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偏向矫正对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综述

2020-04-17 14:50张茗君黄雅喆
青年时代 2020年3期
关键词:社交焦虑干预

张茗君 黄雅喆

摘 要:对负性或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是社交焦虑者的重要认知特征,近年来,研究者发现注意偏向矫正(ABM)对社交焦虑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注意偏向矫正的程序和范式,对相关干预效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评估矫正效果的手段、研究范式等方面的不足,提出进行长期效果的追踪研究及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等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注意偏向矫正;社交焦虑;干预

一、引言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SAD),又称社交恐怖症,是指在社交及表演场合中存在显著、持续的紧张或恐惧,因害怕被他人评价而对自己言行表现感到羞耻和尴尬(APA,DSM-5,2013)。当焦虑程度较轻,还未发展到功能损伤时,则称为社交焦虑。社交焦虑者常常对社交场合和社交活动选择回避,这可能会导致日常生活、职业功能和社交功能的受损。

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对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只是对60%~70%的患者产生作用,如果单独使用药物治疗或者认知行为治疗,则治愈率更低。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注意偏向矫正对社交焦虑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本文将从注意偏向矫正的干预程序和范式、干预的效果几个方面介绍注意偏向矫正对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二、注意偏向矫正

注意偏向是指相比于中性刺激,负性刺激被个体优先注意或得到更多的注意资源。注意偏向矫正(Attention Bias Modification,ABM)是在临床中发现的一套方法,也叫注意训练,是指训练并矫正注意偏向的系统化操作程序。这种方法以改变个体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为目的,通过反复训练个体关注中性或正性刺激,达到减弱对负性刺激优先注意及持续关注的效果[1]。

注意偏向矫正的内在逻辑为:对负性刺激过度的注意偏向具有病理性,导致个体产生与维持了焦虑症状,因此解除对负性的注意偏向将降低焦虑反应。

三、注意偏向矫正的程序

注意偏向矫正的系统化操作程序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注意偏向的测定、注意偏向的矫正、注意偏向的再测定。其中,注意偏向的评估和再评估使用的实验范式一般包括改版的stroop任务、视觉探测任务、空间提示任务。

以往进行注意偏向矫正的研究通常采用双盲随机实验,通过从医院选择、使用DSM-V评估或使用量表筛选参与者,然后将参与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控制组。一般训练地点是实验室、家庭或学校;训练时间每次在10~20分钟,一周两次,可持续一天至16周;训练次数根据训练时间而定,每次160个序列左右;探测刺激出现在中性刺激位置的比例约为总序列的80%,出现在威胁刺激位置的比例为20%,以降低被试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在每次训练完成后的效果评估一般包括量表评估、结构化评估和生理反应,具体而言:第一,由被试填写社交焦虑相关量表评估焦虑水平;第二,由对实验不知情的专业人员实施社交焦虑的结构化评估;第三,采集被试的眼动、皮肤电、和神经电生理学变化等生理指标,综合评估注意偏向矫正对社交焦虑个体的影响。

四、注意偏向矫正范式

注意偏向矫正起源于实验精神病理学上的研究,目前主要的訓练范式包括点探测任务、视觉搜索任务、目标指向训练和注意训练技术,其中运用相对较多且比较成熟的是修改的点探测范式和修改的视觉搜索范式。

修改的视觉搜索范式是在视觉搜索任务的基础上,不再对被试寻找刺激矩阵中积极或消极刺激的反应时进行测量,而是通过训练被试始终从刺激矩阵中寻找特定刺激,以达到被试对这一特定刺激注意增强,对其他刺激注意解除的目的。Voogd&Wiers(2014)通过训练青少年尽快从4*4消极情绪面孔矩阵中找到唯一一张微笑面孔来帮助社交焦虑个体减少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偏向,结果发现,经过两次训练的被试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和自我报告的社会焦虑分数明显下降。

修改的点探测范式是目前最主流、运用最广泛的注意偏向矫正范式,是在经典点探测范式基础上,将控制探测点总是跟随带有某种情绪色彩的刺激(正性、负性、无威胁性),以训练被试对该特定刺激的注意增强或对其他刺激的注意减弱或注意解除。

五、ABM对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

已有的研究中多数都证实注意偏向矫正可以降低社交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缓解社交焦虑的生理反应[2]。

