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方法

2020-03-03 15:24
今天 2020年18期
关键词:汉译新闻标题汉语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 江苏 无锡 214028)

1.引言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英语新闻的翻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新闻可以没有导语和背景,但是不能没有标题。标题对于新闻就像眼睛对于人一样重要,它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正如英语中的一句谚语:“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一则好的新闻标题能给新闻报道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作用。

各种媒体在新闻标题的制作方面狠下功夫,以求标题在传神达意的同时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时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方法就很值得探讨,英语新闻标题汉译得妙,就会吸引潜在读者的目光,而这同时又为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带来了挑战,所以对于标题的翻译不容忽视。对于英语新闻标题,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对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进行深层次的把握,同时需要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理论,力争将英语新闻标题的形神韵及其意义和风格,用汉语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中国读者的面前。

2.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方法

我们在阅读英语新闻时,不仅要看懂新闻的标题,而且还要能恰当地翻译新闻标题。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从而正确的判断新闻标题的寓意。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应注意三个方面:一要准确理解把握特点;二要翻译得当,增强可读性;三要注意读者的接受能力。这就要求新闻翻译工作者要注意日积月累,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典故,时代背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认识,在翻译时,能将原英文标题的妙笔生花,画龙点睛之笔用同样精练的汉语表达出来,让读者感受到异曲同工之效。在对英语新闻标题进行翻译时,应该充分考虑英语和汉语的差异性,并且能兼顾到汉语的表达习惯。

2.1 常见英语新闻标题类型及其翻译方法。

2.1.1 引语及平铺直叙的标题。如果英语新闻标题直接引用人的话或者含义很明白清楚,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完全或基本相同,直接翻译成汉语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时,可以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但直译不能影响准确达意,不能破坏标题的风格。例如:

Putin faces harsh press criticism over terror普京因恐怖事件受媒体严厉批评

Olympics Begin in Style;Swimmer Takes1st Gold奥运盛妆开幕,泳将喜夺首金

UK’s oldest person dies at 115英国第一寿星谢世,享天年百岁又十五

以上两则新闻标题属于直译或基本直译,显得自然流畅。又如:Ugly Duckling N-Ship at Last Gets Happy Home(“丑小鸭”核动力船终于找到安乐窝),这则新闻讲述的是某国一艘核动力船,因许多国家担心核污染而拒绝让其靠岸,所以只得在海上到处漂泊,历经周折之后最终被获准在一港口停泊。原标题中以调侃的语气将这艘核动力船比喻成安徒生笔下的“an ugly duckling”(丑小鸭),这也是广大中国读者早已熟悉的典故,故译文采用了“拿来主义”的直译手法,读者一看也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超声表现为:未探及左冠状动脉在主动脉的开口,左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瓣上,多位于后侧壁,右冠状动脉开口于主动脉,内径增宽,平均为3mm,左室明显增大,室间隔与左室后壁搏动幅度明显减低,心功减低,EF值最低为28%,最高为40%,平均为32%,腱索僵硬,增粗,回声增强,乳头肌回声增强。

2.1.2 引经据典的标题。引用谚语成语、典故等可增强标题趣味性,如借助原有的联想,略加改动,效果事半功倍。借用成语。英语的单词不完全等同于汉语的方块字,首先是因为英语中有大量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而汉语的方块字则全是单音节词,其次是由于英语的一个单词往往要译成汉语的几个多字词,通常是双字词或四字词。这就是说,无论从质或量的角度来看,它们都不完全相等。英汉两种语言的词组也不相等。英语的词组,无论词多词少,或长或短,也不论结构紧凑还是松散,都可以译成汉语的四字或多字成语。汉语的成语极其凝练,言简意赅,表现力强,节奏鲜明,声音和谐,特别适合翻译英文标题。例如,Different Reward for Women's Labor”,可翻译为“妇女同工不同酬”。

2.1.3 单词短语性标题。单词短语型标题简短有力,突出主题,势必先声夺人。汉译后信息量不大的新闻标题也会吸引读者仔细去读新闻报道,所以英文标题的简洁汉译可以得到重现,有时需要增加解释性词语。如:Starvation(China Daily,1981),试译:饥饿成灾——20世纪末全球性难题。汉译标题主题用四字格“饥饿成灾”以再现原文的简洁,在副标题处添加解释性词语,更符合汉语标题特点和中国读者习惯。

2.1.4 运用修辞的标题:尽量再现原文修辞特点。

(1)夸张:夸张通过明显而过分的方法使语言生动,从而达到强调的目的。夸张用于新闻报道,是追求用此新颖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强化情感,增添神秘色彩,也可以达到幽默和嘲弄的目的。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夸张可以直译。如:Graying Armies March to Defend Social Security.“Graying Army”指的是Large groups of aging people,这里就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述捍卫社会安全的老年人的人数之多。

