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中职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20-03-28 15:51付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9期
关键词:学习者环节中心

付璐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传递的主战场,是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当前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根据近几年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趋势,结合一线教育教学经验,浅谈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在教育实践中优化教学理论。

[关    键   词]  中职;以学习者为中心;信息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9-002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由“互联网+”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变革正冲击着教育行业,职业教育显然不能例外。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中等职业教育的水平关乎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中职学生作为中职教育的主体,需要以“硬核”能力迎接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内涵揭示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是基于人本主义和构建主义理论的教学理念,最早是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以当事人为中心原则”衍生而来。“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将教学的主体设置为学习者,打破传统教育中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知识传授模式。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活教育”方法论,强调“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突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而近年来,职业教育专家马成荣研究员进一步提出的“做学教合一”模式是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最根本、最直观的阐述。“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机而“教”,这强调了整个教学活动中要重新分配课堂控制权,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目的是提升学习者的核心素养,实现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带领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开展一系列活动进行团队或自主探究。这对教师、对学生、对资源、对环境都有一系列的要求。

(一)高度仿真的教学环境

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由于前置学习基础薄弱,所以在理论层次上有所欠缺,而中职专业课是基于市场经济情况进行专业建设而产生的系列专业相关知识的课程,或理论或技能,视专业不同,教学侧重点也有所区分。但无论教学计划如何调整,教学重心如何转移,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良好的岗位适应力和职业能力都需要学生充分认识岗位工作,所以,高度仿真的工作环境是进行专业课教学的硬件条件。

就目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或者“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等,都是以高度仿真的教学环境让学习者提前熟悉岗位、了解岗位,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深度整合的教学资源

在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尽可能地进行自主探究,需要教师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如今信息化高度渗透于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学资源庞杂,学生难以寻找出适合自身学习的内容,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对大量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给学生“量身定制”合适的教学资源。

(三)教师合理设计教学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设置以及课堂節奏是由教师引导的,所以要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尤为重要。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设置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应更具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应贯穿“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设置学生可达到的、易成功的任务,让学生既能探索知识,又能体验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实施教学前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某些知识或者任务进行探究,这也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但整体学习能力低于普高学生,所以需要教师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认清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其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案例分析:以机械基础课程中“轴的结构”为例

机械基础课程是中职机电专业和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其知识相对而言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进行自主学习,多数教师都是使用传统的以认知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

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轴的结构”进行设计,有以下内容。

(一)项目说明

在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中,项目化教学是常见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手段,该章节内容以当前社会发展中机械运动的情景引出“轴”在机械部件中的地位,从而创设任务:轴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以及轴上零件的固定方式有哪些,它们又有怎样的区别?学生课前阅读项目说明,带着学习任务进入课堂,有利于明确学习目标,实现“精准学习”。

(二)温故知新

课程开始后的第一个环节是对前置知识进行复习,由于机械基础课程的连贯性,“轴的结构”是建立在前置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温故知新”环节必不可少。本节内容主要是以微视频的方式对前置知识进行复习,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微课学习后学生进入知识检测环节,此处设置成游戏中的关卡模式,只有答对题目才可进入接下来的学习,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三)课堂探索新知

本环节主要由四个子环节构成,分别是探究1:轴的结构及设计要求;探究2: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探究3:轴上零件的周向固定以及“知识梳理与提炼”。

探究1—探究3,主要采用网络微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可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每个环节之间采用关卡题目进行检测,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可对微视频进行回放,直到掌握知识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探究4:知识梳理与提炼环节是教师在前面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与提升,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整个学习活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四)课后拓展延伸

课后拓展延伸环节包含“延伸阅读”“交流体会”和“知识链接”三个方面,主要是以学生的相关知识拓展为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延伸阅读是学生在进行本节主要知识学习后对知识进行运用,在“轴的结构”中设置“圆螺母用止动垫圈安装”说明书,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拓展知识,同时拓展内容也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岗位能力挂钩。

交流体会是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轴上零件的拆卸”,结合本节所讲授的“轴的结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交流,这个环节着重体现教学过程中融入的生命教育思想。

知识链接是教师在教学尾声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拓展渠道,锻炼学生独立寻找问题解决方案、寻找与筛选学习资源的能力,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体现。

结合“轴的结构”教学设计,旨在突出學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寻找与筛选学习资源,积极开展团队合作,这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是一个向积极方向转变的信号。作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深度备课,积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坚持“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总之,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用信息化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促进其自主学习是需要我们更深入研究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寻找信息技术支撑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于友林.数据支持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机电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2020(4).

[2]孔晶,郭玉翠,郭光武.技术支持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6(4).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学习者环节中心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