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3-28 02:33周海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9期
关键词:校企设置院校

周海燕

[摘           要]  在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注重质量的当下,各个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人才紧缺的状况,除了需要促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之外,还应发挥中职院校在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方面的作用,利用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优化改进来促进中职院校人才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人才。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就如何在中职院校教育中应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9-0076-02

当前,政府、社会等对中职教育给予了很高的关注,相关的政策和财政对中职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扶持,但是,尽管有了如此大的扶持力度,中职院校教育活动的开展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人才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使得当前的中职教育急需促进教学质量提升,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来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等的不断改进,从而推动教学质量提升。文章针对当前中职院校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就相关的解决策略进行了论证。

一、中职学校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存在缺陷

课程教学是培育学生具有专业技能的最直接途径,也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内容,教学课程内容和项目的设置对于实际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就当前的中职学校教学实际状况来说,课程设置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缺乏创新性

不少中职学校在教学课程设置时往往会选择参考专科院校,这使得中职学校的教学活动开展与专科学校几乎没有差别,这种与本学校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从而也就无法真正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

2.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偏多

就当前和未来的市场发展人才需求来说,具有多项能力的综合人才是最具有竞争力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中职学校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而在课程体系中尽可能加入更多公共基础课程。但是,过多的公共基础课不仅无法实现学生的实际能力增长,反而会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恶感,效果适得其反。

3.课程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为节约成本,教材几年甚至是十几年才重新开发或修订,其内容早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有的内容甚至让当代的学生无法理解。作者是从事英语教学的,比如省编教材中职英语第一册第六单元拓展阅读部分,话题是2014年的青奥会,教材是2012年的,青奥会材料内容所用的时态是将来时,显然已经落后;再比如第四册涉及发明,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提到的发明创造产品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已经不足为奇,又怎么与本单元的标题“Isnt it wonderful!”匹配呢?而专业课程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或是课程设置的落后,或是教材内容与经济社会的脱节。比如,汽修专业的学生发动机维修占很大的比重,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纯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也应该及时更新跟进。

(二)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机制

中职院校想要和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的话就必然要增强互相之间的交流互动,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双方对对方的相关需求有着更为明确的掌握,从而促进互相之间的沟通协调,这是实现双方有效合作乃至促进人才合作培养质量的必要过程,也是不断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从而不断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但是就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活动的开展状况来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不足的。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无法及时对培训模式中的问题及时发现、无法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发现、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意见容易产生分歧等。这种沟通机制的缺乏很容易导致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严重问题,从而导致人才培养出现重大问题,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结合实际需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教學是培育学生专业技能的最直接途径,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内容,教学课程内容和项目的设置对于实际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所以说,中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的时候应当重视对课程设置质量进行优化和改进,通过对课程设置的不断优化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更好养成。

在对教学课程进行设置的时候要重视设置内容和结果的有效性,要保证课程教学内容适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参加工作之后能够保持良好的竞争力,这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校设置的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和企业的经营项目设置尽量接近,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从课程项目的设置来说,中职院校重点培养的是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所以说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占比,适当提升实践教学时间,利用更多的实践来加强学生实际技能的养成;对于那些不太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专业,学校应当积极加以改进,这样可以促进教学课程体系的精简,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再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进行举例,受到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影响,学校可以在他们的课程中加入一些互联网营销之类的教学科目,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中职学校重视与合作企业构建有效沟通机制

中职院校想要和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的话就必然要增强互相之间的交流互动,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双方对对方的需求有着更为明确的掌握,从而来促进互相之间的沟通协调,这是实现双方有效合作乃至促进人才合作培养质量的必要过程。为了更好地实现中职院校和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双方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制度来提供信息互动保证,对此,企业和学校双方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下面是建立起有效沟通机制需要注意的几点内容。

首先,学校和企业领导层应对建立沟通机制加以重视,双方都应建立由各自的领导组成的合作沟通工作组,这样一旦合作培养过程中出现了意外问题和情况可以及时加以协商解决,这样可以很好地为合作的持续进行提供有效保障;其次,为了帮助学生提前对企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加以适应,需要学校和企业在文化方面实现有效对接,这样可以让学生很快适应自己的工作,从而帮助他们快速融入自己的工作中,促进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最后,我们需要多给开展工作实践的机会,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能力锻炼,另一方面可以对合作教学的成果进行检验,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一旦发现了问题也可以及时进行意见反馈,这对促进合作教学模式质量提升是有很重要作用的。

(三)建立长效机制

想要更好地保证校企合作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我们的学校和企业应当保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这样才可以保证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要促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利用制度的有效约束来对各方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保证校企合作活动开展的规范和有序,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保证合作教学模式的长期稳定。

一个有效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与相关的法律、合同、机制等参与,对此,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多方主体参与到其中:政府主要是负责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制定,从而来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活动的长期开展提供有效法律法规的保证;学校和企业则是应当加强互相的合作,对合作教学中的实训计划的设置、课程的定制和考核方式等需要双方共同参与制定,通过双方的需求和标准来进行协调,尽量保持双方一致,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双方教学和生产衔接,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生产需求來培养对应人才。

(四)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师是中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对于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重视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利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能力增长。对于中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同时具备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是很有必要的,这种“双师型”教师可以更全面、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为了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进步,学校可以让教师进入合作企业开展实际的技能培训,并且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制度,利用长期的培训活动开展来保证教师教学技能保持在高水平。

(五)建立一个紧密型合作的合作基地

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过程中应重视实践教学质量,学生只有具有了更强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才可以称为社会中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化人才。为了更好地在校企合作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和企业双方应合作建立培训基地,这是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关于培训基地的建立可以有多种选择,既可以利用企业的生产车间来直接作为培训场所,也可以在学校建立新的培训基地。

三、结语

中职院校是我国当前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职院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不断扩大的当下,需要中职院校肩负起自身的责任,通过对自身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进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所需人才。对于中职院校这样的职业技术人员培养院校来说,在培育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时候需要严格对市场发展状况进行追踪,对各个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行有效把握,并对此有针对地开展人才培训活动,只有这样才可以为社会培育适应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由此看来,中职院校和企业加强合作来促进人才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和企业的合作中学校可以对相关的人才类型和相关技能要素进行有效把握,同时还可以借助企业的现有设备来对学生开展培训,这样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专业技能提升。

参考文献:

[1]樊兆月.浅析中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J].经济师,2018(7):221.

[2]赵明星.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校中厂”模式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平凉信息工程学校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1):27-28.

[3]徐志方.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法和途径:“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创新“工学交替”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2(7).

[4]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致力打造中国IGA的人才摇篮: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C].湖北省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专委会年会,2012.

[5]倪伟国.构建工学结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南通中专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教育,2013(48):34-36.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校企设置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