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look-locker序列和B1-corrected VFA序列在上腹部组织T1值定量分析中的价值*

2020-03-27 06:01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450008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髓质直肌脾脏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8)

韩 帅 孟 帆 张孝先 夏威利 李 祥 邵楠楠 曲金荣

T1弛豫即纵向弛豫,是在激发氢质子跃迁至高能级状态的射频脉冲关闭后,组织中的宏观纵向磁化矢量逐渐恢复到激发前平衡状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量从自旋系统中转移至周围晶格[1],其定量参数为T1弛豫时间,简称T1值。T1 mapping是一种新的定量分析磁共振技术,能直接测量组织T1值。T1 mapping技术可无创性检测小鼠急性肾损害的严重程度[2],反映肾病急性期炎症组织水含量和慢性期组织纤维化程度。de Miguel MH等[3]通过测量T1值可检测肾脏缺血性损害急性期炎症的存在并评价其严重程度。近有研究[4-7]逐渐将T1 mapping应用于肝纤维化、肝功能的评价,及正常青年人肾脏的定量研究上[8];综上,无论是动物试验还是临床试验都展示了T1 mapping在腹部组织成像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目前T1 mapping的获得可以通过几种技术来实现。常用的扫描序列是翻转恢复序列(inversion recovery method,IR)[9],获得的T1 mapping具有高信噪比,缺点是扫描时间长。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在IR基础上,出现了反转恢复SNAPSHOT-FLASH或Look-locker序列[10],Look-locker序列是在一个翻转脉冲后多次进行图像信号采集,沿着驰豫恢复曲线生成多幅图像,对这些图像的每个像素计算T1值,而获得T1 mapping图像。该序列对静态场的不均匀性(实际上不足5%的T1值偏差)不敏感,并且采集信号的时间明显缩短。另一个更常用的T1 mapping技术是变量翻转角(Variable Flip Angle,VFA)[11],该技术使用至少两个不同的翻转角得到T1 mapping,能够单次屏气完成、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但是由于是小角度激发,所以对运动比较敏感,额外的B1 mapping能够有助于校正T1值,也就是B1-corrected VFA序列。随着T1 mapping技术在临床上各部位成像的逐渐开展,这两个常用的T1 mapping扫描序列在腹部组织中的成像效果上是否有差异、值得探讨。故本研究通过对比Look-locker序列和屏气的B1-corrected VFA序列扫描获取的脾脏、胰腺、肾脏皮质及髓质、腹直肌及竖脊肌等腹部组织的平扫T1值,研究其定量特征及变异度,从而评价两个序列量化腹部组织T1值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前瞻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患者,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近期无肾病史及可能影响肾脏、脾脏及胰腺功能的疾病(如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2)近期无服用肾、脾及胰腺毒性药物史;(3)无肾脏、脾脏及胰腺手术史。排除标准:(1)有磁共振检查禁忌征者;(2)MRI检查过程中发现肾脏、脾脏及胰腺发育变异和病变(如肿瘤、肾积水等);(3)图像质量不佳,影响测量;(4)不能耐受屏气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3.0 T MR扫描仪 (MAGNETOM Skyra;Siemens Healthcare,Erlangen,Germany),18-通道腹部相控阵线圈,内置32-通道脊柱矩阵线圈,取头先进的仰卧位。检查前禁饮食6h。检查序列包括:Look-locker序列、屏气B1-corrected VFA序列、T1WI正反相位序列,T2WI抑脂序列及DWI序列以及增强扫描。Looklocker序列采用2D快速激发序列,扫描参数:反转角=8°,TR/TE=3.00/1.32,矩阵=128×112,层数24层,视野380mm×309mm,层厚=3.5mm。B1-corrected VFA序列采用3D VIBE序列,扫描参数:2个反转角度3°及15°,TR/TE1/TE2=5.86/2.46/3.69,矩阵=288×216,层数72层,视野380 mm×380mm,层厚=2.5mm。在VFA序列采集之前一个B1序列进行匹配,在VFA序列采集之后一个B1序列进行自动矫正。

表1 Look-locker序列和B1-corrected VFA序列在上腹部组织所得T1值(Milliseconds)及变异系数(CV)

表2 Look-locker序列及B1-corrected VFA序列在双肾皮髓质之间所得T1值(Milliseconds)及变异度(CV)

表3 同侧肾皮、髓质之间采用Look-locker序列、B1-corrected VFA序列所得T1值(Milliseconds)

表4 双侧肾皮、髓质采用Look-locker序列、B1-corrected VFA序列所得T1值(Milliseconds)

表5 采用不同成像方法在腹部组织测得T1值的参数差值

图1-4 为同一患者。图1 为采用Look-locker序列所得T1 mapping图像;图2 为采用B1-corrected VFA序列所得T1mapping图像;图3-4为同一患者的MRI增强图像及T2WI轴位压脂图像;图5为医师1及医师2采用Look-locker序列在腹部组织所测灌注分数(f值)Bland-Altman散点。图6为采用B1-corrected VFA序列在腹部组织所测灌注分数(f值)Bland-Altman散点图。图5较图6中所测量f值分布更集中,提示采用Look-locker序列在肝左、右叶的重复测量中一致性区间变异度均更小,准确性更好。

