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久而弥新*
——读周瀚光《先秦数学与诸子哲学》(韩文版)有感

2020-03-06 06:05吴东铭
关键词:诸子韩文哲学

吴东铭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350)

周瀚光先生是享誉学界的科学思想史研究专家,其研究领域涵盖中国传统科学、诸子哲学及佛教、道教等诸多方面.①周瀚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其著作汇编为《周瀚光文集》(四卷五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年出版.事迹参见《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开拓和创新——周瀚光教授访谈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1期.最近,其早年专著《先秦数学与诸子哲学》由韩国草堂大学任振镐()②任振镐,韩国草堂大学校国际交流教育院院长,草堂大学国际学部暨国际文化大学院主任教授.著作和译著有《从神话看中国的文化》《文化文字学》《文字学的源流和发展》《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越南的神话与传说》《1421年世界最初的航海家郑和》等.教授译为韩文,经由韩国知识人()出版社于2016年11月在韩国出版发行.一部学术专著,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洗礼在中韩两国接续刊行、相映生辉,足以体现其中的真知灼见经得起时间流变的考验,历久而弥新.笔者不揣浅陋,赘言学习心得数语,以冀引起学界的关注与批评.

《先秦数学与诸子哲学》全书共有绪论及正文十章.绪论开宗明义,申明本书关注的焦点,“旨在探讨中国古代数学与哲学之间的联系,探讨我国先秦时期数学发展与诸子哲学之间的联系,……并从中揭示出诸子哲学思想和数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史和科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第一章为“先秦数学发展概况及其认识论意义”,作者梳理了中国古代从数学起源开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数学发展的主要轨迹,指出这一时期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提高人们抽象思维能力、启示从已知到未知的认识手段、推动逻辑思维发展和加强辩证思维锻炼这四个方面的认识论意义.第二章为“《管子》的重数思想”,认为《管子》把“计数”列为其七条基本政治哲学大法(“七法”)之一,这是明确地把数学视为其法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子》的“法”具有广义和狭义的两重意义,而狭义的“法”概念以后成了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数学术语.第三章为“《老子》的数理哲学”,指出《老子》在数理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创造了一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演化数理模式;二是讨论了有无、多少、长短、轻重、高下、前后、损益、曲直、正奇、大细、有余不足等十几对既对立又统一的数学范畴.第四章为“《周易》‘倚数’——‘极数’——‘逆数’的数理观”,认为这是一个以‘倚数’(凭借数学方法去认识世界)为其本,以‘极数’(穷极数的变化规律)为其用,以‘逆数’(运用数术去预卜未来)为其目的的数理思想体系.以数出理,以理言数,数理相映,理数交融,是《周易》这部古书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五章为“惠施学派数学背理的哲学基础”,对惠施学派所讨论的“大一”(无穷大)和“小一”(无穷小)这两个概念中蕴含的极限思想萌芽以及“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一命题中体现的无限分割思想,进行了数学的和哲学的分析.作者认为惠施学派对于数学发展和认识规律都有重要贡献,不能一概斥之为诡辩而全盘否定.第六章为“公孙龙的‘二无一’论”,认为公孙龙借助于“二”和“一”这两个简单的数字概念,表达了对于事物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西方柏拉图的观点不谋而合.第七章为“孙膑的对策论萌芽和军事辩证法”,认为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赛马取胜的故事,可以说是历史上对策论思想萌芽的最早运用,同时也是其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第八章为“《墨经》的数学与逻辑”,作者首先厘清了《墨经》中的十大类数学知识,进而指出这些数学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其所创立的形式逻辑思想体系.与此同时,《墨经》还运用一些数学概念来阐述其辩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数学辩证法.第九章为“先秦儒家与古代数学”,作者分析了孔子、孟子和荀子这三位先秦大儒的数学观,并指出他们所提出的一些思想方法,如“举一反三”“以一知万”“苟求其故”“善学尽理”等,对后世数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和促进的作用.第十章为“先秦哲学之‘一’考”,作者以先秦数学的元问题——数字概念“一”为切入点,认为“它虽然发端于纯粹的数字概念,但经两千年前的老子把它引入哲学领域之后,便在哲学思维这块土壤里生根、发芽、蔓延、滋长起来,并在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和社会历史观等各个方面,开出了多彩的思想之花.”

以上便是《先秦数学与诸子哲学》一书的内容概要,其中许多精彩之处难以在短文中一一介绍.笔者读过此书之后,深为中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哲学思想和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所叹服,也深为周瀚光先生独辟蹊径、把古代数学思想和哲学思想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独特视角所折服.陈寅恪先生有言:“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1]周瀚光先生此书,正是用“新材料”研求“新问题”,并以此引领了一个数学史和哲学史交叉研究的“新潮流”.正如当代著名数学史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郭书春研究员在20多年前为该书写的序言中所说:“《先秦数学与诸子哲学》提出了数学史和哲学史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就我从事数学史工作的体会而言,深感此项课题之重要.”[2]郭先生还称周瀚光先生所做的这项前人未曾做过的工作具有“开辟草莱之功”[2],诚哉斯言!

有感于中国古代诸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周瀚光先生独特的研究视角,韩国学者任振镐教授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于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就对此书情有独钟,不仅将其收入囊中,而且利用学余时间把它翻译成为韩文.任振镐教授原来与周瀚光先生并不相识,但他学成归国并在草堂大学任职之后,积极联系周先生取得授权,同时对此书的韩文翻译稿进一步加工整理,又补充了大量的文字说明和插图,终于在2016年11月由知识人出版社成功出版.韩文版《先秦数学与诸子哲学》忠于原著,内容完整,印制考究,装帧大气,出版后深受中韩两国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按照现代学科属性划分,数学属于自然科学,哲学则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而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是两个各自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周瀚光先生的研究,无疑是在两大科学领域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而此书的韩文版在韩国出版,则是在中韩两国学界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笔者愿意借用周瀚光先生在此书韩文版序言中的一段话作为文章的结束语:“愿诸子学说能够成为联系中韩两国人民的思维纽带,愿先秦诸子开启的智慧之光能够在今天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弘扬.”

猜你喜欢
诸子韩文哲学
周文疲弊与诸子起源——论牟宗三的诸子起源说
菱的哲学
韩文提要
小香蕉
先秦诸子谈大小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高层建筑结构的审计要点
一笔一画
先秦诸子的人性论与德教的阐证
冯远古代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