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2020-03-24 03:18张俊俊张晓云贺鹭田志强郑建中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咨询指标体系

张俊俊 张晓云 贺鹭 田志强 郑建中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1]。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热点及难点问题是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完善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本研究构建临床专硕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提升本地区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其综合素质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于2019年3月~5月,根据研究目的,从3所学校和3家医院中遴选26位承担临床教学工作、临床医疗实践和行政管理的相关专家作为咨询专家,其中教师10名,临床医生7名,行政管理专家9名。遴选标准:①从事相关工作5年及以上;②硕士及以上学历;③对本研究感兴趣。

1.2 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文献及相关政策,初步总结归纳指标体系框架,设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指标咨询问卷,其中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76个。

1.2.2 德尔菲法(Delphi)

本研究使用修正Delphi法,以结构式问卷代替首轮开放式问卷,使专家意见更为集中[2]。第一轮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研究背景及填表说明。②专家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及工作年限等。③专家咨询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表,专家分别对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及76个三级指标依据其重要程度打分,同时可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教学及管理经验进行修改及补充。④专家判断依据及熟练程度。判断依据包括理论分析、工作经验;每一种判断依据的影响程度分为大、中、小,分别计分0.3、0.2、0.1。参考文献及直观感觉分别计分0.1、0.1、0.1。专家对内容的熟悉程度分为非常熟悉、熟悉、一般、不熟悉和很不熟悉5个等级,分别计分为1.0、0.8、0.6、0.4、0.2。第一轮函询的重点主要为专家根据自己实际工作经验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打分,同时提出删除、修改、增加的意见,问卷的发放形式为邮件,并要求专家在2周内作出回复。第一轮函询结束后,课题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删除:①重要性赋值均数≤3.50;②变异系数≥25%。同时根据第一轮专家修改、增加的意见形成第二轮咨询表。第二轮函询的重点是反馈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并请专家对修改后的指标体系重要程度进行再次判断,同样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指标进行修正、完善。第一轮间隔1个月后进行第二轮专家咨询,通过对第二轮问卷的分析,发现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故结束专家咨询。

1.2.3 层次分析法

本研究使用重要性差值比较法和Satty标度构建判断矩阵,利用均数差值的大小确定各指标重要性Satty标度,d为两个指标的重要性均值的差值,评分标准如下[3]:①0.25<d≤0.50,标度取3;②0.75<d≤1.00,标度取5;③1.25<d≤1.50,标度取7;④d>1.75,标度取9;若差值在两个尺度之间,则标度为2、4、6、8,据此构造出判断矩阵。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录入数据,采用SPSS 22.0及yaahp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26名专家中,男12名,占46.15%,女14名,占53.85%。年龄分布情况:30岁~40岁7名,占26.92%;41岁~50岁5名,占19.23%;50岁以上14名,占53.85%。学历情况:硕士11名,占42.31%,博士15名,占57.69%。职称:副高14名,占53.85%,正高12名,占46.15%。工作年限:5年~10年4名,占15.38%;11年~20年16名,占61.54%;21年~30年4名,占15.38%;30年以上2名,占7.69%。工作领域 :研究生教育管理9名,占34.62%;临床医生7名,占26.92%,老师10名,占38.46%。

2.2 专家积极程度与权威程度

问卷的回收及专家对指标的修改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专家的积极程度。第一轮和第二轮专家咨询共发放问卷26份,回收问卷26份,有效问卷26份,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100%。其中有 16 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提出建议专家的比例为61.54%,说明专家的积极程度较高。本研究26名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Ca为0.76,熟悉程度系数Cs为0.89,权威程度系数Cr为0.83,均>0.7,说明本研究咨询内容的权威程度较高。

2.3 专家意见集中和协调程度

根据专家对指标条目重要评分计算出算术均数、标准差和满分比可以用来表示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则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第一轮函询的算数均数为 4.00~4.77,变异系数为7%~21%,第二轮函询各条目平均得分为4.50~4.96,变异系数为4%~11%,所有条目的均值均≥4.5,变异系数均<15%。第一轮和第二轮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34、0.457,P均<0.05。第一轮专家咨询后,根据指标筛选标准与专家建议,第二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有所上升,专家意见逐渐趋于一致,见表1。

2.4 指标体系修改情况

第一轮专家咨询共包括104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2个及三级指标76个。根据指标筛选标准及专家意见主要进行如下修改:将二级指标“社会评价”修改为“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删除20个三级指标,包括“知识结构”下设的“复试理论成绩”;“身心素质”下设的“体育达标情况”;“导师基本情况”下设的“导师科研经费规模”;“导师指导结果”下设的“毕业论文情况”;删除二级指标“临床实践工作量完成情况”下设的9个三级指标;删除二级指标“预答辩”及“论文盲审”下设的4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中的二级指标“师资队伍”下设的3个指标。修改3个二级指标,包括“导师指导”下设的“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修改为“师生比”;“导师对学生指导的次数及态度”和“导师对学生指导的形式与内容”合并为“导师指导学生情况”。增加三级指标,包括二级指标“导师指导结果”下设的“对学生医德医风方面的影响”;“临床教学形式与内容”下设的“相关医德医生讲座”;“论文答辩”下设的“预答辩严格程度”;“社会评价”增加“用人单位满意度”。第二轮专家咨询8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58个。

