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职业人群睡眠不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0-04-15 00:33郑茹黄剑辉常春
首都公共卫生 2020年6期
关键词:睡眠不足饮酒体育锻炼

郑茹 黄剑辉 常春

睡眠是人类重要的生理活动,是恢复机体功能状态、维持精力、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1]。 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人们日常行为的效率,也会影响身心健康,导致免疫力降低、抑郁、焦虑,并诱发多种疾病[2]。职业人群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者,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的飞速发展,职业人群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逐渐增大,睡眠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本研究对北京市职业人群的睡眠不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改善职业人群睡眠质量,促进其健康睡眠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8 年6-9 月分阶段对北京市职业人群进行抽样,第一阶段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将北京市职业人群按照16 个区和企业、事业单位分层,每层抽取不少于320 人。 第二阶段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和组织调查的便利性,各区根据企事业单位的特点,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单位,将调查单位的所有职工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线上问卷调查。 抽取的企业单位包括金融、文娱、计算机行业等,事业单位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参公单位等。 共调查18 ~60 岁职工12 908 名,获得有效问卷12 832 份,问卷有效率为99.41%。 本研究已获得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电子知情同意书的方式,获得所有参与此次调查职工的同意。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职工健康行为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进行线上调查。

被调查的企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通过会议、内部网络、工作群等形式,向本单位职工推送问卷二维码,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单位所在区等)。 ②近一个月,每天的实际睡眠时间。 ③相关影响因素:吃早餐、肥肉、油炸食品、糕点甜食等的频率,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等。 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学会的推荐标准[3],研究将18 ~60 岁居民每天睡眠时间<6 h 定义为睡眠不足。

1.3 质量控制 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问卷时,设定各变量的取值范围及自动跳转,在调查对象填写问卷时自动进行逻辑检错。 每个IP 地址和每个手机微信号只能填写一次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类变量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以是否睡眠不足作为因变量,性别、年龄组、文化程度、吃早餐、肥肉、糕点甜食的频率、体育锻炼次数、吸烟、饮酒等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 检验水准为双侧ɑ=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12 832 名研究对象中,男性5 279 人(41.14%),女性7 553 人(58.86%)。 平均年龄(37.5±8.9)岁,<35 岁者5 218 人(40.66%),35~44 岁者4 171人(32.50%),≥45 岁者3 443 人(26.84%)。 大专/本科文化程度的人数最多(8 238 人),占64.20%,硕士及以上的人数最少(852 人),占6.64%。 工作单位在城区4 889 人(38.10%),郊区7 943 人(61.90%)。

2.2 不同特征人群睡眠不足情况 近一个月内,研究对象中有3 081 人睡眠时间<6 h,睡眠不足率为24.01%。 男性职工睡眠不足率为25.78%,高于女性职工的22.77%(χ2= 15.419,P <0.001)。 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工作单位所在地区的职工睡眠不足情况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 饮食行为不同(吃早餐的频率,吃肥肉、油炸食品、糕点甜食的频率,喝含糖饮料的频率,口味),职工睡眠不足的情况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 每周不进行体育锻炼的职工,睡眠不足的报告率高于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职工(χ2=79.074,P <0.001)。 经常吸烟、饮酒的职工睡眠不足的报告率高于无吸烟、饮酒行为的职工(χ2分别为40.282 和47.087,P 均<0.001(表1)。

2.3 睡眠不足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睡眠时间是否充足作为因变量[睡眠时间充足(≥6 h)=0,睡眠时间不足(<6 h)= 1],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性别、年龄组、文化程度、单位所在地区、饮食行为、体育锻炼、吸烟、饮酒行为等)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采用后退逐步法筛选变量。结果显示,年龄≥35 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工作单位在城区的职工更容易出现睡眠时间不足。 不经常吃早餐、每天吃糕点甜食、喝含糖饮料、口味偏咸、每天吸烟、饮酒的职工,出现睡眠不足的危险性增加。每周进行体育锻炼是睡眠不足的保护因素(表1)。

表1 不同特征职业人群睡眠时间情况

3 讨论

3.1 本次调查发现,24.01%的北京市职业人群每天睡眠不足,高于周娟等[4]对深圳市居民的研究结果(15.46%),与金庆中等[5]对北京地区居民的调查结果相近(24.90%)。 年龄≥35 岁的职业人群睡眠时间不足的比例较高,可能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群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不仅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还是工作中的主力军[1]。

Gellis 等[6]的研究表明低文化程度的人更容易出现失眠。 本研究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职业人群出现睡眠不足的危险性是硕士及以上职工的1.372倍。 这与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可能会导致焦虑、居住环境差、生活压力大等有关。 同时,文化程度较高的人能更好地学习相关健康知识,应对影响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保证充足的睡眠[7]。 单位所在地区为城区的职工,睡眠不足的危险性高于郊区的职工,这可能由于在城区工作生活节奏更快,职工面临的压力更大。

3.2 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 不经常吃早餐、每天吃糕点甜食、每天喝含糖饮料、口味偏咸是出现睡眠不足的危险因素。 徐春燕等[8]的研究显示,早餐每周<3 次,校外餐馆就餐≥4次都是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 Spiegel 等[9]发现睡眠不佳的男性更嗜好选择含有高糖或高碳水化合物的高能量食品。 Dashti 等[10]研究发现膳食摄入可以影响睡眠的质量,高脂高能量食物摄入量高、水果摄入量低均为睡眠质量差的危险因素。 这可能与低纤维、高饱和脂肪、高糖、高能量的饮食习惯与恢复性睡眠更轻、更少,觉醒更多等睡眠问题有关[11]。

适当的体育锻炼对睡眠起保护作用。 运动使人产生一定的疲劳感,使兴奋抑制物质分泌、入睡时间加快,有利于促进深度睡眠,缓解疲劳。 同时,体育锻炼是一种有效的改善情绪方法,运动放松身体的同时也可让心理情绪平静,降低焦虑与抑郁的发生,从而改善睡眠[7]。

每天饮酒是睡眠不足的危险因素。 赵否曦等[7]的研究结果显示,饮酒的居民发生睡眠不足的可能性是不饮酒居民的1.714 倍。 这可能由于饮酒使神经活动兴奋性加强,发生突然惊醒和早醒的状况增加,从而影响睡眠质量[12]。 每天吸烟的职工更容易有睡眠不足的现象。 研究表明,吸烟者更容易出现睡眠时间短、睡眠潜伏期较长、睡眠频率少等症状,更容易引起睡眠呼吸暂停征等[13]。

3.3 睡眠不足在北京市职业人群中普遍存在,饮食习惯、运动、吸烟、饮酒等行为生活方式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 应针对可能影响睡眠的行为因素进行干预,如开展减盐、减油、减糖行动,指导合理膳食搭配,提倡适宜的运动,限制睡前饮酒,鼓励吸烟职工尽早戒烟。 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行业职工开展提高睡眠质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其保持适宜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睡眠不足饮酒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睡眠不足
这样会睡眠不足
《陶渊明 饮酒》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与猫狗共饮酒
迟到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促进睡眠的十点建议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