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引导育良种 科技助力扶“三农”
——专访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

2020-04-02 06:19孙进林世爵
广东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科院黔南州特派员

文/孙进 林世爵

[导读]

作为我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的第一批参与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农科院)自建院以来一直面向全国农村地区开展农业科学指导和科技助农工作,取得了不少亮眼的成果,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该院资深农村科技特派员——张华院长,就市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团队近年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行动举措进行了深入了解。

《广东科技》:张院长,您好。作为我省第一批农村科技特派员,您认为农村科技特派员在推动广东乡村振兴发展中起到何种作用?

张华:作为广州市属农业科研机构,我院历来重视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早在2010年,我院就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第一批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我本人也成为省内第一批农村科技特派员。通过近十年的特派员工作积累,我对农村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有如下几点认识:一是加快农业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每一个农村科技特派员都有自己的专业和特长,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特派员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如品种、技术、营销方案等)在农村中推广应用,转化为生产力,不仅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了一份力,同时也通过示范带动,实现由点到面的推广和应用。二是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出谋划策,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在开展对接帮扶的过程中,能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作出规划,指导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三是充当“三农”政策和农业科技传播者的角色。农村科技特派员在下乡的过程中,广泛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并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传播科技知识,不仅推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在农村基层落实落细落小,同时也开拓了农民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种养技能。四是为广大农村聚集创新资源牵线搭桥。农村科技特派员在开展对接帮扶、科技助农工作的同时,也将大量的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种优势生产要素引入到农村,向农村转移。

《广东科技》:近年来,市农科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市农科院张华院长带领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到贫困村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市农科院特派员团队到贫困村开展技术培训并免费派发优良蔬菜种子

张华:我们主要通过建繁种基地、建示范基地和示范点、赠送种子和农资、科技培训与科技帮扶等方式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特别是在建设繁种基地、示范基地和示范点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目前在省内的增城、从化、兴宁、五华等县区,省外的新疆喀什、贵州黔南州、广西贺州等地都建立了繁种基地、示范基地和示范点。比如,2013年我们在广州增城派潭镇榕树吓村建立了农作物良种繁育与示范基地,共建设了3座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种植水榕以及100多亩蔬菜、玉米、水稻繁育基地,免费赠送优良品种给当地种植大户试验示范种植,并开展技术咨询和农民培训工作,对繁育的优良品种实行保护价收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近年来我们还在广州从化鳌头镇龙潭村建立“广丰香8号”水稻重点示范村,采取小面积试验、骨干户培育、赠送种子、技术培训、田间现场交流、定期提纯复壮等措施,把良种转化为生产力;在五华县建立了3个鲜食特用玉米繁制种基地,用于开展“广甜3号”秋季繁制种,两年共繁制种80亩,累计推广面积约5600亩。除此之外,我们还完成了广州市发改委省级定点扶贫村 ——兴宁坭陂镇陂新村的水稻制种等多项扶贫任务。

通过多年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我院在团队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目前我院已形成一支经验丰富、善于攻坚克难的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其中省级科技特派员30多名,市级科技特派员40多名。此外,我院还建有专门的科技推广部门,由科信部和良种推广部共同负责,没有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的,也要求配合下乡和开展科技帮扶工作。所以,等于我们是把全体科技人员都纳入到推广系统中来了。最后,为了抓落实见成效,我院在考核工作机制上把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实效同绩效挂钩,进一步增强了部门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激发了广大科技特派员干事创业激情。

《广东科技》:您刚刚提到,市农科院在省内省外的不少地方都建立了繁制种基地、示范基地进行产业帮扶,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市农科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在省外开展对口帮扶的情况。

张华:是的,除了我刚才提到的一些省内的工作成果,我们还在广西、贵州等地也开展了大量良种繁育、推广和对口帮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稻扶贫,促进农民增收增产。2016 -2018年,我院承担广州市科创委“贵州黔南冷凉山区低产田创建水稻优质丰产栽培模式及示范”扶贫项目,在黔南州开展了“滇杂31”良种和“浅、肥、密、嫩”配套丰产技术推广及农民培训等工作,辐射带动贵州省条件类似地区面上推广2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296万元。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黔南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该项目进行了重点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市农科院承办第十八届蔬菜新品种展示推广会