根据指标筛选标准及专家意见进行如下修改: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暂无改动,修改7个三级指标,包括“科研成果”统一修改为“发表文章数目及层次”;“取得执业医师证的时间”修改为“取得执业医师证的人数”;将“论文质量”下设的“……要求严格程度及淘汰率”统一改为“……要求严格程度”。部分专家指出“用人单位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生对岗位的胜任力,建议将“用人单位满意度”修改为“岗位胜任力评价”,详见表2。

2.5 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利用yaahp软件计算指标权重,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生源质量、导师指导质量、课程设置质量、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论文成果及社会评价,权重分别为0.0991、0.1746、0.0786、0.4598、0.1295及0.0583。二级指标权重后3位为思想道德、组织管理及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权重分别为0.0194 、0.0130 、0.0130;二级指标权重前3位为临床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 临床实践效果、社会因素,权重分别为0.2434、0.1429、0.1111。

3 讨论

表1 两轮专家咨询肯德尔协调系数分析结果

表2 三级指标专家咨询结果

E3-3优秀硕士论文比例 4.73 0.09 0.0315 F1-1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4.81 0.09 0.0259 F1-2岗位胜任力评价 4.77 0.05 0.0130 F2-1第一志愿报考率 4.77 0.08 0.0065 F2-2新生报到率 4.92 0.09 0.0129

3.1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科学性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医学院校培养人才的实际需求,采用Delphi法,其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及权威系数均较高,说明专家对此研究内容是感兴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咨询的质量。从两轮专家咨询结果看,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及有效率均达到100%,说明专家对本研究的积极程度较高;专家的权威系数为83%,说明专家咨询权威可信。第一轮专家咨询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6、0.22、0.21;第二轮分别为0.31、0.24、0.24,可以看出,通过两轮函询,专家协调性逐渐增加。同时所有指标的均值均有所提升,说明专家的意见逐渐趋于集中,满足指标筛选标准[4]。

3.2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分析

根据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一级指标中,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所占比重最高,达到45.98%,这既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是当代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这充分说明临床实践是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组成部分。临床专硕的培养需要在临床上接受更多规范、更高水平的临床技能培训,要重视临床的技能培训与实际,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指导,培养能解决临床医疗过程中的实际问题[5]。其次,导师指导质量指标权重为17.46%,说明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仅影响学生的科研素养,也对学生的医德医风存在影响。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关导师指导不力、师生关系紧张的例子被曝光,师生关系疏离和变异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从相关研究来看,目前众多研究大多关注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和学术贡献以及毕业后的职业发展状况,将其作为衡量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注重产出结果而非培养过程。但恰当的指导过程和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使研究生顺利地获得学位,而且能增加其就业机会[6]。此外,课程教学质量指标权重为7.86%,课程教学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21世纪医学教育展望报告也指出:今后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就是以课程设置为手段,培养学生必备胜任能力,并把它作为教育目标[7]。因此,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提高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8]。

社会评价指标权重为5.83%,大学毕业生质量的社会评价,对于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是保障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9]。在培养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直接能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指标。

二级指标中临床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临床实践效果、社会因素权重较高,说明比较重视培养过程,同时也关注培养结果,关注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及岗位胜任力情况;三级指标中,组合权重最高的依次为临床带教师资队伍、病例采集、诊断书写质量、导师指导学生情况。

3.3 构建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及局限

本研究从用人单位角度,结合既往研究及相关政策,注重研究生培养的过程及结果构建指标体系,并全面地描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内容,明确了医学院校应从哪些方面提升及把控培养质量,形成一套临床专硕的培养及管理的标准,一方面确保人才的录取,另一方面也注重招生后人才的培养,从而提升培养质量。其次,借助该指标体系,医学院校可以制定一套客观全面的绩效评估体系,有助于科学公正地评价院校管理者、相关人员及培训基地的临床带教老师,同时通过该指标体系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院校培养体系,从而促进学科发展,提升院校竞争力。

本研究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符合当代医学培养人才能力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校及师生的需求。但由于人力和时间限制,本研究针对的是山西省研究生,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且没有对指标体系的实践应用进行验证,因此,指标体系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仍需进一步的信、效度检验和实证研究,以便在实践中进行修正,使其真正运用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价及考核中。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咨询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