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0-03-04 03:33江苏省启东市百杏中学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学科

■江苏省启东市百杏中学 沈 娟

立德树人和学科育人作为我国学科教学的重要指导理念,在如今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不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初中生学会思考和塑造思想品质,培养诚实、正直、勇敢坚毅和热爱国家的精神品质。

在我国新课标教学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展示出了新的生命力,德育渗透与数学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思维品质优化被摆到了同样重要的地位,旨在引导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思维方式,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推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增强。德育发展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也是新课程下学生全面进步的客观需求。任课教师应基于数学课堂阵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通过优化课程设计等方法落实初中生的德育。

一、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内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指依据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进行德育引导,联系数学抽象思维突出、辩证思维特点和问题思维优势等内容,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德育渗透方式,逐步提升初中生的认知,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德育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具有精确的定义,主要是指对初中生心理、思想和道德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引导,联系数学学科内容培养具有爱国、民主、道德观念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初中数学学科不仅承担着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重任,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德育是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更是我国立德树人中以“德”为先的体现,重视初中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需要切实有效地把德育渗透融入数学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更新数学教师的德育理念,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给予初中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展德育的和谐氛围。德育和核心素养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两个同样重要的内容,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对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指导方式,弥补了现代教育在个人品格方面的不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增添了“立德树人”的内容,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性格特征引入德育素材,给予学生自然而然的有效引导,提升德育的整体质量,使得初中生感受到数学德育的重要性,提升道德认知,唤起情感体验,推动初中数学德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经过多年的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和经验总结,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道德是数学学科知识教学的前提,德育为先强调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贯穿于初中数学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二,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规范,从而把情感融入认知活动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丰富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第三,重视初中生学习能力提升、学习习惯养成、意志品质锻炼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以上几点必须融合德育内容,践行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以攻克现代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三、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高效措施

(一)挖掘数学教材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一直以来爱国教育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国家教育方针和德育内容的整合。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围绕核心素养和能力培养进行综合性教学设计,旨在培养专业素养高、人格品质突出、具有爱国情怀的学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精心挑选具有爱国因素的德育素材,使得初中生了解科学家在国家科技水平提升过程中付出的巨大努力,从而树立报效国家、热爱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初中数学教材中囊括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和经典的发现,特别是我国数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以国家为重的个人品质,促使他们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成绩,依据这些素材进行有效拓展有利于提升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例如,我国古代的数学发展远远超越了同期的其他国家,教师可以在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合理引入,以数学家的刻苦钻研精神激发初中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微和南北朝的祖冲之,在圆周率的研究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以“割圆术”这一跨越性的发现为根本,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直到计算出更为精确的圆周率,让中国的数学水平领先欧洲国家近1400年。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德育渗透得到了落实和提升。在古代,先人学者的学习环境同当下的课堂学习环境相差甚远,但是他们仍然能发愤图强、刻苦钻研,我们新时代的初中生更应该把握好优越的学习环境,培养自己的探究精神,在爱国主义思想引导下提升自身能力,立志为祖国数学的研究发展不懈努力。

(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树立公平探讨意识

在初中阶段进行德育渗透,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大纲,针对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有效设计和组织德育工作,转变传统呆板、落后的教学模式,构建品格互动的教学情境,在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和公平探讨的过程中,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在数学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教育策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直面困难。实践中,我们可以创新教学形式,例如划分合作小组进行分层引导和教学,发挥学生之间的监督和推动作用,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实现情感价值观的有效渗透,逐步塑造初中生独立、完备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想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就要求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综合性设计,不断拓展德育内容,改变传统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教学“统计”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融入实际生活,进行体验性的学习。德育重在实践,而合作学习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例如可以安排一个主题为“你每天几点起床和睡觉”的调查统计作业,初中生会发挥小组的团队力量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在熟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统计的内涵。在计算结论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良好作息习惯的重要性,继而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提升德育综合水平。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生处于成长的黄金阶段,行为习惯养成和能力塑造迫在眉睫,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德育为核心进行引导,构建问题教学情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和良好有效的探究习惯,大力倡导互动学习和深入探究学习。德育的实效性和教学价值体现在学生的发展进步过程中,尤其是在数学知识增强和技能提升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要逐步提升,真正做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互联系,以锻炼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全面开展德育工作。

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师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德育渗透的实效性,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如教学“解直角三角形”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比如鼓励学生亲手制作角度测量仪器,观察生活中应用到的三角形原理并解释其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从各个行业和不同角度进行德育的实践性探究活动,全面提升我国初中生的德育整体水平,发挥德育的引导作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现实的教学价值。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情感认知,锻炼了其健康积极的心态,另一方面落实了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的精神品质。更新数学教学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有利于提升德育渗透效率。任课教师应提升思想方面的认识,严格根据大纲中的教育目标落实数学课程的德育任务,为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而努力。

猜你喜欢
初中生德育学科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