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3~6 岁儿童视屏时间调查

2020-04-15 00:33柴晶鑫曹远于彤韩梅钱运梁刘秀荣
首都公共卫生 2020年6期
关键词:用途电子产品玩游戏

柴晶鑫 曹远 于彤 韩梅 钱运梁 刘秀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身心发育不够完善,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也是COVID-19 的易感人群[1,2]。 2020 年1 月24 日,北京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要求疫情防控期间个人减少外出,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做好自我防护[3]。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健康教育所编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防控指南》,建议儿童尽量减少外出,居家做到保持手卫生、勤通风、吃熟食和多喝水等防护[4]。 COVID-19 疫情期间,儿童如何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成为研究者关注重点。 视屏时间影响儿童健康,导致儿童视力受损,出现眼睛疲劳和屈光不正现象,过长时间玩游戏还会丧失融合能力和立体视觉消失[5]。 本课题组于2 月25-29 日对北京市部分3 ~6 岁儿童家长开展儿童居家行为调查,旨在了解COVID-19 疫情期间3 ~6 岁儿童居家屏幕使用情况,分析儿童视屏时间与视屏用途的关系,为制定视屏行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北京市16 个区的48 家幼儿园部分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调查3 ~6 岁儿童在疫情第一个月居家视屏行为。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幼儿园教师在班级群中发布调查链接,儿童家长自愿填写方式开展调查。 问卷包括:①家长及儿童基本情况;②儿童居家视屏时间,包括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③儿童居家视屏用途,包括看视频、玩游戏、拍照或录视频、聊天、学习等用途。

1.3 指标定义及标准 视屏时间指静息状态下,儿童使用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0 ~6 岁居家儿童运动指导建议(第一版)》[7]提出儿童每天电子屏幕时间累计不应超过60 mi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视屏时间进行正态分布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Kruskal- Wallis 检验进行非参数检验分析。 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儿童视屏用途,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回收问卷11 731 份,整理问卷完整性和逻辑性后,获得11 636 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9.19%。 11 636 名儿童中,男童5 897 人(50.68%),女童5 739 人(49.32%);大班2 990 人(25.70%),中班4 269 人(36.69%),小班4 377 人(37.61%)。4 774 名(41.03%)儿童居住北京市城区,6 862 名(58.97%)儿童居住北京市郊区。

2.2 儿童视屏时间相关因素分析 11 267 名(96.83%)儿童在过去一个月中使用过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369 名(3.17%)儿童没有使用过。4 838 名(42.94%)儿童平均每天视屏时间≤60 min,6 429 名(57.06%)儿童平均每天视屏时间>60 min。就读大班儿童(P50=80 min)较就读小班儿童(P50=70 min)视屏时间更长,郊区儿童(P50=80 min)较城区儿童(P50=70 min)视屏时间长。 经非参数检验,家长受教育程度在儿童使用电视时间、使用手机时间和使用平板电脑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家长受教育程度较高,儿童视屏时间更短(表1)。

2.3 儿童视屏用途单因素分析 儿童视屏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64.58%)、看视频(63.00%)、聊天(27.05%)、 玩 游 戏(27.01%)、 拍 照 或 录 视 频(19.07%)。 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报告儿童看视频、玩游戏、聊天、拍照或录视频等视屏用途少,更多用途为学习。 女孩看视频、学习、聊天、拍照或录视频的人数超过男孩,更多男孩视屏用途是玩游戏。 大班儿童更多玩游戏和学习,小班儿童则更多看视频、聊天、拍照或录视频。 郊区儿童看视频、玩游戏、聊天、拍照或录视频的人数超过城区儿童,城区儿童学习发生率更高(表2)。

表1 北京市3 ~6 岁儿童视屏时间单因素分析[M(P25,P75)]

3 讨论

3.1 《学龄前儿童(3 ~6 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8]提出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尽量减少久坐行为,视屏时间每天累计≤60 min,且越少越好。 本研究中57.06%的儿童每天累计视屏时间>60 min,与彭磊等[9]调查平均每天使用视屏1.32 h 结果相近,每天累计使用视屏超过1 h 的儿童人数高于吴剑波等的调查结果(30.30%)[10]。 说明儿童居家期间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明显增加。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有意识地控制儿童视屏时间[9]。 大班儿童视屏时间更多,说明年龄较大儿童可能已经适应使用屏幕的生活方式,有多年使用屏幕习惯[11]。 本研究儿童性别对视屏时间影响不显著。Meta 分析指出男生使用时间更多,出现依赖和沉迷的比例更高[12]。 研究结果可能源于男生和女生使用用途不同,导致累计时间相近的结果。

表2 北京市3 ~6 岁儿童视屏用途单因素分析

3.2 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视屏主要用途是学习和看视频,男孩视屏的用途更多是玩游戏,女孩侧重于聊天、拍照和看视频,不同性别儿童视屏用途与其他年龄段人群使用屏幕用途相近[13]。 家长受教育程度较高、居住城区,儿童视屏用途更多是学习。 3 ~6 岁是身体成长和认知发育的重要时期,更是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养成的启蒙性阶段,电子产品伴随着儿童成长,是儿童生活方式之一,但是单次较长视屏时间导致的静息久坐状态影响儿童健康[14]。 儿童通过使用电子产品获得自尊感、幸福感、实现自我价值,降低了自我控制能力、不能主动调节网络环境与现实环境[15]。 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能有效降低儿童过早出现低自我控制、低自尊、冲动性、外倾性的形成[16]。儿童视屏时间的干预研究需要从家庭环境和儿童家长入手,提高家长对过量视屏产生危害的认识,在陪伴儿童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减少家长手机使用。 家长要在保证儿童安全的前提下,适时适宜地增加儿童居家游戏和运动时间。

猜你喜欢
用途电子产品玩游戏
如何与“电子产品”保持安全距离?
摭谈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利弊
回到古代玩游戏
DNA的奇妙用途
基于项目的电子产品制作教学实践与思考
浅谈可靠性测试方法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用途
玩游戏
书的新用途
生日聚会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