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典范 精神永存

2020-03-23 05:58曲星
党史文汇 2020年1期
关键词:抗日

曲星

续范亭是爱国、救国、报国的典范。他带着坚定的革命追求和执着的理想信念,毕生追求民族和人民的解放,跟随时代潮流奋勇前进,从一个革命的三民主义者,最后成为坚强的共产主义者,人生信仰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不仅是一位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革命将军,也是一位热情洋溢、慷慨悲歌的革命诗人;他不仅用军人的刀剑和枪炮杀伤敌人,也用犀利的笔作为武器向反革命进行攻击。他在戎马生涯中写了270多首诗,以一股磅礴的正气力透纸背,使顽夫警而懦夫立,给人们以无限的勇气和希望。当爱国心切救国无门时,他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戕,并留《绝命诗》,以死来唤醒国人奋起反对内战、一致对外,用宽广的胸怀和铮铮傲骨,表达了自己“愿将身躯易自由”的满腔爱国热情,显示了一名“最有血性的爱国将军”的英雄情怀。当不能驰骋疆场时,他就以笔墨做武器,以口诛笔伐代替冲锋陷阵,为革命呕心沥血,毕其一生“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而奋斗。可歌可泣,浩气长存!

无情未必真豪杰。续范亭也有儿女情长,他也用诗词传递亲情。他写给家人的诗中,都与革命有关,抑或是劝说家人走上革命道路的“劝言书”——“愿随工作队,从此替爷征”。他舍小家、顾国家,“未灭东邻不顾家,英雄儿女两咨嗟”。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复兴,他却要“灭却虚荣气,斩删儿女情”。字字泣血,声声催泪!

“愧我空留一点血,依然国难又秋深。” “何时擒海寇,献捷祭灵台。”《绝命诗》 后,续范亭又多次写诗表达自己追求真理、誓死抗日的决心。西安事变后,他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认识到自己过去以杀身表明抗日是幼稚的,而真正的出路在于动员民众团结抗日。“在延数年……得以时常听聆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教导……目睹解放区广大人民的真正翻身,真正看见了新中国的光明前途”,临终前他明确提出入党申请:“在此弥留之际,我以毕生至诚敬谨请求入党。”表明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以至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毕生愿望。一生奋斗不已终至破茧成蝶。名垂千古,万代赞颂!

续范亭对革命事业的热忱,对反动集团的憎恶,对革命同志的真诚,对革命理论的钻研,对追求真理的坚定,都是值得人们钦佩的。当他看到大批从国民党统治区来延安的青年在热情地、自动地、夜以继日地学习、工作、劳动时,不禁有感而发:“千山万水,挡不住天下归心。”这也印证了他用一生去追求革命事业的初心。他不愧是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终生的坚强战士。他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令人敬佩,催人奋进!

延伸阅读

剖腹明志:“窃恐民气摧残尽,愿将身躯易自由”

续范亭早年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讨袁铲逆,出生入死,曾任国民党中将总参议。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以反对北洋军阀为己任,奔走呼号。1927年,他应冯玉祥邀请,任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参加了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后,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他心急如焚,发出了“八年战乱民心丧,四省沦亡国势蹙。山河破碎家安在?我问将军羞不羞”的斥问。他深知国民党内主张抗日者大有人在,遂寄希望于1935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抗日大计有所推动。为此,他到西安见了刘定安,约好一起到南京,以一个老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向国民党各方人士和国民党中央呼吁抗日,以早日实现抗日救国的夙愿。

续范亭和全国人民一样,最关心的就是国民党“五大”能否真正讨论、制定抗日救国大计。但一到南京,续范亭即刻感到南京国民党政府一派糜烂腐败气象。华北危急,北平强敌压境,而蒋介石在“五大”期间有关外交关系的演讲中,声称外交方针为“对本国求自存,对国际求共存”,低三下四地向日本大使说,抗日运动绝不会发生,本人根本不抗日,衷心希望中日亲善。同时,出席大会的国民党要员却在争权夺利,忙着竞选新一届委员。接下来的日子里,续范亭几次去见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要人,都被以各种借口拒绝。他在南京的一些朋友,有的和他共同嗟叹,有的默默不语,有的竟为国民党当权派辩护,甚至笑他迂腐。如此冰冷的空气,深深地刺痛和打击了续范亭。

眼看着国难日益深重又报国无门,续范亭悲观失望,痛不欲生,“感到偌大中国四万万人民,被这些无耻的东西断送了,真太冤枉”。劝说无用,还有什么办法能对这些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不肖之徒有所触动呢?续范亭和几个朋友相聚商议,有人提议:“他们背叛了国家民族,背叛了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把国家糟蹋得不成样子了。咱们再找几个朋友,一起到总理陵前哭陵去,说不定还有点用处。”续范亭回答:“不行,不行。党的堕落,国家的垂危,哭一场有什么用?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只有热血才能把这些败类冲刷到人类行列之外。”此时,续范亭已经下定了剖腹明志的决心,欲以一死唤起国人抗战救国。他在旅馆里写下了悲壮的《绝命诗》:“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将身躯易自由……”

