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探析

2020-03-06 07:52
山东化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机制院校标准

邹 璐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职业教育具有技术实践性、职业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定位是应用型技能人才,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不同。当前高职院校人才评价标准大多参照普通高等院校执行,这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的改革,尤其是针对职业教育人才评价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高职院校教师人才评价机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1高职院校教师人才评价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人才评价标准的执行都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的人才评价标准进行,高校教师和职业院校教师都纳入一个评价体系。尽管有些省份在评价标准增加了小部分针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要求,比如:将技能大赛获奖成绩纳入到业绩成果评价中;在评审过程中,将“职业教育教师每2年必须到企业、生产服务、学校一线进行专业实践2个月,并形成有见解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文化基础课教师同样要求在专业实践后,形成有水平的考察、调研报告、教育管理总结。”这些举措虽然一定程度激发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参与技能大赛的积极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操作层面,对所形成的有见解、有水平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没有具体的认定标准和措施,所以至今针对职业教育教师人才评价的实用效果不显著。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更高,现行的针对高职院校教师人才评价机制已经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4个问题:

1.1 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师职称分类评价机制

现采用的普通高等院校的评价标准不够细化,缺乏针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标准。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的评价标准仍然是重学历,重科研,重论文,而不看重技能和实际生产工作经验,忽略了职业教育的技术性特点。

1.2 缺乏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模式和评估标准

职业教育看重的是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强调的是“学中做”“做中学”。当前的评价标准采用的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科研项目及论文等,还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课堂的组织设计是否符合职业岗位的需求,是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和实践操作。因此,将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和专业实践能力评价纳入职称评价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1.3 缺乏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的认定措施和评价标准

事实上,每2年一次的专业实践报告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高职院校教师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最佳途径,也是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对课堂教学起到引领作用。

由于现行的评价标准,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没有重点要求,导致有些教师到企业和生产一线的专业实践重视不够,往往只是走走过场,没有认真理解职业岗位对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具体要求,导致教学与生产脱节,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要求。

1.4 缺乏对企业高级技能人才的吸引措施和激励机制

当前,职业院校的师资主要是从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中引进。这部分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他们具备了足够的理论知识,但对所学专业在工厂实际岗位的具体运用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动手实践能力严重不足,这也使得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内容繁多而杂乱,不知道如何根据岗位的需求进行内容取舍,对技能培养没有针对性,对岗位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或操作技能没有进行强化训练和学习,上课内容空泛,培养的学生在专业技能上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要求。而现有的政策中,也没有像德国和新加坡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那样,将具有一定工作实践经验年限的人才招聘或引进作为必选项。同时,政策中也缺乏对企业高级技能人才的吸引措施和激励机制,对已经引进来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使职业教育在教师人才评价方面形不成良性的机制。

2 高职教育人才评级机制的建议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建立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增加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专业实践能力评价。这样不仅可降低科研、论文的比重,也体现出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要求和特点。为保障评价过程的公正性,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第三方评价机构由行业优秀工程师和其它学校的专家组成。评价机制如图1所示。

教学质量考察评估标准侧重于是否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所选定的项目是否具有职业岗位实际应用背景,是否符合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是否具有实践性。

专业实践能力由第三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重点考察教师在生产一线的学习成果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反思。在编制和职数上适当向具有较高技能等级的能工巧匠倾斜,吸引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提升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

图1 评价机制

3 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建立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增加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和专业实践能力评价,降低科研、论文的比重,才能体现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要求和特点,为分类推进职业教育人才评价机制的改革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

猜你喜欢
机制院校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