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非师范专业《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改探索

2020-03-06 07:52宋福英
山东化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操数据库模块

宋福英

(1.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电子商务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2.甘肃省高等院校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甘肃 成县 742500)

1 课改背景

1.1 课程分析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并和项目开发密切相关,内容既来源于项目开发的需求,又服务于项目开发的需要。本课程内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实用性。本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教材《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实用教程》(由周克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是高职高专工作过程、立体化创新计算机系列规划教材,由全国多家高校合作编写,并为多所院校所采用。其内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实用性。本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1.2 学情分析

通过对既往旅游管理专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多年来的教学发现,《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知识面广、内容多、不仅包含数据库的七类对象: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和模块,而且还包含VBA编程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知识,加之抽象枯燥、难理解、更新快,这对于非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要完全掌握有一定的难度。经过大一一学年对通识课《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基本掌握了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诸如操作系统、文字编辑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幻灯片编辑软件、网络基础等。但是因为上机时间有限,实际操作技能仍然较弱,上机能力不强。因为是非师范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较师范类学生来说稍有逊色,尤其是文科类的学生,因为只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相近课程都没设置,所以缺乏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1],对于计算机专业术语的理解、高级语言编程应用、网络技术等方面更显薄弱。所以在没有任何过渡和衔接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数据库应用技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以学生有畏难情绪,动力普遍不足,积极性低;更有部分专业学生存在思想误区,认为本门课与个人所学专业不相干,因而学习兴趣较低,尤其对数据库理论知识更不感兴趣,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对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1.3 课改目的

为了解决《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关键难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库技术实用技能,增强和提高学生借助数据库技术高效办公的动手能力,借助电子教室、教学网站、电子邮箱和QQ群交流等多媒体手段,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优化,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2 课改实施

经过团队两年对该课程教学的革新和优化建设,将以上方法付诸实施,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证明,方法可行,易操作,科学合理,有成效。化抽象枯燥、难理解的理论难点为直观易懂能理解的使用技能,学生不再畏难,而是带着问题进课堂,满载而归出教室。

2.1 内容改革

根据教学大纲将全部课程内容按难易梯度分成一级8个模块、二级19个项目,模块间相互独立,自成体系,能独立完成某一方面的教学任务,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将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按归属关系分解到各个不同的一级模块中,分解重点、化解难度[2]。每个模块间也是相互关联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前面的模块是基础,后面的模块拓展和拔高。这样可以成功克服学生的为难情绪,循序渐进地掌握《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2.2 案例改革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实操性很强,可以从学校、院系、甚至班级的实际问题出发,精心准备身边的各种鲜活典型案例,如学校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院的学生社团管理系统、班级的奖助学金管理系统等,以案例为载体,形成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项目群,构建课程的宏观教学设计。

2.3 创新微观教学

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课堂上可以采用“教、学、练、做” “四阶段教学法”[3]。如图1所示。

图1 四阶段教学法

2.4 强化课堂互动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的难易程度、不同教学对象,灵活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设置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社会调查、自学辅导法、综合性大作业设计等方法组织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显著[4]。

2.5 注重实操,强化实践能力

本课程注重实践操作,所以考试考核也与之对应,重实践轻理论,学生每次实训作用完成情况都有量化记录,期末考核以小系统设计的完成情况来评判,是比较公平合理的。理论与实践按4、6比例来划分,所以本门课,始终以教师理论讲解为辅,学生动手实操为主。

适时引入难度适中、符合教学进度的实践案例,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动手实操。理论联系实际,再反馈与课堂教学,真正将课程内容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项目引导,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认真思考,踊跃互动,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事半功倍。

给学生提供详实丰富的操作实例,少讲多练,激发学生主动探讨,主动钻研。 理论讲解为辅,动手实操为主,对学生的实操过程即时辅导,区别对待,对实操结果认真评析,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自建团队,互助学习,对于有难度的内容,可以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共同完成。

3 课改效果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电子演示文稿、大屏幕多媒体联机演示、网络教学、微课等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一些适合案例学校非师范专业虚岁、适合本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探讨了一些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建设过程中始终紧紧围绕当初设定的课程设计理念和宗旨,本着解决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努力为教学打造和建设更科学合理、更高效便捷、友好实用的软硬件教学环境,经过建设周期的检测试用证明,在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成果显著。

(1)教学文件建设齐备,有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课件等(详见本课程网站链接)。

(2)由于本课程大部分内容属于课题组原创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将自己的成功案例以多媒体形式给学生展示,能够将此设计真正应用到教学中去,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课程组成员根据课程内容,按照项目模块制作多个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根据教学内容的修改,不断进行课件的更新,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3)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团队也同步建设了例题、习题解答、CAI课件、实验题、考试题等相关的资料库,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5]。

(4)本课改经过一年的方法探索和一年的实践验证,得知,团队对该门课的教学改革创新方法是科学、可行符合案例学校非师范专业学生学习规律的,相应的在学生实操能力、杜计算

机类课程的争取认知和乐于接受上也有较大改观,学习能力也有较大提高,这些均为后续的相关专业课程的有效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研究展望

课改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更不可急功近利,课改永远在路上。如何紧跟互联网信息大发展的步伐,积极探索利用微课、网课、慕课等新理念、新模式继续优化《数据库应用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团队探索的新目标。

猜你喜欢
实操数据库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石材板材研磨与抛光的准备与实操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特许经营进入实操阶段
央视“说吧”系列报道实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