1935年12月26日,續范亭独步孙中山陵园,祭拜了孙中山的英灵后,从腰间抽出一把寒光闪闪的短剑,毅然刺向自己的腹部。他后来回忆说:“当我在中山陵园自杀的时候,我深信这一刀,是能影响到希特勒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并且连中国汉奸之类也给他点痛,并不一定是杀我自己,并且也并不甚痛。”续范亭剖腹后,被守卫中山陵园的卫兵发现救起。他的好友也及时赶来,并将他送往南京中央医院。现场救护人员在他衣袋里发现了这首《绝命诗》。

续范亭在中山陵挥剑剖腹,抒发抗日之志,是对蒋介石政权的彻底失望和坚决抗议,使国民党政府十分惊恐。国民党政府禁止各报发表此新闻。可是,12月28日,南京《新京日报》 不顾禁令首先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国民党中央社、《中央日报》 不得不发表续范亭忧国自杀经过,全国各大报纸相继以显著位置刊登了续范亭躺卧病床的照片和剖腹前5首《绝命诗》 手迹。《救国日报》 的评论更是直切要害:“自杀,原是弱者所为,但是,在那举手自杀之一刹那间,若没有十分勇气,也是不成。况且生为男子,遭遇国难无路请缨,悲愤不已,欲藉自杀,以警醒国人,其用心之苦,其举动之壮烈,真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

续范亭正是想以身许国激发国人的抗战精神,挽救民族危亡和国家命运。这一次血的控诉虽然未能促进和推动当时国民党政府抗战,却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凛凛正气,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卖身投敌、祸国殃民的行径,鼓舞了人民大众救亡图存的激情。

血泪遗痕:“愿随工作队,从此替爷征”

续范亭在中山陵忧国剖腹时,他的家人还住在兰州,大女儿续磊才7岁。续范亭自杀的消息传到兰州,犹如晴天霹雳。夫人许玉侬立即带着续磊赶赴南京探望。她们到达医院时,续范亭已脱离生命危险。家人相聚后,原本惊恐难过的女儿见到父亲笑眯眯地躺在床上,羞怯地悄悄问爸爸:“好些没有?”续范亭点头安慰,悲喜交集,深感对不起女儿。第二天他为爱女作《自遣》 一诗:痛苦每嫌日月长,病床清净则天堂;侍卿抱得鲜花进,问道先生香不香?未灭东邻不顾家,英雄儿女两咨嗟;小侬千里随娘至,问道爸爸你好些?

“小侬”是续磊的小名。在医院,她亲密地依偎着父亲,感受着父亲那热诚的许国丹心和浓浓的父女深情,也感受到了父亲对她走上救国爱国道路的期盼。

遗憾的是,续范亭剖腹住院治疗后,还是留下了隐患。1941年春,续范亭因积劳成疾,旧病复发,到延安休养。对于续磊来说,父亲在延安疗养的5年时间,成为她边在延安学习、边与父亲相伴的难忘岁月。

1942年,在七七抗战5周年纪念活动结束后,续范亭病情有所好转,朱德总司令邀他同赴南泥湾休养,续磊正好放假,就跟父亲一起去了,并参观了南泥湾建设的农田、工厂。续范亭写诗描述父女生活:“父女相依陶宝峪,年来家况似萧恩;不愁丁府催鱼税,草堂安卧懒闭门。”借此诗与京剧《打渔杀家》 中萧恩父女被官府催逼鱼税、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对比,讴歌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的幸福生活。

抗战胜利后,续磊和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的十几位同学参加了赴东北干部团的鲁艺工作队。即将远征之前,趁着在鲁艺礼堂前集体合影的机会,续磊拍了一张单人照,托付系里的好友洗印后送交父母留念。续范亭看到照片后,仿《木兰诗》,满怀深情作《念续磊》 一诗:阿爷无大儿,续磊无长兄,愿随工作队,从此替爷征。革命事业大,非可期速成,临行拍此照,聊以慰双亲。

续范亭虽在重病之中,却用刚毅的语气对她说:“去吧,奋斗吧!革命工作是艰苦的。”“永远跟党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首续范亭为女儿写的充满无限期望和思念的诗句,给了续磊巨大的鞭策。遗憾的是,这份临别赠言竟成续范亭与续磊永别的遗言。

遗嘱铭志:“如承追认入党,实平生之大愿也”

剖腹明志后幸而遇救的续范亭,虽然未能拯救国难,但他已与蒋介石卖国政府彻底决裂,继而开始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新探求。在杭州疗养期间,他开始专心研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等书籍,阅读了大量共产党宣传抗日救国的材料,从而打开了眼界,对共产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萌生了新的信仰。

西安事变爆发后,他赞同共产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经共产党员南汉宸的引见,续范亭同周恩来进行了一次长谈。周恩来分析了当前的中国政治局势,向他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路线和政策。续范亭被共产党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政治远见折服,坚定了自己拥护共产党的信念。

全面抗战爆发初期,续范亭回到故乡山西。由于他在山西拥有很高的威望,阎锡山也被迫同意他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区保安司令和暂编第一师师长。

