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转型

2020-03-28 02:33白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9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校企课程体系

白玉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新的业态。与此同时,中职计算机教育面临着转型的考验。站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背景下,通过文献法、归纳法分析中职计算机教育现状,针对其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从总体规划方案、课程资源、课程结构、教学模式、课后评价等多各方面论述,并提出构建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关    键   词]  “互联网+教育”;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9-0050-02

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育面临转型的考验。从当前情况来看,中职计算机教育在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应用、课程设置、素质考核、校企合作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难以满足国家、社会、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必须要抓住“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契机,深刻把握当前计算机教育中的问题,基于此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建设,构建满足国家、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推动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育现状

(一)教学内容书本化

书本是中职教师开展计算机教育的主要工具,随着计算机行业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中职计算机书本内容也需要进行改变,以保持与前者的同步性。但实际并非如此,中职计算机书本为国家统编教材,其改版需要较长的时间,其更新需要教师有适应的过程。因此,中职计算机书本内容往往与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存在偏差。而很多教师则不重视对书本内容的拓展,仅凭借书本来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书本化。由于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教师缺少教学积极性,学生也难以投入学习中。所以,中职计算机教育转型应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调整。

(二)教学方式仍落后

中职计算机教学需要师生的有效互动,需要学生对计算机的相关操作进行深入探索。所以,交互式、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然而,目前中职计算机理论教学中,师生缺乏有效互动,而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上机操作仅是对教材、教师的模仿,缺少自主探究的过程。有学者针对某中职计算机专业进行调查后发现,关于不满意学校专业课程的原因,位居第一的是“課堂沉闷,缺乏互动”,其次是“讲解枯燥,难以产生兴趣”。因此,中职计算机教育转型应当注意教学方式的改变。

(三)课程设置不创新

不同岗位对计算机人才的素质要求迥然相异,不仅要求人才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还要求人才明确把握多种高级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了解如何有效进行计算机系统、设备的运维,这就给中职计算机课程提出了多元化、创新性的要求。但是,现阶段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创新,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仍然是几年前的。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发展,也给学生后续就业产生了阻碍。所以,中职计算机教育转型应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

(四)考核过程形式化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考核仍然是以考试为主的,最终考核结果根据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情况来定。平时成绩主要包含学生的上课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期中、期末考试则包含理论与上机操作两种。不少教师仅凭借学生作业、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过程也呈现出形式化的特点。只要学生成绩达到60分,就算考核通过,这对学生的发展并未产生多大的积极作用。因此,中职计算机教育转型应对考核评价进行创新。

(五)校企合作层次低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从当前中职计算机教育校企合作情况来看,其合作层次较低。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企业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责任,在中职计算机课程建设中参与不足,仅向中职学校提供资金、场地方面的资源;(2)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知不足,缺乏合作积极性,导致学校“一头热”的情况。所以,中职计算机教育转型有必要加强校企双元育人。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建设

(一)制订总体规划方案

为了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推动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中职学校应当制定总体的建设规划方案。在此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方向设计相应的培养目标。例如,办公自动化方向,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应用、了解系统设备运维的应用型人才。按照培养目标,立足于岗位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并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同时,调节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性的内容,并加大专业课的比例。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更加重视其应用性。另外,应用项目驱动法,通过计算机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整个专业课程教学中。

(二)丰富课程教育资源

为有效处理教学内容与计算机行业及其技术的发展不对等的问题,中职学校应注重对课程教育资源的丰富。在思想道德与文化方面,引入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端正学生的学习观念,树立其职业道德,同时引入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专业技能方面,根据方向的不同引入JAVA、HTML、3Dmax、Photo shop、Dream weaver、AE、H5等技术内容,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理论知识方面,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如大数据、AI、云计算、模糊算法等,加深学生对当前计算机发展的认识。在就业方面,引入职业指导、人际交往、工作技能等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率。

(三)优化课程教学结构

为了满足国家、社会及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应当对课程教学结构的优化予以高度关注,合理安排课程并分配学时。以平面设计方向为例,在公共基础课方面,增设德育课程、语文课程,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与文化素养;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增设绘画、摄影等美术课程,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同时,增加岗位课程,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Photoshop、AE、In Design、Corel Draw等,并增加职业指導、通用工作技能等企业课程。

(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改善枯燥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中职学校应当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创新。例如,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基本都有电脑,没有的可以在机房管理员同意的情况下使用机房电脑,所以条件上是支持翻转课堂的。在此过程中,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微视频,或者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获取与当前教学相适应的优质软件教学资源,将其结合学习任务单推送给学生,由他们进行课前操作预习。再在课堂上按照课前预习反馈信息来实施针对性教学,并给予学生课堂上机练习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

(五)落实教学考核评价

为了对学生计算机水平有充足的把握,中职学校应当注重落实教学考核评价。在此过程中,首先建立评价小组,将原有的评价主体拓展为学校、教师、学生以及企业,由企业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对其进行评价,由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对自己能力提升的影响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由学校、企业根据当前计算机课程实施情况对课程体系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从而获得全面性的评价信息。其次,制订合理的评价指标,将学生职业道德、学习态度、技术性活动参与情况等均纳入评价范围内。再次,落实全过程评价,从学生开始学习到完成学习的全过程,收集其学习信息,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不单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最后,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课程结构,并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加强校企双元育人

校企双元育人下,学校邀请企业参与到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根据企业对于理论、专业技能以及其他能力培训方面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建设,由企业人员担任通用工作技能、职业培训课程的讲师。企业与学校联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开展多元化的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提升能力的机会,同时面向学校发布计算机项目,由学校教师带领计算机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完成,以调动其他学生投入学习。

(二)大力开展技能竞赛

通过多元化的技能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以满足国家、社会以及企业对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需要。例如,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不同方向,开展动漫、计算机速录、计算机硬件检测、网络空间安全、企业网搭建与应用、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CAD工业设计、电子商务技术等多个主题的技能竞赛。学生提前根据班级群消息获得比赛通知信息,做好参与准备。

(三)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重要场所,其设备设施的完善性直接影响培训效果。中职学校资金实力、场地有限,难以满足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此时校企合作就发挥了作用。一方面,企业可以将自己更新换代之后的设备提供给学校,降低学校在设备采购方面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生产车间等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计算机操作演示。

中职计算机教育是技能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中职学校而言,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当站在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来制定总体的建设规划,从教育资源、课程教学结构、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另外,在人才培养上,进一步加强校企双元育人,并大力开展技能竞赛,同时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利苹.校企合作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2]胡安管,王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新校园旬刊,2018(5).

[3]庄志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学园,2018(10).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校企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