,坚定文化的自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时代诉求,更是中国人民的时代追求。因此,文化认同、文明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必然之义。

(三)构建现代中华文化认同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国家富起来的目标,而要真正的强起来,实现强国之梦,就必须加强各方面的建设,特别是注重文化方面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文化认同,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而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使广大人民能够认同我国的优秀文化,只有人们从心底接受和认可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文化,进行文化建设,从而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毛泽东曾讲,“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9]。正是这种力量的激励,也是这种气概和决心的激发,使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推进了改革开放的新事业,更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走入了新时代。当前,我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就是为了使我国能够更好地站在世界舞台上。这就要求我国人民必须对社会主义充满自信,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始终坚持我国的发展道路不动摇。要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充满自信,就要求有广大人民高度认同我国的优秀文化这个基础。当前我们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主要抓手,积极构建人们对现代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只有有了先进文化的引领,有了优秀的民族精神的支撑,人民才能更好地认同我国的发展建设,并为之奋斗。因此,必须要加强文化建设,创造更多的文化成果,使广大人民真正地认同和接受我国的先进文化,只有如此,才能使现代中华文化认同服务于、支撑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夙愿。

三、文化自信与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文化认同的双向生成

一方面,文化自信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践行奠定文化根基;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助推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两者相互生成和促进。

(一)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文明,又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践行奠定根基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0]这体现了文化具有巨大的力量,它能够带来改变物质世界的巨大的文化力量,文化自信更是为人们提供了精神的支撑,这就使得文化力量一旦被更多人民所掌控,也会变成文化生产力,从而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文化通过带给人们力量,把更多人民凝聚到一起,使人们更为认同文化。

毛泽东明确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11]这充分地说明了,文化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分不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这些都给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支持,使其更为自信地焕发出自身的光彩。中华文化的自信与我们的中华文明分不开,我们要用这种文明创造及其文化自信与时俱进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华文明的创新与发展,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追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只是在经济上的伟大复兴,也是追求文化上的复兴,尤其是要追求由经济复兴、文化复兴、生态复兴等带来的人民幸福的复兴,还有与世界经济共进退,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世界经济的繁荣共享,实现与世界各民族的共商共建共享共繁荣。这就是实现中华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文明、长于世界文明,其成果进一步丰富中华文明、共享于世界文明,最终服务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助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马克思明确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2]同样的道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也要与时俱进形成新时代的文化理论思维,构建新时代的文化理论体系,构建新时代的文化话语体系,形成新时代的文化理论研究成果。中国共产党人要以身作则,用新时代的文化理论成果来武装人的思想,增强党的文化自信,真正使党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者。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要善于使用中华文化成果来武装中华民族,增强人们对我国文化的信心,使更多的人认同和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从而把广大人民团结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一个文化强国,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并形成最大范围的文化认同。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等方面,而且体现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党从成立开始,就相当重视文化的建设问题。毛泽东指出,“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13]。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经济发达、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先进的中国,建设中华新文化,这是我们党一直以来进行文化建设的目的。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党就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确立了社会主义新文化。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我们党更是和人民一起进行了文化建设,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文化。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抉择,历史和实践证实这一伟大道路是正确的。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绝不是简单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更不是简单片面地追求物质方面的经济建设的巨大发展和经济利益的急剧增加。我国取得成功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传统文化中拥有众多优秀的基因,这些优秀基因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根基。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特别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并始终都在积极做好相关方面的建设工作,这与我们党深谋远虑的集体智慧紧密相关。这种深谋远虑是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的重要表现,更是以一心为民、小心翼翼、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稳重实践,时刻履行牢记初心使命的直接印证。在新时代的今天,习近平更是为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新的具体意见。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14]只有不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使中华民族不断充满文化自信,并形成最广泛的文化认同。

四、坚定文化自信,助推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文化认同

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实现需要坚实的文化根基和高度的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归根到底源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本质又是道路自信。因此,新时代,我们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而自信地走下去。

(一)文化自信的本质是道路自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的所有上层建筑,包含文化在内,其根源都在于现实的物质基础,离开了现实的物质基础来谈论包括文化在内的上层建筑,都是简单的、片面的。很大程度上,上层建筑的某一方面,其实是对应着现实物质基础的某一方面。文化建设也深刻地对应着现实的文化物质基础。为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和我国当前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相对应,物质基础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保障。

就现实物质基础的实际状况而言,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国走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而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离不开文化的支持,就必须进行文化的建设。我们所进行的文化建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们走的文化道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所强调的文化自信就是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增强文化自信是为了更好地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是基于现实社会主义道路的物质性基础,从而是在上层建筑之上的反映。就其实质而言,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性质决定了我国文化的性质,正是由于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才会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由此,道路自信坚定了我国的文化自信。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道路自信就没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本质其实就是道路自信。我国文化的发展,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因素,使优秀文化基因得以在新时代传承,这也是我们能够始终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这给我国的发展道路奠定了自信的基础,而文化自信就是在道路自信得以充分展示的基础上实现的。

(二)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之源

毛泽东指出:“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15]这是由于,我们中华文化中包含着众多优秀的独特的因素,这些因素成为了我国文化特有的基因,从而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秀文化,这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自己特有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又成为了民族自信之源。

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存留至今,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传承下来的文明,能够在世界众多民族中保持优秀文化,这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地丰富和创新,使其在坚守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又有新的时代特点加以融入,从而孕育着华夏儿女共同的价值观念。为此,我们不但要夯实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要以此来夯实中华民族自信,使文化自信成为民族自信最深厚的根源。但在这个夯实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将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具体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各国应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决定方针、政策,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特点结合起来”[16]。在当前,要进一步坚定我国自己的文化自信,就必须要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社情、党情、民情,因地制宜地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要结合当今世界诡谲多变的世情来因时制宜地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因此,我国要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因素,并把它们充分调动起来,为我国当前文化的发展服务。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17]。尤其是可以吸收世界各国最优秀的、最精华的、最深厚的文化进步因素,以不断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三)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引领和推进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等在大数据、网络等先进技术推动下的世界快速交织、融合、突变等,文化多样化以及由此而来的文化冲突与消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时代表征之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领导者,如何实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结合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结合当前我国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地做好我国的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地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大自信?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当前时代背景,深入思考,深入研究,深入实践,凝结广大中国人民的智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结合党的治国理政,全面地引领和推进党的文化建设,早日建成文化强国。

中华文化能够自信地在世界文明中绽放光彩,就是因为我国不仅有着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时期积淀下来的革命文化,以及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优秀的中华文化,为我国能够实现文化自信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为此,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就必须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有益营养,利用各种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促进当前先进文化的建设。只有如此,才能促进我国文化发展繁荣昌盛,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进步,使更多的人认同中华文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初心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永远的初心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