1939年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阎锡山准备发动反共内战。当续范亭在阎锡山骑兵司令赵承绶所主持的密谋反共的高级军事会议上听到阎锡山反共的战争部署时,立即中途离席,迅速将其所属部队部署在阎锡山部队与八路军的中间地带,准备拦截阎锡山的进攻,以便八路军迅速集中;同时,他亲赴八路军指挥部,揭发阎锡山策划反共军事部署的阴谋。阎锡山部队开始向八路军进攻后,续范亭毅然率部坚决反击。在八路军最终取得胜利的这次自卫战争中,续范亭功不可没。

1940年,反顽斗争胜利后,晋西北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续范亭被推举为晋西北行署主任、山西新军总指挥、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和贺龙、关向应、林枫等党政军领导人紧密团结,积极组织晋绥军民进行抗日斗争,反击蒋介石、阎锡山反动派的反共阴谋。

1941年春,续范亭积劳成疾,病情严重。中共中央对他极为关怀,劝他回延安休养。在延安期间,续范亭感到身处一个新天地。这里的一切新鲜事物,大大开拓了他的精神世界。他逐渐转变成一个更加坚强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并写下不少战斗檄文。他对医生说:“我躺在床上不能走,不能喊,不能动枪杆子,如果再不动一动笔杆子,难道让我袖手旁观?”毛泽东看了他写的《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 后,写信说:“你的檄文式的文章看到了,即可发表,并广播出去,廉顽立懦,振奋人心。”他时常聆听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教导,积极学习整风文件,研读马列主义著作,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并赋诗表达了革命到底的决心:“老汉当益壮,穷汉当益坚。卷土重来再奋斗,革命未成敢息肩?”他把学习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著作视之为“大文如大餐,丰富复精美。使我饥肠人,欲罢不能已”。他形容自己是“五十年我犹中年” “半园枯柳发新枝”。

经过深思熟虑,续范亭决定“不做佛教徒,便做共产党”。他积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直面剖析自己的不足,“从19岁参加了辛亥革命,自认为是一贯站在革命立场上的,是为大众谋幸福的,总觉得自己有理。现在想起来,实际上是做了30年‘与虎谋皮的事,几乎被虎吃了,这才是最危险的。今天的我,可以说是‘虎口余生。抗战后才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续范亭在不断认识自己、不断追求进步中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

1942年春,日军“扫荡”晋西北。续范亭十分关心前方战事,提笔赋诗,写下了感人至深的长诗《一九四二年春养疴延安交际处茅屋闻晋西北敌人“扫荡”有感》。诗以自述的语言,真挚地回顾了自己的生活、工作。他所向往的是:“我亦能驰马,足迹遍汾河;我亦能杀贼,誓不渡黄河。” “遥望管涔山,使我恨无端;多少英雄去,多少英雄还。”全诗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读来使人荡气回肠。

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续范亭被转移到晋西北临县,9月12日病逝于临县都督村。不治之症虽夺去了他的生命,却没有夺去他追随共产主义的平生大愿。他在弥留之际,致书党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敬爱的毛主席和中共中央:

范亭自辛亥以来,即摸索为民族和人民解放的真理,奋勇前行,在几经波折之后,终于认清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才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彻底解放的道路。七七抗战之后,即欣然接受领导,参加晋西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抗战建设工作,想从此更好为人民服务,以偿平生夙愿。

孰料范亭方奋力以赴之时,竟以身染重病,去延休养。在延数年,蒙党百般爱护,尤觉欣幸者,得以时常听聆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教导。范亭奋斗一生,始于今日目睹解放区广大人民的真正翻身,真正看见了新中国的光明前途,每自不禁感奋,热泪夺眶而出。屡欲请求入党,做一名革命军的马前卒,以终余年,但以久病床褥,迄未提出。

现范亭已病入膏肓,恨不能亲睹卖国贼蒋介石集团之行将受审,美帝国主义之滚蛋,与全中国人民之彻底解放,是为憾耳。范亭数年来愧无贡献,然追求真理之志未尝一日或懈也。

在此弥留之际,我以毕生至诚敬谨请求入党,请中共中央严格审查我的一生历史,是否合格,如承追认入党,实平生之大愿也。

专此谨致

布尔塞维克的敬礼!

续范亭

续范亭尽瘁革命30多年,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中的坚强战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忠实拥护者。在他去世的次日,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发出复电,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电文称:“范亭同志早年参加同盟会,即献身民族民主革命事业,百折不挠。在抗日民族战争期间,领导山西新军为坚持山西抗战与山西民主而奋斗,功在国家。” “范亭同志在弥留之际,遗言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忠诚,令人感奋。本党决定接受范亭同志的请求,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以此引为本党的光荣。”这是对续范亭追求真理的一生的高度評价和崇高敬意。

续范亭逝世后,毛泽东亲自送了挽联:“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猜你喜欢
抗日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红军陕甘改编抗日若干问题再探讨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
白崇禧与抗日游击战
周恩来在山西抗日前线
胶东抗日武装起义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的建立
艰苦奋战的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