1.3 图像分析 66例患者采用Look-locker序列和屏气B1-corrected VFA序列自动生成伪彩图,由2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医师1及医师2)独立肓法在腹部各组织(脾脏、胰腺、双侧肾脏皮质及髓质、腹直肌及竖脊肌)相对应位置测量T1值,测量三次,并取其平均值,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面积约为2.14-3.98cm2大小,测量时避开各组织内病灶、大血管区、伪影及周围组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通过ICC检验评价两名阅片者间的一致性,相关系数(ICC)<0.50为信度差;0.50-0.75为信度一般;>0.75为信度好。Look-locker序列、B1-corrected VFA序列在肾皮、髓质所得T1值之间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Look-locker序列、B1-corrected VFA序列在双侧肾皮质、髓质所得T1值之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ok-locker序列在脾脏、胰腺、双肾皮髓质、腹直肌及竖脊肌所得T1值及B1-corrected VFA序列所得T1值之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算Look-locker序列和B1-corrected VFA序列在脾脏、胰腺、双肾皮质、双肾髓质、腹直肌及竖脊肌所得T1值的均数及标准差,然后得出相应的变异系数CV(标准差除以平均值),利用变异系数评价各参数的应用稳定性。采用Bland-Altman法对医师1与医师2之间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

2 结 果

2.1 66例患者 男性44例,女性22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5±33.9岁。2名阅片者之间采用Look-locker序列在腹部组织所得T1值的相关系数(0.973)高于B1-corrected VFA序列在腹部组织所得T1值的相关系数(0.924),信度好,P值均<0.001。计算Look-locker序列及B1-corrected VFA序列在脾脏、胰腺、腹直肌及竖脊肌所得T1值之间的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计算其变异系数,结果见表1。

2.2 Look-locker序列及B1-corrected VFA序列 在双肾皮、髓质之间所得T1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计算其相应变异系数,结果见表2。双肾皮、髓质之间采用Look-locker序列、B1-corrected VFA序列所得T1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Look-locker序列、B1-corrected VFA序列在肾皮髓质所得T1值与对侧肾皮髓质所得T1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

2.3 医师1和医师2采用Looklocker序列 所得f差值95%一致性范围更小(见表5)。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Look-locker序列测定的f值分布相对更集中(图1-6),提示Look-locker序列在不同医师的重复测量中一致性区间变异度更小,准确性更好。

3 讨 论

T1值与多种生物因素有关,如大分子浓度、水结合状态和组织含水量,这些因素在不同的疾病状态下会发生不同的改变,这也是T1mapping用于疾病诊断和评价的基础[1]。本研究将两种T1 mapping技术(Look-locker序列和B1-corrected VFA序列)应用到腹部组织(脾脏、胰腺、双肾皮髓质、腹直肌及竖脊肌)中,将其所得T1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之间,两种序列在腹部各组织中均存在差异(P>0.05),这就说明这两个成像序列的选择会对腹部组织的T1值产生影响。并且在各组织中Look-locker序列所得T1值均要低于B1-corrected VFA序列,这可能与脂肪信号有关,因为B1-corrected VFA序列中应用了脂肪饱和分离技术,而Look-locker序列没有应用这项技术,脂肪信号的T1值较低,在不进行脂肪抑制的情况下,有可能会降低有效的T1值。

双侧肾皮、髓质之间采用Look-locker序列和B1-corrected VFA序列所得T1值进行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这与胡富碧等学者[8]研究结果一致,这就提示两种T1mapping成像方法在双侧肾对应的皮质、髓质所得T1值均比较稳定,因此,当一侧肾脏发生病变,对侧肾脏的相应部位,理论上可以作为参照。同一侧肾脏的皮质及髓质之间采用Looklocker序列和B1-corrected VFA序列所得T1值进行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髓质的T1值明显高于皮质,可能是因为肾脏皮髓质的组织学基础不同,且肾脏髓质的含水量多于皮质。

动物模型研究表明[12],T1值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良好的稳定性保证了影像学指标的稳定获取,而变异度则是影响该影像学指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试图从变异度角度初步探讨Look-locker序列及B1-corrected VFA序列应用稳定性。结果显示,Look-locker序列在腹部组织(脾脏、胰腺、双肾皮质及髓质、腹直肌及竖脊肌)所得T1值的变异系数均低于B1-corrected VFA序列所得T1值的变异系数,低变异度意味着正常与异常间重叠减少、稳定性增加,从而增加了鉴别异常的能力。Lemke[13]等学者认为,较高的信噪比是保证准确测量的关键,根据这点,分析本研究结果的原因,有可能是B1-corrected VFA序列对B1场(静态场强)不均匀性很敏感,信噪比较低,这可能会导致计算出的T1值产生偏差,从而使其变异度增加。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自由呼吸Look-locker序列、B1-corrected VFA序列均可用于正常腹部组织的定量评估,但两者所得T1值存在差异。自由呼吸Looklocker序列所得T1值变异度小,稳定性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髓质直肌脾脏
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CASR/VDR/PTH1R 信号通路在含钙肾结石发生机制中的初步研究
两种术式对小儿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影响
增强CT评估肾积水患者肾功能受损
肾组织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探讨
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疗效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摘除脾脏后,请注意这些变化
磁共振IVIM技术对T2DM肾病患者肾功能的评价价值*
如何预防胃癌手术中的医源性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