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的重构
——以华北理工大学为例

2020-04-08 06:19沈莉娜田苗
关键词:跨文化留学生医学

沈莉娜,田苗

(1.华北理工大学 国际教育中心,河北 唐山 063210;2.华北理工大学 期刊社,河北唐山 063210)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来华攻读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即MBBS专业的留学生数量逐年递增。据2017年3月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业务工作培训班上的数据,来华学历留学生总数已超过21万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西医)的留学生达到了25.38%,位列各专业之首,而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接受的都是全英文授课模式。为规范和提高我国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管理工作及其教育教学质量,2007年教育部制定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文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指出MBBS专业留学生应“掌握基本汉语知识,了解中国概况”,“汉语作为必修课程应贯穿教学全过程”。[1]2017年3月20日,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高等学历教育的必修课”。[2]可见,汉语教学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学历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这些规定都并未详细指出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和具体要求,因此确定MBBS专业的汉语培养目标和完善汉语课程体系势在必行。目前该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基本上都是散见于对医学专业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整体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一线教师或者管理者的经验和教学总结。如刘娜等(2008)、王静(2017)、王立阳等(2017)、毛雪(2017)等。第二,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实证性研究方法得出学生学习动机并提出相关对策。如郝晓丽(2010)、陈静(2011)、张雨亭(2014)等。这些研究大多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的描述性经验之谈,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理念。

而成果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的教育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此后很快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认可,现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该理念注重对预期学习效果的把握,从需求开始,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再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教育设计的具体思路。[3]这种根据“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教学理念重构的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在交流与互动过程中对语言的归纳分析和运用能力,有利于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但目前在MBBS专业汉语教学领域对这方面鲜有研究。为此,我们将以学生“学”作为切入点,将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高作为重要基石,把OBE理念作为理论体系的中轴,重点从我国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根据需求分析重构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够提高MBBS专业留学生教学质量水平,促进MBBS专业的改革与创新,为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个案支撑。

一、我国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暂行规定》比较全面地规范了MBBS专业的课程计划,提出了总体的教学要求,明确了汉语在MBBS专业留学生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这促使十多年来临床医学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并且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但是目前MBBS专业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仍然缺乏全国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和教学大纲,各大高校的课程设置比较随意,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通用汉语和专门用途汉语之间衔接不太紧密

《暂行规定》明确指出中国文化教育课程为汉语、医学汉语、中国概况,这也就说明MBBS专业的汉语课程体系应包括三大模块:通用汉语、专门用途汉语和跨文化交际。通用汉语课程以语言要素教学为基础,以训练和提高汉语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为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专门用途汉语课程即医学汉语旨在通过语言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知识,培养学生与医生、患者、护士等医患人员以及医学场景中的相关人员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是《暂行规定》对这些模块的具体课程设置、课程性质、课时分配,都没有明确具体的细化规定,不过大家对通用汉语课程和专门用途汉语课程开课的先后顺序已达成共识,都是先学通用汉语课程,再学专门用途汉语课程,可是二者之间的衔接不太合理,也不紧密。医学汉语课程首次开设的时间五花八门,有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六种情况,而开设的时长由最短两个学期到最长六个学期不等。即使是同一学期开设且开设学期数相同的院校,医学汉语课程每学期的课时数也不尽相同。有的院校医学汉语还分基础医学汉语和临床医学汉语,他们的开设时间都比较长,但大部分只开设临床医学汉语。对于MBBS专业的留学生来说,通用汉语课程是专门用途汉语的基础,专门用途汉语是通用汉语课程的提升,专门用途汉语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塑造“专业知识+学科语言”复合型人才,内容大多与医学专业直接相关。因此何时开设医学汉语、开设哪种医学汉语和开设时长都应该有理有据,既要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与通用汉语教学相结合,使通用汉语教学和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能更有效地衔接和融合。

(二)跨文化课程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为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三大模块之一的跨文化课程,它是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指出“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4]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立德树人的根基。因此向MBBS专业留学生开设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使学生接受并喜欢中华优秀文化,充分感受其魅力,打开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的大门,进而让中国文化滋养留学生的身心,润物细无声地培养留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能更得体、更有效地在医学场景中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知华、友华、爱华的医学专业人才。但是目前MBBS专业开设的跨文化交际类课程类型单一,大多数院校只开设了中国概况,有的甚至连中国概况还未开设,少数院校增设了中国文化。这与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在MBBS专业中的作用不相匹配,急需进一步完善。

(三)现有课程设置对汉语预科教育的重要性体现不足

MBBS专业的留学生大多来自非汉字文化圈,在刚来华学习的过程中,凸显出“一大、一无、一强”的特点。一大:学习风格差异大。一无:无汉语基础,大多都是零起点。一强:学习动机比较强,思维活跃。这就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其汉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和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在中国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张曦(2008)指出汉语预科化在医学留学生本科教育中极其重要,具有三大功能,可以“有效进行生源的质量控制”,“提高汉语教学自身的质量和学科理论的发展”,还是“把汉语教学与医科教学结合起来的最好方式”。[5]因此,在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中,要明确汉语预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现在大多数院校第一学年通用汉语课程不但课程类型少,有的只有汉语这一门课,没有根据汉语的各项技能开设课程,有的虽然分为初级汉语和初级听说两门课,但周课时数却很少。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刚到中国时对语言的迫切需求,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汉语预科教育的重要性。

(四)MBBS专业汉语课程形式较为单一,多是必修,少有选修

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课程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二者相辅相成、共为一体。MBBS专业的汉语课程几乎都是必修,少选修或无选修。其实选修课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拓宽其视野,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应该纳入到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的建构中。