二是因地制宜,选育良品推广试种。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帮扶工作,我院在充分了解黔南、毕节当地气候特点和需求的情况下,设计了优良蔬菜、鲜食玉米和水稻品种在黔南、毕节试验种植方案,并逐一实施。近年来共免费为黔南提供蔬菜、水稻、玉米优良新品种34个,试种面积约100亩;免费为毕节提供蔬菜、玉米优良品种12个,试种面积约60亩。同时,在黔南州开展水稻、辣椒等新品种选育,菜心、鲜食玉米轮作实验等农业科技项目,力争选创优质农产品品牌,推广种植规模,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三是加强交流,提升农业干部及科技人员工作技能。积极接受挂职和委派培养,如黔南州选派州农业农村局李应明副局长来我院挂职副院长,一方面学习我院科研、开发、推广、管理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具体沟通、协调科技帮扶事宜,加强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与帮扶;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委派唐成果同志到我院挂职学习半年,在我院粮作所、玉米所、生物研究所、蔬菜所等科研部门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同时,我院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工作,共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团队20余人次赴黔南、毕节开展对接培训活动4次,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种养大户等超200人次。通过挂职委派以及对接培训的双向人才流动,进一步加强了粤贵两地农业科技合作,提升了农业科技人员科技创新能力。

四是推广黔货,打造消费扶贫模式。2019年,我院联合黔南州来穗挂职干部举办了“对口帮扶黔南州农产品推广沙龙”活动,吸引了近300位市民前来品鉴贵州的优质农产品。我们还邀请了黔南州、毕节市多个县市农业农村部门及农业企业人员参加我院承办的第十七届和第十八届广州蔬菜新品种展示推广会,并召开了“广州对口帮扶黔南州农业科技交流会”,明确协助帮扶地区申报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并将广州优良蔬菜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广东科技》:在粤东西北地区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困难一定不少,您或团队遇到的主要困难或者制约因素有哪些呢?

张华:是的,首先,最常见的困难是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粤东西北地区大多为山区,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差,土地少且不平整,不适合发展规模化生产。其次,山区留守的农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观念落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能力较弱,加上部分扶贫村对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对科技帮扶形成了阻力。第三,信息不对称、交流沟通不便也是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农村农民的需求通常是多样的,与农村科技特派员专业专一性对接存在困难。此外,科技特派员工作还存在着经费不足的问题,当前的财政经费力度只能维持下乡帮扶的少量生产资料购买和差旅费开支。

《广东科技》:对我省当前支持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举措和政策,您有什么建议或意见?

张华: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自己研究的成果为人所用并收获成效,这也是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最大意义所在。为了更好地促进我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大对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经费投入,支持已有的科研成果输送到贫困地区试验、示范和推广,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提升当地产业活力。

二是在农村科技 特派员下乡对接环节,有必要出台相关规范文件,方便特派员与当地村镇扶贫部门及人员沟通对接,取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从而组织协调村民积极配合和支持我们的对接帮扶工作。

三是建立汇集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专业背景、技术专长、潜在转化成果以及贫困村信息、脱贫攻坚难点、技术需求等信息的“农村科技特派员互动共享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贫困村需求多样性的问题,使得科技特派员和贫困村可根据实际需求自由交流合作,大大提高对接效率。

四是鼓励龙头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村科技特派员结合,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业与服务,以创业促产业发展,以服务带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搭建星创天地、农业科技园区、创新驿站等各类不同功能的创新创业平台,为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组团服务能力提供支撑。

五是建立健全农村科技特派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特派员的积极性。如完善科技特派员选派聘任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对选聘的科技特派员,根据目标责任进行定期量化考核并奖惩,定期开展检查交流,对工作突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

猜你喜欢
农科院黔南州特派员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寻味贵州——黔南州
“数”说黔南茶业
助力黔南州茶业发展 有我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