(2)双关:双关语分谐音双关和词义双关,指词或词组同时表达互不关连的双重含义。为便于读者理解,汉译要将双重含义分别译出。Microsoft opens a new window(U.S.News&World Report Feb.26,2001),“window”是双关语,既有本意,又是指微软的新品window XP。试译:微软又开“新窗”,window XP进军市场。

(3)对照:英文标题也经常用到对照修辞格,并列两句形式工整,内容形成鲜明对照。汉译保证形式对等,可参照汉语对偶等修辞格。如:Old dogs,new tricks(U.S.News&World Report,Feb.26,2001),试译:传统企业新理念,互联网上生意忙。

2.2 其他翻译方法。

2.2.1 添加注释性词语。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往往迎合本国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且由于思维习惯与中国人不同,英语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也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外有别”的原则和我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对国人可能不太熟悉的有关信息、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不符合国内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通,该删则删,该增则增。正如刘宓庆先生在《文体与翻译》中说的:“即使是明白、易懂的新闻标题,我们在汉译时也常需加上逻辑主语,或电讯中有关的人的国籍、事件发生的地点等等,总之必须增补介绍性、注释性词语以利中国读者的理解,避免读者产生误会。”

例如:Older,wiser,calmer,人愈老,智愈高,心愈平。这条新闻聚焦于当今老龄化社会,尤其是老人们退休后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睿智和冷静。若按照原文逐字翻译成“更老,更明智,更冷静”,也不失为一个可以接受的译文。但如果根据中国读者阅读习惯,增加“人”、“智”、“心”三个字,意义更加明确,句式也更齐整。

2.2.3 减词法。

减词法的目的有三:一是尽可能减去原标题中的虚词、代词、系动词等以求语言简练;二是省略标题中的次要信息以求突出关键信息;三是符合汉语标题讲究含蓄的特点。

例如:The Battle Of Human Versus Computer At Chess人机象棋大战;

My Husband Is A Man In A Woman's World泡在女人堆里的男人。

2.2.4 套用中外诗词熟句。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一直是国人的骄傲,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熟句至今广为流传。此外,不少外国作家诗人的名言名句经翻译后也倍受人们喜爱。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酌情借用、套用读者耳熟能详的诗词熟语,比较容易唤起读者的亲切感。

例如:Bush’s daughters reach legal age to drink,布什双娇初长成酒巷从此任纵横;

Singaporean star Gives Part of Liver to Save Dying Lover,若为爱情故肝脏也可抛——狮城上演感人生死恋。

第一个标题说的是,布什一对孪生女儿经常因未成年酗酒而被媒体曝光,现在她俩终于到达了法定饮酒年龄,从此可以开怀痛饮了。另一个说的是,一位新加坡明星为救情侣而捐出部分肝脏。两则标题的译文都套用了我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句,比较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3 常见翻译错误辨析。

2.3.1 简单词语易出错。有的译者在工作中忽视简单的句子和常见的多义词,往往因此跌交,自己翻译错错了还不知道,这是常见的现象。

如:the sources said,those taken into custody could provide no breakdown消息人士称:被捕人群成分比例不明。在翻译时,很多人只顾根据当时时政事态作出逻辑推理,而不顾英文词义。这里的多义词breakdown,很多人对其理解片面,只知道它有“故障、损坏”的意义,而不知道它有“分类、细分”的意思。因此会犯错误,将其翻译成:消息人士称被捕人群并未搞破坏,这就与本意大相径庭了。

2.3.2 望文生义。人们常常看到,译文的不少错误是因为译者望文生义而造成的。翻译老前辈刘炳章有一句精辟之言:“英文中的陷阱实在太多,切不可望文生义,掉以轻心。既要勤于动脑,多思多记,又要勤于动手,多查字典。”

400 million dollars worth of new investment in the pipelin,误译为:4亿投资管道工程。这条消息其实与“石油管道”无关,“in the pipeline”是英语成语,意思是“在准备中,在完成中”。所以正确的译法应该为:耗资4亿之项目正在兴建中。

2.3.3 冠词的用法。汉语语法里是没有冠词的,但我们学校英语的冠词并不感到困难。可是在翻译工作中冠词译错的例子并不鲜见。

如:Mitsubishi is investigating a chemicals joint venture,原译是:三菱调查合资化工企业,但从新闻内容看,“a joint venture”这里指的是尚未创建的合资企业,试译:三菱正调查可否创办合资化工企业。

3.结束语

欣赏或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应该兼顾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领悟其妙处;适当照顾译文特点,增强可读性;重视读者的接受能力。欣赏或翻译英语新闻标题,对于不太熟悉英语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的读者来说,有时并不是很容易的。许多妙不可言的精彩之处,一疏忽就可能从眼皮底下滑过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不断熟悉英语国家的历史掌故、文艺作品以及英语的修辞手段等等。总之,新闻翻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对于译者来说,关于新闻英语包括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在目前还很难找到一条具有特定翻译规则的途径,这就要求译者对新闻翻译事业具有孜孜不倦和奉献毕生的工作精神。

猜你喜欢
汉译新闻标题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追剧宅女教汉语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