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在急诊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压力知觉间的中介效应

2020-04-02 09:06吾超郎红娟张蓝方张琳苑
护理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急诊科条目效能

吾超,郎红娟,张蓝方,张琳苑

(空军军医大学 护理系,陕西 西安710032)

压力知觉是个体在面临环境中负性刺激的心理反应和主观感受。疲劳是指机体在短时间内休息后得不到缓解的紧张状态,包括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熊秀云[1]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的疲劳状况显著高于非急诊科护士,对护理的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都会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疲劳与压力知觉呈正相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2]。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任务或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信心与判断[3]。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自我效能感关系到护理服务品质、工作质量、护患关系[4]。本研究通过对西安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压力知觉和疲劳三者间的内在关系,假设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负向预测疲劳状况,而疲劳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压力知觉间起中介效应。旨在为减轻急诊科护士压力知觉与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西安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46名急诊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于2019年3—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实施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在编护士;愿意参加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请假不在岗者;近期遭遇重大生活事件者。共调查急诊科护士346名,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一般资料

1.2 调查工具

1.2.1 疲劳量表 (Fatigue Scale-14,FS-14) 由Trudie Chalder等研制,用来测定疲劳症状的严重性。由14个条目组成,一类反映躯体疲劳(physical fatigue),包括第1-第8共8个条目;一类反映脑力疲劳(mental fatigue),包括第9-第14共6个条目。14个条目的Cronbach α系数是0.88~0.90。除了第10、第13、第14条3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即回答是计0分,回答否计1分,其他11个条目都为正向计分,回答是计1分,回答否计0分[5]。

1.2.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1981年由德国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编制完成。该量表共10个项目,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0个项目和总量表分的相关在0.60~0.77,内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7。各项目均为1~4评分,完全不正确~完全正确记1~4分[6]。

1.2.3 压力知觉量表 (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s) 由杨延忠修订,共有14个条目,用来评估应激源的改变,重大事件,日常琐事这3种压力情境,反映压力的紧张感和失控感2个维度。该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78,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8。采用5点计分法,选项1~5项分别记0~4分,分数越高表明压力知觉越敏锐[7]。

1.3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研究员进行统一培训,取得医院领导同意后,在急诊科对护士进行说明指导,当场发放问卷350份,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6份,有效回收率为98.9%。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采用Pearson相关考察一般自我效能感、疲劳与压力知觉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疲劳对压力知觉的预测作用;参照温忠麟等[8]提出的3步骤中介效应检验法检验疲劳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压力知觉间的中介作用。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急诊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疲劳和压力知觉得分状况 本次调查急诊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35±0.57)分;疲劳总分为(8.71±3.01)分,躯体疲劳维度为(6.28±1.87)分,脑力疲劳维度为(2.43±1.56)分;压力知觉总分(27.71±6.91)分。

2.2 急诊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疲劳和压力知觉的相关性分析 对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疲劳和压力知觉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压力知觉和疲劳之间呈一定负相关(r=-0.577、-0.358,P<0.001),疲劳与压力知觉之间呈正相关(r=0.491,P<0.001)。

2.3 疲劳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压力知觉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一般自我效能感、疲劳和压力知觉间的关系,在温忠麟等[8]提出的3步骤中介效应基础上,以一般自我效能感(X)为自变量,疲劳(M)为中介变量、压力知觉(Y)为因变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假设一般自我效能感会影响疲劳状况,而疲劳会影响压力知觉,则疲劳为中介变量。疲劳(M)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见表2。将变量进行中心化转换后,第1步检验是X对Y的影响,得方程 Y=cX+e1;第 2步骤检验方程 M=aX+e2;第 3步方程Y=c′X+bM+e3。其中,c是X 对Y 的总效应,ab是经过中介变量M的中介效应,c′是直接效应。四项检验都显著,是部分中介效应,即X对Y的影响部分是通过M起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ab/c=-0.358×0.326/-0.577=20.23%。 具体见表 2。

表2 疲劳的中介效应依次检验(n=346)

3 讨论

3.1 急诊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疲劳和压力知觉处于较高水平 本组急诊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35±0.57)分,处于较低水平,可能与急诊的工作性质、环境以及社会压力有关。急诊是以救治急危重症病人为主,患者病情复杂,这就给医护人员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复杂性;加之急诊作为医院一线窗口,环境特殊,各种医疗器械、药品种类繁多[9];再者,社会对急诊的要求与期望值高,经常性发生各类医闹、伤医事件,这些都使得急诊科护士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判断和信心即一般自我效能感受到影响。急诊科护士疲劳得分为(8.71±3.01)分,其中,躯体疲劳维度得分为(6.28±1.87)分,脑力疲劳维度得分为(2.43±1.56)分,处于较高水平的状态。压力知觉总得分(27.71±6.91)分,处于高压力状态。急诊科护士长年的倒夜班模式以及工作任务量大,病人病情变化快都使得急诊护士处于高压力水平,长期的高压力状态得不到调整与缓解,则会使得机体处于疲劳状态。

3.2 急诊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疲劳和压力知觉的相关性分析 对本组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疲劳和压力知觉三者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压力知觉和疲劳之间呈一定负相关,疲劳与压力知觉之间呈正相关(P<0.001)。研究发现,个体的疲劳状况受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13],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能够更积极地去面对与处理问题,寻找突破口,有信心面对工作中的事物,更好的协调各种有利的因素去帮助处理解决难题,有着更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因而个体所感知到的疲劳相比于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个体就会降低。在急诊复杂的环境下,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往往能更好的处理急救工作中的突发状况,工作效率高,能更好地协调诸多要素、人际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处理各项事务,因此个体在工作中所感知到的疲惫感较轻。本研究表明,疲劳与压力知觉呈正相关。由于急诊、急救工作的特殊性和环境的复杂性,护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来自经常性医闹等社会性事件所引发的心理压力容易使得急诊护士个体产生疲劳[14],而因为疲劳所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与工作差错会进一步加重护士的压力知觉,使得急诊护士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二者相互影响[15]。

3.3 急诊科护士疲劳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压力知觉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从表3可见,疲劳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压力知觉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0.23%。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减轻疲劳这一中介因素进而减轻压力知觉发挥作用。对346名急诊科护士疲劳状况研究中发现,急诊护士的疲劳主要来自躯体疲劳,处于高疲劳状态。急诊科患者集中,病情复杂多变且突发事件多,是抢救患者频发的科室,在高强度的压力下急诊科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疾病[16]。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在工作中有利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工作积极性,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与增进护患关系[17],进而减轻工作压力,减小疲劳所产生的中介效应,减轻护士的压力知觉状况。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护理数字化学习提高自我效能感[18-19],也可通过继续教育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知识储备与护理专业技术,提升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提示要重视当前急诊科护士的疲劳与压力知觉状况,进行合理排班,适时开展减压活动,可以通过组织过集体生日、茶话会等方式来缓解急诊护士疲劳,主动了解护士的需求,使之感受到领导层的工作支持。急诊科护士自身应当学会调节与平衡工作关系与家庭关系,掌握减压方法,处理好工作、家庭关系,合理安排好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压力知觉。

猜你喜欢
急诊科条目效能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