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对自闭症儿童发展及其应用策略

2020-03-22 12:27林雪梅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鞋匠自闭症旋律

林雪梅

(顺昌县特殊教育学校,福建 顺昌35320)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载体,人们对音乐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音乐活动可以被人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通道同时接收。科学家认为,当人处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时,会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功能,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情绪稳定。[1]自闭症学生大多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存在刻板行为、沟通障碍和情绪行为问题。有关研究表明,通过音乐活动能有效地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记忆力、注意力、肢体协调能力,提高其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其积极的社会交往。

一、音乐活动对自闭症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音乐活动可以增强自闭症儿童的节奏感

在音乐活动教学中,自闭症儿童经过训练,基本能够敲打并拍出简单的节奏,所表现出的动作也能够符合音乐的节拍。教师可以利用节奏乐曲训练自闭症儿童按照节奏排队、搬椅子、收拾玩具等,并能够感受音乐中声音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增强音乐节奏感。

(二)音乐活动可以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自闭症儿童喜欢独处,对他人他事不感兴趣,但大多学生对音乐却有着特殊的敏感性。例如,课堂铃声已响,教师准备上课,学生仍然各玩各的。但是音乐一响,尤其是代表上课的固定音乐响起,多数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有的突然抬起头,有的四处看,有的笑着听,也有的甚至不协调地扭动。可见,音乐一定程度是可以集中自闭症儿童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

(三)音乐活动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身体协调性和运动平衡感

自闭症儿童通过各种动作的模仿、基本舞步的学习等,提高大脑神经控制动作的能力,以及发展保持平衡的能力。通过韵律活动,自闭症儿童能合上音乐的节奏,与同伴们合拍地同步动作,从而促进身体协调发展。

(四)音乐活动有助于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表达及社会交往能力

选择适当的音乐,并通过游戏或表演等形式,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简单动作或进行简单交往训练。例如,通过《找朋友》音乐游戏训练他们学习“朋友”的发音,让他们彼此用击掌、拥抱的形式交朋友,还让他们学会了握手和敬礼两个礼貌动作。以后的一段时间,几个学生见到教师就跑来拥抱、击掌,叫着“朋友”,可以说取得明显的效果。

由上述可知,在音乐活动课中,教师应善于运用音乐活动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开展音乐活动促进自闭症儿童发展的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音乐作为活动的素材

自闭症儿童参与音乐活动,目的不单是学习音乐技能,而是运用合适的音乐服务于教学目的,达到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在自闭症儿童音乐活动教学中,节奏感强,易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儿歌或纯音乐是很好的选择。

以《快乐的小鞋匠》教学为例,活动之前选用《蜗牛与黄鹂》这首节奏感强、欢快愉悦的歌曲进场,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活动中来;接着选用能促进师生关系建立的互动音乐《拍手唱歌笑呵呵》进行热身;再选用奥尔夫音乐《鞋匠之舞》这首形象鲜明、富有故事情节的歌曲作为音乐活动的主要素材,容易激起自闭症儿童的表演欲望,使他们在参与歌曲表演和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自闭症儿童能听懂音乐中的语言提示,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并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活动,自始至终保持着良好的情绪。

(二)使用音乐化的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

语言是可以被音乐化的。在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教学中,音乐化的语言会比一般的语言更加丰富自闭症儿童的听觉刺激,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帮助存在语言障碍的儿童在集体音乐活动中认真地聆听和学习,成为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沟通工具。[2]

例如,在课前问候环节,“我们都要有礼貌,见面问个好,XX 小朋友您好!XX 老师好!”,教师用学生喜欢且熟悉的旋律《粉刷匠》5 3 5 3 5 3 1 ∣2 4 3 2 5 —∣为这段话配上音乐旋律,活动中当学生听到教师在对自己问好时,会配合教师并回应问好;在课后整理环节,“乐器宝宝玩累啦,我们送它回家去。”教师用学生喜欢且熟悉的旋律《小星星》1 1 5 5 6 6 5 ∣4 4 3 3 2 2 2 1∣为这段话配上音乐旋律,学生会有序并且轻轻地把自己手中的乐器放回指定地点。在组织过程中教师无须大声地下达指令,只需轻轻唱出这样优美的旋律,学生就能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了。

除了特定的音乐化指令,教师还可以把一些日常环节用旋律表现出来。比如,用《你好》歌曲旋律表示问候,用《再见》歌曲旋律表示结束等。自闭症学生不仅有刻板行为,还缺乏安全感,这种重复性结构化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具有安全感的教学环境下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和发展,还可以帮助让学生们在熟悉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学会问候,学会告别或拥抱,养成日常的礼仪习惯和社会交往技能。

(三)创设故事性的情节作为活动的内容

音乐活动课教师可以根据自闭症学生的特点适当创设故事性情节作为表演的内容,同时可以制作一些体现歌曲故事情节的头饰或者提示卡,有利于表现故事的情节变化。例如,音乐活动课《快递员》一课中教师就制作了“快递员”“老虎”“小狗”等头饰,还有“石头路”“爬上坡”“滑下坡”“送快递”“拥抱”等提示卡片。教学时,先通过头饰与卡片让儿童理解歌曲中的情节,再结合音乐旋律通过手偶或角色表演等形式把歌曲中的情节表现出来。又如,《快乐的小鞋匠》选用《鞋匠之舞》作为音乐活动的主体旋律。教师先通过播放视频“鞋匠修鞋”让自闭症学生从直观上理解修鞋有“缝线”和“钉鞋”两种方式,再结合音乐旋律A、B、C 三段式创设不同的情节。A段式音乐线条舒缓、节奏平稳是鞋匠耐心地用针线缝鞋;B 段音乐活泼轻快、音乐生动是鞋匠在用钉子欢快地钉鞋;C 段音乐情绪饱满、律动感强是修好鞋后兴奋满足地拍手喝彩。这样的故事情节很快将自闭症儿童带人到音乐活动中来,达到主动参与学习,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四)采用多感官通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多感官通道相结合教学法即多感官教学法,是一种广泛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运动、语言、触觉等的刺激,使自闭症儿童从不同角度感知事物、接受信息,从而逐步提高注意力、学习力和类化迁移能力。[3]例如,音乐活动课《快乐的小面条》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夸张的肢体动作模仿“煮面条”刺激学生的视觉,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与形象的音乐提示刺激学生的听觉,教师利用动作干预与学生操作打击乐器刺激学生的动觉。这种多方位刺激共同作用的方法能有效调动自闭症儿童的多个感觉器官,有效增加刺激的强度。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教师采用多感官通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发现自闭症儿童对不同形式的刺激的整合是很好的,不仅能对积极地教师的语言提示做出反应,经过反复练习后,还能对音乐同时做出视觉和动觉的不同反应。

猜你喜欢
鞋匠自闭症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怎样的鞋匠算是一个好鞋匠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四颗补鞋钉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7月,盛夏的旋律
平安夜的擦鞋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