无论对临床社交焦虑障碍患者还是正常人群,成年人还是儿童,注意偏向矫正对社交焦虑都有显著的缓解作用。Schmidt等(2009)选择36名临床社交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控制组,共进行了8次点探测任务训练后,发现训练组有72%的人不再符合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控制组仅有11%,并且在135天后的跟踪调查显示,在注意偏向训练中改善临床表现的干预效果始终存在。Cowart&Ollendick(2011)采用注意偏向矫正技术干预患社交焦虑障碍的儿童,分别对8岁和9岁的儿童进行长达5周、每周两次的点探测范式注意偏向矫正,结果发现训练后患者在Spence儿童焦虑问卷中的分数都显著下降。

注意偏向矫正不仅可以缓解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有效降低普通人群的社交焦虑水平和压力环境下的焦虑唤醒[3]。例如黄思媛(2017)对高社交焦虑的18名普通大学生进行连续四天的注意偏向矫正训练,并观测训练前后被试自我报告的焦虑症状、点探测和眼球追踪任务中对愤怒面孔的注意偏向以及压力性社交任务所引起的心率变化,发现ABM可以显著降低社交焦虑被试对愤怒面孔的注意偏向,影响其在社交情境中的焦虑反应[4]。

除了以自评和被评估的社交焦虑得分作为ABM干预效果的指标,许多研究也用生理指标和大脑活动的变化来作为更客观的体现。Heeren等(2012)基于点探测任务对社交焦虑患者进行连续四次的ABM训练,发现被试自我报告的焦虑分数降低、焦虑的皮肤电反应减弱,且两周以后训练效果仍存在。Siegle等(2007)使用fMRI技术发现,受过ABM训练被试的杏仁核对正性词汇的反应增强,对负性和中性词汇的反应减弱。Taylor等(2013)发现高焦虑个体经过注意偏向矫正之后,在完成情绪面孔加工任务时前额叶皮层的活动显著增强。这些客观生理和大脑活动指标的测量和使用,可以更客观、科学地说明ABM对社交焦虑被试的干预作用。

此外,ABM对社交焦虑个体的干预效果还存在迁移作用。Heeren等(2012)对57名社交焦虑大学生进行连续四天的注意偏向矫正,发现他们在即兴演讲任务中的表现得到提升。此外,在注意偏向矫正中习得对正性刺激的注意,在面对训练过程中从未出现的新异刺激,也会倾向于注意其中的正性刺激。也有研究显示,这种迁移效果存在于情绪图片、面孔和语词之间。有研究者发现,注意偏向矫正训练还可以影响解釋偏向。

六、展望与不足

总体而言,大多数研究都发现了注意偏向矫正对各人群的社交焦虑患者有较好的效果,ABM适用于广泛的人群、无时间地点的约束、易于操作和推广、以图片形式呈现刺激可增加实验趣味性,适合在儿童及青少年社交焦虑人群中推广使用,若结合网络也可以解决社交人群因繁忙或羞于求助的困难;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此外,目前该研究领域还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关于注意偏向矫正对社交焦虑的实际效果并没有在研究上达成统一,有研究者提出这可能与实验室环境、任务量、被试不适应等有关;其次,已有研究大多把点探测任务既作为测量方法又作为训练方法,这可能会让被试形成一种习惯化的反应方式或任务策略,从而掩盖了注意偏向矫正的真实效果,针对国内研究,还存在面孔识别的文化差异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国内的点探测刺激材料;再次,目前研究中ABM的干预效果多为两周到六个月,注意偏向矫正是否具有长期作用还需要研究者对更多被试进行更长期的训练长期追踪;最后,对干预效果的评估手段过度依赖自我报告,方法单一,今后研究有必要纳入更客观的焦虑指标,如更多关注生理唤醒和大脑活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Mogoa??E C,David D,Koster E H.Clinical efficacy of attentional bias modification procedures:an updated meta-analysis[J].J Clin Psychol,2014,70(12):1133-1157.

[2]赵鑫,张鹏,陈玲.注意偏向训练对社交焦虑的干预:方法、效果与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8):1246-1257.

[3]Heeren A,Philippot P.The Causal Role of Attentional Bias for Threat Cues in Social Anxiety:A Test on a Cyber-Ostracism Task[J].Cognitive Therapy & Research,2012,36(5):512-521.

[4]黄思媛,张英俊,姚泥沙,MarcusA.Rodriguez,樊富珉.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注意偏向矫正训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5):986-990.

猜你喜欢
社交焦虑干预
拨开情绪的阴霾
日语专业学生社交焦虑心理浅析及对策
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实验研究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