二、OBE理念下的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的重构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OBE教育理念的核心精神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育活动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移,由正向设计转变为反向设计,“需求”既是起点又是终点,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OBE理念下的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的重构是提高MBBS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根据李志义(2015)提出的反向设计过程来重构华北理工大学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即先依次确定内外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再根据这些来重构汉语课程体系。[6]

图1 反向设计过程

(一)明确对MBBS专业汉语的内外需求

1.外部需求

2016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快留学事业发展,提高留学教育质量,加大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建设力度,打造“留学中国”品牌。[7]2016年12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来华留学生攻读临床医学类硕士专业学位的意见》,指出攻读临床医学类硕士的招生对象为“获临床医学类学士学位且汉语水平考试(HSK)达到四级及以上水平人员”。[8]紧接着2017年3月20日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学校招收和培养留学生管理办法》,提出“使用外国语言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学位论文可以使用相应的外国文字撰写,论文摘要应为中文;学位论文答辩是否使用外国语言,由学校确定”。[2]此外,为更好地考查来华医学留学生汉语应用水平,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汉考国际联合国内五所重点医学院校已共同研制出了医学汉语考试,并于2017年12月对19个院校的1941名考生进行了试测工作。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对MBBS专业留学生汉语水平的要求,需要优化和提升MBBS专业汉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合理调整各阶段汉语课程的设置,平衡通用汉语、专门用途汉语和跨文化交际的课程安排。

2.内部需求

(1)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

华北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医为主,理、经、管、文、法、艺、教等多科性协调发展,具有留学生教育、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等教育类别和层次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始终秉承“学术并举、崇术重用、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恪守“明德博学、勤奋求实”的校训精神,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战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动力,以学校整体提升为契机,以努力创办成国内知名大学为发展目标。[9]

(2)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期望与需求

1)在校学生的需求

对华北理工大学MBBS专业留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他们使用汉语的情况和对汉语的需求,共调查了4个年级6个班91个学生,有效问卷90份。调查结果显示:①在通用汉语教学中,对各项技能的需求顺序为:说、听、读、写。②认为通用汉语课的教学重点依次为能在中国生活、学习的听说能力、词汇、语法、汉字和阅读、写作。③对通用汉语各种课型的需求顺序为:汉语综合课(基础汉语)、汉语口语课、汉语听力课、汉字课、汉语阅读课、写作课。④在医学汉语教学中,对各项技能的需求顺序为:说、听、读、写。虽然需求顺序和通用汉语教学的一致,但是各项技能所占比例不同,尤其是对于写的技能,在医学汉语课程中的需求为0%。⑤希望通过医学汉语的学习获得提高的能力依次为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护人员进行交际的听说能力、阅读医学文章的能力、阅读病例的能力、书写病例的能力、撰写专业论文的能力,前两项所占比例高达87.84%。⑥78.34%的学生想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希望形式丰富多样。可见,MBBS专业的留学生最迫切需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汉语听说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渴求。

2)教职员工的期望

以访谈的形式,调查了一些华北理工大学为留学生授课的教师和教学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他们大都期望MBBS专业的留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年能够快速提高其汉语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这样有助于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在医院见习、实习。另外,认为应该学习一些中国文化知识,这样有助于留学生更有效地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缓解医患关系。

(二)提升MBBS专业汉语课程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

根据国家、社会及教育发展等对MBBS专业汉语的外部需求和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学生发展及教职员工期望等的内部需求,华北理工大学MBBS专业汉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为:

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汉语语言基础、比较丰富的医学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具有较好的汉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有进行医学专业初步交谈、阅读医学专业材料的医学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够在中国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社区服务和预防工作等。

毕业要求:

①具有比较扎实的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②掌握汉语语言文化知识,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③具有用汉语与医生、其他医务人员和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④具有用汉语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以及调动病人合作的能力;

⑤具有阅读中文病历等医学专业材料和初步掌握书写中文病历的能力。

(三)优化MBBS专业汉语的课程体系

李志义(2015)指出构建课程体系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课程体系要有效支撑毕业要求搭建的能力结构,二是课程体系要科学合理。[6]在遵循这两条原则的同时,针对目前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依据毕业要求,构建了华北理工大学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如图2:

华北理工大学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通用汉语、专门用途汉语和跨文化交际,每个部分都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通用汉语的必修课包括汉语综合1-6、汉语听力1-2和汉语口语1-2,专门用途汉语的必修课包括医学汉语1-3,跨文化交际的必修课则是中国概况;这三大板块的选修课程有针对考试服务的HSK辅导和MCT辅导,有跟文化有关的中国文化、中华文化体验、跨文化交际、书法,有针对留学生书写和发音难点而设置的汉字课和汉语语音正音课。这样就构建成了一个既有必修又有选修、“三位一体”、多层次多方位的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

图2 华北理工大学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

三、小结

以OBE理念为基础,以学生“学”为出发点,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式,发现我国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存在四大问题,首先是通用汉语和专门用途汉语之间衔接不太紧密,其次是跨文化课程有待进一步完善,再次是现有课程设置对汉语预科教育的重要性体现不足,最后是MBBS专业汉语课程形式较为单一。针对这些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梳理了对于MBBS专业汉语课程国家、社会、教育发展需要等的外部需求,以及学校定位、发展目标、学生发展、教职员工和教学实习基地老师的期望等的内部需求,根据内外需求确定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从而重构了OBE理念下的华北理工大学MBBS专业汉语课程体系,以期能够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提高MBBS专业教育质量水平,提升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猜你喜欢
跨文化留学生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